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2年,时任南宋宰相的雷孝友主动请辞,宰相之位因此落入了史弥远手中,南宋因此迎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从北宋时期沿革下来的军权制度、宰相制度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朝廷表面上看起来“百花盛开”,内里却是污秽不堪。
直到史弥远去世之后,南宋大臣和百姓才意识到,原来史弥远带给南宋的灾难,远远比当年的韩侂胄更为严重,南宋在史弥远的祸害下,已经无力回天了,南宋也是从史弥远当上宰相那一刻起,便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那么,这史弥远究竟是如何祸乱了朝政?史弥远的种种恶行给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韩侂胄又是何许人也?韩侂胄与史弥远是如何让南宋堕入暗无天日的深渊呢?
淳熙16年2月初二,宋孝宗禅位于皇太子赵惇,这赵惇性格非常软弱,而且非常畏惧自己的妻子李氏。李氏容颜姣好,但是性格非常强势,她算准了赵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所以对赵惇非常严格,赵惇也非常害怕她。
赵惇继位之后,便让李氏成为了皇后,这李氏认为自己的丈夫当了皇帝,那么儿子就必须要当太子,于是便找到宋孝宗,提出要将自己的儿子赵扩立为太子,宋孝宗认为立太子的事情,应当是身为皇帝的赵惇来跟自己提起,李氏作为皇后不应该“多此一举”。
由于赵惇常年对李氏言听计从,导致李氏在宋孝宗这位太上皇面前都很放肆,甚至当着宋孝宗的面大发雷霆,惹得宋孝宗大怒,当即便申斥李氏,叫她立刻滚出去。李氏因为这件事情记恨了宋孝宗,所以常常挑拨宋孝宗与赵惇的父子关系。
由于赵惇经常受到李氏的刺激,所以精神方面有些问题,宋孝宗还曾经给赵惇送过治病的药丸,结果李氏称宋孝宗是要毒死赵惇,赵惇因此与宋孝宗父子失和,甚至在宋孝宗驾崩之后,赵惇都拒绝服丧。
由于赵惇不给宋孝宗服丧的行为引起了朝野不满,韩侂胄这才抓住了机会,策划了“绍熙内禅”,此举不仅让韩侂胄走上高位,同时也解决了皇后李氏专权的问题,那么韩侂胄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这韩侂胄本就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所以背后有很多后族势力支持,韩侂胄发动政变其实也是靠着太皇太后吴氏。韩侂胄认为赵惇身为君主,不仅精神不正常,而且任由李皇后祸乱朝政,于是便计划让赵惇禅位于皇太子赵扩,此事被太皇太后吴氏提前知道了。
太皇太后吴氏责问韩侂胄:“如今官家(指赵惇)身强力壮,为何要逼他禅位?”韩侂胄听完便跪在地上痛哭,随即对太皇太后吴氏说:“大娘娘!官家不孝,惹得朝野非议,如今皇后掌权,朝廷恐怕是要大乱啊,拥立太子才能保国家安宁呀!”
韩侂胄的说辞成功打动了太皇太后吴氏,在韩侂胄的煽动下,大臣们纷纷请求赵惇禅位于太子。不过说到底,“绍熙内禅”能够如此顺利,还是因为获得了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
由于韩侂胄助赵扩夺得皇位,所以深受赵扩的信任,为了走上高位,韩侂胄以“宗亲担任宰相对朝政不利”为由,劝说赵扩将宰相赵汝愚外放了,空出来的宰相之位则是落到了韩侂胄手中。
韩侂胄掌权后便不断祸害南宋忠臣,但凡是上书弹劾他的人,全都遭到了贬黜或流放,韩侂胄更是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要出兵北伐,结果却大败而归,南宋不得已又割地赔款,再次以屈辱的姿态跟金国和议。
虽说韩侂胄大败而归,但是朝廷上都是韩侂胄的党羽,韩侂胄也没有因为兵败受罚,回朝以后依然是我行我素。此时大权在握的韩侂胄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赵扩立皇后的时候,在曹氏和杨氏之间摇摆不定,韩侂胄认为这杨氏心机颇深,若是立为皇后的话,恐怕对自己不利,所以主动向赵扩进言说:“陛下,我知道您喜欢杨贵妃,可是这杨贵妃过分聪慧,这妃嫔太聪慧是会祸乱朝政的,您也不想我朝再出一个女皇帝吧?”
