原创 蒙古女子抱着女儿投井,女儿哭道:井里有人!她说:咱换一口井
创始人
2025-07-05 22:02:19
0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着无数动人的篇章,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人的民族气节是值得称赞的。

对于武将的家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要比寻常官员的家庭更加的水深火热一些,要忧心战场上的家人,要担忧战局。

对于他们而言,家人一旦死在战场上,是光荣也是痛苦。

但也有武将的家人,在得知其死讯之后,随其而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誓死追随。

阿鲁真就是这样一名女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守城,已经回天乏术之时,遣散家眷,最终带着自己的女儿投井自尽,追随丈夫而去。

这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阿鲁真的丈夫叫做普颜不花,从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是汉族人。

她的丈夫普颜不花是元朝的将领,时代的起伏最终会落到每一个人身上,更何况是在封建王朝的武将。

朱元璋的手下徐达奉命攻打山东,当时山东的守将就是普颜不花,身在北京的阿鲁真得知战况之后,非但没有在都城安置家人,反而带着家眷,千里迢迢来到了山东。

她此举就已经代表了其会誓死追随自己的丈夫,普颜不花十分感动,但是当时元朝气数已尽,回天乏术,最终一役,普颜不花向妻子说明了情况。

对于妻子是要追随还是要开启新生活,普颜不花都表示支持,随后便提刀上了战场。

而在后方的阿鲁真,坚决地选择了誓死追随,在普颜不花丧命之后,也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女儿投井自尽。

当时还有个故事,说是她们一开始想要投的那口井中已经有人了,女儿哭着告诉她之后,她便带着女儿去了另外的一口井。

这直接表明了当时,并不只是阿鲁真一个人向死而生,而是很多蒙古人也选择了跟随。

就连徐达进城之后,都对阿鲁真的气节赶到敬佩。

元朝在历史上的存在无疑是特殊的,蒙古族统治下,疆域面积确实是创下了历史之最,但这个朝代却像是昙花一现一般,并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存在之久。

普颜不花作为元朝的将领,其实有着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起义的时候,他带领的军队战绩全胜,可谓英勇。

但当时朱元璋的部队北上,想要攻打元朝都城,就一定要先打下山东。

五年的时间,朱元璋在南方大展宏图,从两广地区到福建,然后北上,目标直指元大都。

而山东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必须要过的地方,同时也是都城天然的屏障,要想顺利攻进都城,山东是势在必得的地方。

当时朱元璋的部队在山东迅速集结,元朝当然也派兵守卫,不想失去这最为重要的地方。

如果攻过了山东,那么朱元璋的部队将会长驱直入,直至都城。

守城将领普颜不花,才能再怎么出众,已到强弩之末,气数将尽,无论在怎样,也回天乏术,但即便如此,这名将领也誓死守备。

像朝廷求援之后,普颜不花带着守城的将士们在前征战,后方的增援部队却迟迟不到,当时的元朝实在是已经没有办法了。

但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候,他的妻子千里迢迢从元大都奔赴而来,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避免朝廷觉得他守城不力。

城中将士深受鼓舞,但却仍然没能守下城池。

眼看着城门已破,普颜不花也知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武将最光荣是死在战场上,他没想过要离开,更不愿被招安,但不能不尽孝道。

他赶回家见了自己的老母亲一面,自古忠孝难两全,必死的局面,普颜不花向自己的母亲告知自己的情况,希望母亲以后保重。

而后跟自己的妻子阿鲁真道别,这是夫妻二人最后一面,双方都心知肚明。

告别之后,普颜不花头也不回地奔赴战场。

而留下来的阿鲁真开始安置丈夫的母亲,为自己的婆婆准备好最后的一顿饭,然后去遣散了普颜不花的家眷们。

阿鲁真告知那些妾室们现在的情况,让她们自己四散而去,以后想办法谋生,就此别过。

普颜不花的家眷们就此散去,四散逃生去了。

阿鲁真给他们的女儿换上了一件新衣服,死前最后的时刻总要体面一些,抱着她走向了井口。

当时的她们也是为了国土而战,阿鲁真显然是对自己的丈夫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埋怨,与城同在,是将士的夙愿,而她也以此为荣。

她与丈夫感情甚笃,在得知普颜不花必死之后,从来没想过苟活于世,发现井下有人之后,便选择了另外的井,坚定地向死。

这种气节,在当时让很多人深受触动,其中也包括攻城的徐达。他下令将她们投的那口井封上,并且派人安置了普颜不花的母亲。

半年之后,元大都被攻陷,元朝至此覆灭,而这段动人的故事,却留在了历史之中。

时势造英雄,但朝代更迭也一定会有悲歌,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不能脱离历史情况来看。

对于普颜不花和阿鲁真而言,他们是元朝的将领,是蒙古的女人,所以追随而去并没有什么不对。

而普颜不花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值得所有人尊重。

他守卫的是他的国,所以身为武将的他,站在最前线,跟国家共存亡。

阿鲁真理解自己的丈夫,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为国征战,所以才会不远千里赶来山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全力应战。

只可惜,当时元朝气数已尽,他们的悲剧是注定的。

阿鲁真追随丈夫而去的气节让很多人动容,也是因为这其中并不是只有儿女情长,更是有着一介女眷的家国情怀。

朝代更迭,这样的故事在历史浮沉之中,并不是个例。封建王朝男耕女织,但纵使是女子,心中也装有家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东推进文化“两创” 把中国故... “来到中国,在这里学习生活,才能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代,看到中国的多元性。”近日,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二大...
原创 2...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度,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面,曾经留下许多数不清的传奇故事,但是有些故事大部分...
原创 他... 引言 也许大家都曾经听过一所学校的名字,这所学校叫作黄埔军校。在民国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
原创 四... 直辖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地位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直接...
原创 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一般都是有很多军官证书的。这里面的证书,有的是军校毕业...
原创 1...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 伟人在会上祝贺词:“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
原创 1... 毛主席的饮食有三大嗜好:鱼、辣椒和红烧肉。1971年后,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便停止了吃辣椒,红烧肉也受...
原创 朱... 秦朝时期,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陈胜曾经说过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是他对当初一起干农活的...
原创 皖... 在全国爆发抗日后,国共两党进行多次谈判后,南方红军游击队得到了改编,并且是之后大家熟悉的新四军。这是...
原创 7... 七十四师真的是孤军深入?造成的全军覆没?粟裕将军的死对头——张灵甫,为何兵败孟良崮?蒋介石为何没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