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廖化:三国“名不副实”的大将,历经三国,书中一句话揭露心酸
创始人
2025-07-05 12:32:05
0

前言

提起蜀中大将,大多数人一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将。

但实际上,三国中还有这么一位,他一生征战于沙场,直到八旬还在为蜀北伐,却全然不若前五位将领名声大震。

他就是廖化,《三国演义》中他是黄巾军出身,明明“身份卑下”,却一路来到蜀汉阵营。

他英勇坚韧,将一生付予蜀汉大业,为什么落得一个籍籍无名的结局?

他是否当得起“大将”之名呢?

一生书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心酸真相。

廖某愿往,一心求汉

廖化其人,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出现,即官渡之战前夕登场。

在书中,二十多岁的廖化曾经是黄巾军中的一员,在进入蜀汉阵营之前,他也并非任人宰割的小辈。

草根出身的他,头裹黄巾,英勇地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同伙伴杜远组织了五百多号人,靠劫掠来维持生计。

然而黄巾军各支内部并不团结,人员又多为流民出身,缺乏作战经验,因而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黄巾军的败落,使得廖化也流落为寇。

当时恰逢关羽一路闯过曹操设下的五道关卡,前去投奔刘备。

廖化的同伴杜远趁机劫持了关羽的两位夫人,并打算与廖化分之。

廖化得知二位夫人的身份后,当即拒绝了,并要求杜远将二位夫人送下山。

但杜远并不愿意,于是廖化便毫不留情地将杜远杀死,并在后来见到关羽时将两位夫人“完璧归赵”,告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关羽听闻,连忙拜谢廖化。

殊不知,廖化此举其实另有深意。

他顺势提出要将部下赠予关羽,其意在投奔关羽。

但关羽这时只是将廖化视作黄巾余党,并没有将其放在眼里,因而婉辞。

直到刘备入川时,廖化才终于等来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刘备进川途中,曹操暗中作祟,派人专门假冒黄巾余党埋伏半路。

刘备果然中计,不得不掉头逃跑。

直到在腾龙山遇到了“山大王”,“山大王”将曹军逼走,刘备才险逃此劫。

而廖化便是这其中的“山大王”之一,也正是这个机会,让廖化回到荆州成为了刘备的部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于荆州,出兵攻打襄阳、樊城。

当时的廖化便是军队先锋,这场大战取得大胜,俘获了众多敌手,大伤曹魏之势。

却不料东吴吕蒙趁机渡江偷袭荆州,并与关羽的手下打通一气。

当时关羽正带兵直望襄阳,手下前来急忙通信,称荆州已被江东所占!

关羽听闻震怒,正欲要起兵反攻,又接着听闻傅士仁背叛的消息。

这才想起,自己怕不是中了吕蒙的计谋。

于是关羽立刻抬刀备马,铁了心要夺回荆州。

奈何关羽连夜赶路,只能带小部分兵马急行军。

途中,又被蒋钦带领的敌军截断。

蒋钦挑衅道:

“关将军,您已被我的军马包围,还不赶快投降,束手就擒。”

闻声,关羽嗤笑几声,不为之所动,抗起青龙刀,直冲蒋钦的门面砍去。

蒋钦迎面接击几个来回,却抵不住关羽的青龙刀,关羽奋起直追,可对方的人马越聚越多。

再加上关羽尚有伤在身,兵马被分流,如今身侧的将领已所剩无几,到达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廖化同关平便是被分流的一拨人马。

听人报信关羽被围困后,关平与廖化义无反顾,骑马直奔。前去相救。

虽然最终于重围中救出了关羽,但当时,关羽身侧已不足五百人员,无奈之下,大家只能选择暂避麦城。

而兵将们多负伤,已没有守城的中干力量,且军粮不够,敌人的数量又占上峰,麦城被攻破,几近已成定然的结果。

关羽速速召集人员商讨计谋,如今距离麦城最近的地方便是上庸,刘封在此处驻扎,而刘封又是刘备的义子。

若向上庸发出求救信,或许还能得到一线生机。

于是,关羽连忙备下一封书信,然而书信写好了,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

外面敌军重重,书信如何送达?