然而,韩侂胄的话并没有说动赵扩,赵扩还是立了杨氏为皇后。为了除掉韩侂胄,杨氏主动联合了大臣史弥远,悄悄暗杀了韩侂胄。
本以为这韩侂胄去世后,南宋朝廷内部的各大势力重新洗牌,朝廷也能够因此获得一线生机,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比韩侂胄更加可怕的史弥远,这史弥远又做了些什么呢?
无论是南宋初年的秦桧还是曾经的韩侂胄,虽然都是权相,但至少是受到了君主管控,唯独是史弥远当了宰相之后,宋理宗为了韬光养晦,将所有的朝政一概交给了史弥远,史弥远就像是当了代理皇帝一般,不管任何的冤假错案,都不可能传到宋理宗的耳朵里。
为了彻底把控朝政,史弥远更是彻底毁掉了三省六部制,原本三省六部之间是互相牵制的,但是宋理宗不理会朝政,所以史弥远便架空了三省六部,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史弥远这位宰相手中,朝政大事全都是由史弥远说了算,而史弥远对大臣们也是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不少忠臣都因此望而生畏,不敢进献忠言。
不过要说这史弥远最令南宋百姓憎恨的,还是对奸臣的态度以及“嘉定和议”。
在韩侂胄当权时期,为了积极抗金,主动追封了岳飞,并且狠狠打击了秦桧,甚至将秦桧的所有爵位和谥号都抹除了。
然而,史弥远当权之后,竟让帮助大奸臣秦桧恢复了所有的谥号与爵位,引起了朝野非议。除此之外,史弥远在对金国的态度上也是一意孤行,不顾大臣的反对与金国签订了南宋建国以来最丧权辱国的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为了维持与金国之间的和平,史弥远竟然主动提出要增加岁贡,原本金国与南宋之间被称为“叔侄”,史弥远将其改为了“伯侄”,还将每年的岁币提高了十万两。
为了让金国满意,史弥远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提出南宋愿意给金国提供每年三百万两的“军事补贴”,用来犒劳金国的将士。由于南宋国库吃紧,史弥远又提出了增加岁币,所以只能增加赋税,搜刮南宋百姓们的钱,给金国增长军事实力,金国还要继续侵略南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南宋彻底掉入了深渊。
从史弥远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的奸恶已经远远超过韩侂胄了,南宋大臣刘克庄甚至认为史弥远与当初的秦桧不相上下,这也足以可见史弥远将南宋祸害到什么程度了。
在史弥远临终前,曾经将自己的党羽郑清之立为右丞相,这郑清之虽然是奸臣史弥远的党羽,但是为人处世却非常忠厚,在朝廷用人方面也都是用贤德之士,只可惜此时的南宋早就在史弥远的祸害下无力回天了,即便是靠着“端平更化”将朝政拖回正轨,但是也无济于事了。
所谓“端平更化”,是指宋理宗亲政后,命宰相郑清之发动的改革,这次改革也是南宋末年的暗黑七十年中,唯一一丝光明。虽说宋理宗凭借“端平更化”,整顿了吏治、恢复了经济、调整了军事结构,但是大部分举措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在南宋已经伤透根本后,发动这样的变革,也只能起到暂时性的作用。
就如同“端平更化”一般,郑清之的宰相之旅也是昙花一现,而接任宰相的人,则是彻底毁掉南宋的奸臣贾似道。那么,这贾似道又是登上宰相之位的呢?贾似道担任宰相时期,给南宋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
在贾似道祸乱朝政的过程中,宋度宗实在是功不可没。宋度宗并非宋理宗的亲生儿子,而是荣王赵与芮的儿子,宋度宗的母亲身份实在是卑贱,所以在荣王府中常年受人欺压,怀孕后更是被暗中下了“滑胎药”,但是孩子还是顺利生下来了,这个孩子就是宋度宗。
宋度宗虽然平安生下来了,但是因为在娘胎里被下毒,所以智力非常弱,宋理宗特意给他找了最好的师傅,但是宋度宗天生脑子不太行,无论怎么教都学不会,宋理宗因此非常无奈。
虽说这宋度宗是脑子不太行,但他是当时唯一的宗室近亲,所以也成功继承了宋理宗传给他的皇位。只是这宋度宗比起宋理宗来说更加荒淫无度,不仅沉溺美色,甚至将朝政都交给了宠爱的妃嫔处理。
在朝廷上,宋度宗最信任的大臣则是贾似道,宋度宗对他几乎是百依百顺,这又是何故呢?
