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时期,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改革后,为何还是打不过秦国?
创始人
2025-07-05 09:02:13
0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确实提高的军队的战斗力。可是,战争拼的不仅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赵武灵王只提高的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做出整体的变革,所以赵国虽然有强兵悍将,却还是无法战胜秦国。

所以,赵国打不过秦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必然原因,赵国没经历彻底的改革,所以国家综合实力弱于秦国;

另一个是偶然原因,赵国后期,内部不和,君王猜忌大将,奸臣陷害忠臣的事屡屡发生。堡垒都是从内部打破的,赵国的内部矛盾,也削弱的赵国的实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改变的是赵国军事模式。之前各国作战。都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可是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情况特殊。普通的步兵和战车根本无法满足赵国的国防需求。

所以,赵武灵王针对战车的不足,把骑兵发扬光大。他改善了骑兵的服装,增强了骑兵的机动性,使这一兵种在战争中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赵武灵王改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赵国胡服骑射没多久,战斗力就有了显著提升。中山国成了赵武灵王的人肉沙包,想起来就去打一顿,后来赵武灵王退位三年的时候,中山国就被赵国给灭了。

甚至后来秦国强盛后,赵国也是山东六国中唯一能和秦国比划比划的国家。

但是,胡服骑射只能提升赵国的军事实力,对于赵国的政治,却丝毫没有触及。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军队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一点在秦赵的长平之战中就有体现。

长平之战初期,赵王用廉颇为将,廉颇迟迟不与秦国交战,而是据守不出,拖着秦军,想等秦军松懈以后露出破绽,再伺机而动。

秦军见廉颇谨慎,自己一直占不到便宜,就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让赵王以为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

廉颇守了三年,赵国的后勤也很吃力。所以焦躁之下,赵王不顾大臣的反对,用赵括替换了廉颇,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

长平之战的失败,就暴露了赵国的这两个缺点。

首先,廉颇是老将,赵括是新手。即使赵括真是一个天才,也不能直接让新手做这种高难任务啊。

那么多大臣提出反对,赵王为什么视而不见,非要坚持用赵括?这明显是一种侥幸心理。

那么,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生出侥幸心理呢?在匮乏、艰难的时候。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难通过稳妥的途径达成目标。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人越容易生出侥幸心理:假如我就是那个幸运儿,假如我就能撞大运呢?

人在从容时才会顾虑风险。越困难,人就越容易铤而走险,然后忽视风险,出昏招。

赵王用赵括,就是铤而走险的表现。一般来说,重要任务都会交给经验丰富的老手,这样即使不能大获成功,至少风险可控。廉颇经验丰富,赵王开始用的就是廉颇。

可是,打仗是要烧钱的,这场仗僵持了三年,赵国就供应了三年。秦国现在开始用反间计,说明这个时间节点上,秦国开始感受到了压力。

赵国虽然距离战场稍微近一点,但是赵国在聚集资源方面比不过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适合打仗的机器。百姓的升迁途径就两条,一条是打仗,一条是耕作。整个国家的民力都是为打仗做准备。

而赵国,虽然经过胡服骑射之后,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但是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并没有什么改变。短期内打仗还行,一旦长期作战,那就是在比拼国家的资源调配速度和经济实力。

在这些方面,赵国是弱于秦国的。所以秦国承受不住战争消耗的时候,赵国的压力可能不比秦国小。后勤吃力,赵王才会急于求成,希望能撞大运,赵括可以快速战胜秦国。

除了后勤的压力,赵王在用人方面,也确实不明智。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换掉了廉颇,好歹后来依旧重用廉颇。

可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刚刚继位,就让乐乘代替廉颇,解除廉颇的兵权。

当时廉颇刚刚攻取了魏国的繁阳,赵悼襄王却要替换掉廉颇,未免有卸磨杀驴之嫌。最终导致廉颇出走,投靠了自己不久前还攻打的魏国,赵国失去一员大将。

后来赵王想再任用廉颇,派人带礼物去看廉颇。廉颇也想回到赵国,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身体倍棒,还能征战。

可是郭开和廉颇不和,贿赂使者,使者回来时故意说:“廉颇虽然年老,但饭量还好。臣和他见面的时候时,只做了一会儿,他就去了三次厕所”赵王一听,以为廉颇老了,身体不行,就没在找廉颇。

后来郭开又收了秦国的贿赂,诬陷赵国名将李牧。当时赵国已经全靠李牧撑着了,赵王迁又听信谗言,自毁长城,李牧含冤而死,赵国很快就被灭了。

几代赵王用人不当,而且还都是在用将方面出差错,这对赵国的形式又是一重打击。《红楼梦》里,探春说:“像我们这样的大族人家,从外头杀起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我们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赵国何尝不是这样?赵国的综合实力不如秦国,可是如果没有这么多内部问题,也不会这么快就被秦国灭掉。

秦国两次在战场上受挫,都是靠反间计干扰赵王的决策。甚至有时都不需要秦国做什么,赵王自己就出昏招,赵国自己就有奸臣挑拨。

所以,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却依然打不过秦国。主要是因为,胡服骑射是局限于军事领域的变革。当战线拉长,战争时间跨度拉长时,单纯的军事上的强大,已经不能应付局面了。

战争拼的不仅是军队的强度,更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赵国和其他国家打仗,还能占上风。一旦和秦国开战,赵国内政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影响赵国军队的发挥。

战国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发展了,所以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秦国做了完整的变革,所以才能称霸。赵国只在军事领域做了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你没完成的功课,对手会在战场上提醒你。赵国在和秦国对峙时吃亏,是因为他们当初变法内容过于片面。而军事上的强大,又掩盖了赵国内政上的缺陷。赵国没有明显的危机,就没有进一步变革的动力。

所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给赵国带来了军事上的强大;另一方面,赵国的其他部分没有提升。当赵国和完全变法的秦国对峙后,赵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会拖赵国的后腿。

而且正是因为军事实力的提升,赵国的其他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赵国后来的统治者没有继续调整制度的动力。赵国只能处于这种“强而不胜”的尴尬境地。等到长平之战后,赵国失去了一代人,就更难以和秦国争锋了。

而赵国后期的内部矛盾,更是在赵国亡国的路上猛踩了一脚油门。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店家回应洪剑涛龙井村喝茶遭嫌弃 大皖新闻讯6月28日,演员洪剑涛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段在杭州西湖龙井村游玩的视频。视频中,洪剑涛到...
原创 一... 一说起李白,大家可以张口就说出几首他的诗。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词...
原创 雍... 雍正王朝:张廷玉的难言之隐,他为何不敢去揭发新朝铸币的弊端? 各位朋友,新年好啊!过年期间回老家,事...
原创 黄... 黄埔六期名将不多,他算是地位最高的一个,能力非常强,结局也好 黄埔军校前六期培养了很多的名将,从第七...
西夏被蒙古灭亡时有多惨烈?兴庆...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于漠北。乞颜部枭雄铁木真在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张。 铁木...
原创 光... 光绪皇帝是大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从表面上来看他跟慈禧太后的关系还...
原创 为... 郑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年间,郑和率领中国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道路。...
原创 执... 建国初期,虽然外患已经基本去除,但总体上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路的阶段。在这段时间,每一个掌权的领导人和...
原创 8... 说到耿飚的名字,想必是家喻户晓的,作为一位共和国元勋,曾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所有人尊敬。 耿飚...
原创 哈... 一、 世界各国,总体来说分为内陆型国家和海洋型国家两种。 海洋型国家基本被海洋包围,要获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