这时,需要一名英勇的大将。

关羽抬眼望下四周的伤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关平抬脚欲要接此重任,被廖化伸手一拦。

廖化瞳中绽放着炯光,没有显露出丝毫的畏惧之心。

他冲关羽拱了拱手,正色道:“君候!廖化不才,愿往上庸求救。”

关羽沉声:“今夜便要出行,还望廖将军多加小心。”

之后,关平辅助掩护,廖化骑马冲出重围。

待见到刘封后,将信递进刘封之手。

奈何刘封与孟达商讨无果,二人不愿发兵。

任凭廖化如何央求,甚至匍匐在地,哭着跪求,但刘封、孟达二人都不为所动。

最后廖化气性上头,开始大骂,也无济于事,廖化只能急忙赶往西川求助刘备。

奈何还是无法改变关羽被东吴生擒,死于孙权之手的悲烈结局。

只叹乾坤无力扭转,英雄无力回天。

再忆那夜,廖化一马当前杀至三更,义无反顾地冲出麦城,一心盼望得到支援,救出麦城的关羽。

一句“廖某愿往”,尽显英雄胆识。

客家娘酒,忠心不二

失去荆州后,廖化也被东吴俘去。

因东吴用廖化的母亲相要挟,他才不得以屈服。

廖化与母亲待在东吴,然忠心不二的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

因身为俘虏平日无事可做,只能随便做些事打发时间,但他始终归心似箭,常常在吴营感念蜀国。

穹苍中白云点点,南飞的大雁横空穿过。

一日,廖化从室中踱步而出,怀中抱着陶罐等器物。

他只感兴味索然,将糯米倒在器物中,用水一遍遍地打湿。

接着将糯米放在锅中,于锅底添了一把柴火。

火候恰好,热气缓缓腾向半空,廖化的思绪也跟着这道白烟浮起,开始幻想自己的归途。

糯米的香气盈入鼻腔,廖化起身到一旁拿药材,将其连并糯米放置在陶罐里。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想起陶罐中还有糯米,想着陶罐中的糯米已被闷了许久,必然会被捂臭,奈何打开盖子时,竟然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

他仿佛捕捉到一颗救急的稻草,顿时暗生一计,或许可以借此逃离吴国?

于是他将酒献给孙权,当孙权酩酊大醉时,他在这时探问自己是否可以带母亲回家,

孙权便当即应允。

孙权

廖化立刻打马昼夜西行,途中,廖化碰到了刘备,随其回到了蜀国。

后来该酒被称作“客家娘酒”,随着客家人沿用至今。

北伐老将,有武有谋

刘备逝世后,廖化还与诸葛亮、姜维等人多次一并出军北伐。

公元223年,诸葛亮开建府署,蒋琬婉拒了他的提拔,并向诸葛亮举荐廖化几人。

于是廖化被封为参军,为蜀汉的军事活动出谋划策。

公元234年,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率军北伐,与曹魏对峙三月以上,当时单枪匹马的廖化不惧生死,追杀司马懿。

司马懿当时身侧无手下庇护,往树林里潜逃。

眼看廖化就要追到司马懿,一刀砍上去,刀刃深深插进树干中。

待拔出之时,司马懿已经趁机逃跑了。

廖化不知司马懿的去向,看到有一个金盔挂在树枝上,便将其拿下,判断司马懿的逃跑方位后一路追去。

实际上,司马懿使用了金盔脱壳之术,因而廖化还是没有追到司马懿。

但是将金盔带回给诸葛亮,廖化被记下了大功。

诸葛亮的临终嘱托中,慨叹廖化为忠勇之士,久经战阵,堪可委用。

事实证明诸葛亮是对的,他病逝后,蜀汉作战主力已只有寥寥数人。

姜维再次讨伐中原,廖化仍为作战先锋,帮助姜维出谋划策,可惜不为姜维所采用。

实际上,廖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祁山一战,廖化身为诸葛亮的副将,接连将秦良、郑伦制服于马下。