当年有大臣阻止宋理宗将皇位传给脑子不太行的宋度宗,贾似道得知后立即表示了对宋理宗的支持,同意让宋度宗继承皇位,所以宋理宗和宋度宗都很信任贾似道。
据记载,宋度宗对贾似道基本上是言听计从,贾似道在宫中宛如天子一般,甚至不将宋度宗放在眼里,宋度宗偶尔申斥两句,贾似道就发脾气要辞官,宋度宗只能哭着挽留贾似道。
此时的南宋内部乌烟瘴气,外面又要面对蒙古铁骑的威胁,怎么能不灭亡呢?
宋度宗去世后,大权在握的贾似道不希望大权旁落,于是便强行将四岁的皇子赵显立为为帝,反倒是身为宋度宗长子的赵昰仅仅是吉王而已。贾似道还在宫中庆贺新皇继位时,蒙古铁骑已经兵临池下了,黄州、蕲州、江州等地的将领自知无力抗击,纷纷选择了投降。
直到鄂州失守了,贾似道才真正意识到南宋恐怕要玩了,大臣们对此非常恐慌,但因为皇帝年幼,所以便纷纷请求身为宰相的贾似道率领军队对抗蒙古。
只可惜这贾似道根本没有军事方面的能力,南宋大军全程都被蒙古铁骑打得节节败退,贾似道只能一直往南逃,最后在逃亡过程中遇害了。
在蒙古灭南宋的过程中,百姓们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长达四十四年的战争,不仅烧掉了南宋百姓的房屋和稻田,甚至逼得南宋百姓们纷纷自尽,这又是为何呢?
当年“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南宋的百姓们遭到了金兵的百般虐待,家中男女老少纷纷没为奴役,金国将士更是在开封随意诛杀平民百姓。
而蒙古铁骑与当年的金兵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当年的金兵更为残忍,蒙古在攻打金国时,甚至多次对金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所以南宋百姓们得知蒙古铁骑来袭,为了免遭于难,只好选择了自尽。
至元13年正月十八,随着都城临安也沦陷了,南宋大臣都心知肚明,国家恐怕是要灭亡了。然而,文臣陆秀夫、武将张世杰和文天祥并不愿意认输,率领精锐部队保护幼帝和皇室宗亲们离开了。
然而,此时的南宋并没有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而是在“崖山海战”后彻底灭亡了,随着陆秀夫与幼帝同沉大海,南宋也彻底灭亡了。
从南宋最后七十年的黑暗历史中,不难发现南宋的灭亡其实并不是某个人导致的,而是多个人导致的。
从嘉定2年开始,南宋就已经埋下了亡国的祸根,奸臣史弥远掌控朝政大权,不断排除异己、提高赋税,但是国库里的钱都用来缴纳岁币了,此举不仅是强大了金国,同时也是大大削弱了南宋。
就在一代贤相郑清之的改革刚结束的时候,南宋又遭到了奸臣贾似道的祸害,再加上宋理宗、宋度宗两代帝王的懈怠,南宋已经不可能起死回生了。
在南宋灭亡后,曾经出现过两种说法,其一是“崖山之后无中华”,其二是“南宋时期的百姓才是纯正的中国人”,这两种说法又是从何说起呢?
事实上,在南宋灭亡之前,中原王朝一直都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虽然汉朝时期有匈奴、唐朝时期有突厥、宋朝时期有契丹,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始终没有深入中原,哪怕是金国灭掉了北宋以后,中原王朝依然是南宋。
直到南宋在崖山海战后彻底灭亡,蒙古帝国才彻底占领了中原并建立了元朝,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但是明朝时期的中国已经是中原汉民族和游牧民族交合后的模样了。
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南宋之前的百姓才是纯正的中国人,而南宋灭亡之后,真正的中华也就不复存在了,如今的中国则是多个民族组合而成的。
然而,这样的说法其实是片面的,即便是南宋灭亡了,但是南宋的子民还在,汉民族的后代还在,况且两宋时期,宋朝仅仅是中原王朝而已,辽朝、金国、西夏等虽然是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但都属于中华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自然也是纯正的中国人!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