诸葛亮去世后,他多次随姜维出征,当时他已年迈,而蜀国后期人才凋敝,他只能继续担任先锋。

姜维屡战屡败,身边备受异议,唯有张翼、廖化二位将军敢向他提出建议。

景耀五年,姜维率军队出兵狄道。

这时,廖化说:

“兵不戢,必自焚。”

意指,如果轻易率兵,且兵队不严整,必定会走向灭亡。

可见,历史上的廖化不仅具备高强的武力,还具备军事头脑,奈何姜维依旧不听所劝,固执己见。

公元262年,廖化最后一次同姜维一道北伐,然以失败告终。

公元263年,蜀国亡。

当时身为右车骑将军的廖化被后主刘禅派去抵挡魏军,跟随姜维欲要重新恢复汉室,奈何以失败告终。

廖化在成熙元年,和宗预在返回洛阳的途中病逝的。

这时,蜀国之气数也将尽,廖化之死也算随国覆灭。

廖化去世不久,历史仍然在被各路英雄书写。

魏、蜀、吴三国争霸数年,却未取得胜利,反而被司马炎袭魏篡权,委实“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廖化因敬仰关羽后进入蜀汉阵营,一生也活成了关羽的倒影,忠诚不二,鞠躬尽瘁,维护汉家的基业。

姜维北伐之时,蜀汉几乎已无杰出的将领,因无人遣使,便只能派出年岁接近八旬的廖化征战沙场。

由此化生出一句耳闻能详、形容廖化的诗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大多人很容易因这句话对廖化产生刻板印象,认为廖化实力不行,只能成为“无大将”时用作“凑数”。

但实际上,此时廖化已经70多岁了。

年轻时他落草为寇,为了建立一番功业,不惜杀同伴,只为跟随自己向往多时的关二爷。

等到他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时,二爷父子双双被斩,他求得头破血流也于事无补。

到了北伐之时,他已经年迈苍苍,整个蜀汉已经无人可用,他临危受命、身先士卒,却也只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一句传世之言,悲呼!

结语

三国中英雄云集,廖化能够名列其中,足以说明他的实力。

他的一生,相比其他人足够长。

他见过关羽败走麦城时的不甘;见过刘备托孤白帝城时的遗憾;也见过诸葛孔明五丈原悲风时的沧桑。

他廖化的一生,见证了整个蜀汉的重要节点。

眼见英雄关羽父子被害、明君贤臣谢世,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只他一人一生,便浓缩了三国争霸的历史传奇,他活过了一整个三国,他是当之无愧的三国“大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古埃及文明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会附着在尸体或是雕像上,所以法老王死后往往会被做成木乃伊,以利保存。古...
"双耳瓶韵:乾隆盛世... 乾隆双耳瓶的魅力!谁不爱双耳瓷器,拍卖场上的萌宠! 乾隆双耳瓶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
原创 他... 2009年电视剧《潜伏》一经放映,广受好评。剧中“为国行大义,不辱声望”的余则成是观众重点讨论的对象...
李华林油画作品欣赏 艺术简介 李华林,1948年5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人。1968年入伍,援越抗美老兵。 中国军人书...
原创 宋... 说起民国时期的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宋家三姐妹,这三个人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可以说...
原创 六... 血脉相连根同在,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古代家族观念十分强烈,沿传至今,尽管随着生活...
原创 朱... 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五代第一名将天团“十三太保”的故事,当年出身沙坨的李克用(以及李克用的继任者李存勖)...
原创 道...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六位皇帝,素有“小康熙”的美称。但是这位皇帝确不像他的爷爷乾隆那样,生活的...
原创 张... 窦宪 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人,即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名将,汉章帝册立其妹为...
原创 这... 封建王朝里,皇帝乃是至高无上之人,但是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都终逃不了一死,皇帝也自然也逃不过,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