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美国的强大,任何与其有瓜葛的国家,似乎都难以逃脱不幸的命运。这些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美国的压制和剥削,成为其霸权下的牺牲品。而与美国为邻的国家,其遭遇更是惨不忍睹。墨西哥,这个曾经的强大国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回溯历史,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和掠夺堪称一场残酷的噩梦。那时的墨西哥,正值国家衰败之际,而美国的崛起则使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美国以武力和威胁为手段,强行割让和占领了墨西哥一半的领土,让这个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这一历史事件给墨西哥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强占,资源被掠夺,心中的痛苦和屈辱难以言表。这片被割让的土地,成为了墨西哥人心中的痛,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这份悲愤与哀怨。
其实,美国陆地上只有两个邻国。虽然美国很强大,但是对于另一个邻国却无可奈何,甚至这个国家曾两度碾压美国,如今更是让美国痛苦不堪。而这个国家就是加拿大。
丰富资源的加拿大
加拿大总面积高达99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领土面积还要辽阔。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自然以其无尽的魅力展示着壮丽的景色。从巍峨的落基山脉到浩渺的北极冰川,从碧波荡漾的五大湖到雄伟壮观的尼亚加拉瀑布,每一处景色都仿佛在诉说着加拿大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尽管加拿大拥有如此广袤的土地,其人口却相对稀少。截止到2022年,加拿大的人口仅有3892万人,还不足我国人口的1/36。这种地广人稀的特点,使得加拿大的城市和乡村都散发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息。
而加拿大的军队人数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大约6万人。这不禁让人感叹,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的人民,为了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努力是如此微小。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和内敛,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张扬、不炫耀,只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然而,加拿大作为世界第二大国家,其广袤的国土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石油、水资源等资源。这些资源在当时的世界中极为稀缺,因此英国作为世界第一殖民强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英国殖民加拿大之前,这片土地上只有原住民,他们过着原始的生活,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工业。
在18世纪末,英国开始对加拿大实施殖民政策。他们派遣军队进入加拿大,与原住民进行战争,通过武力手段占领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随后,英国开始向加拿大移民,带来了大量的欧洲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许多城市和村庄,开始了新的生活。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英国凭借强大的现代科技实力,一跃成为世界顶级强国。此时,英国开始与法国等国家联手,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侵略和殖民。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成为了英国的主要殖民地之一。
英国在加拿大建立了许多工厂、矿山和基础设施,利用加拿大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和军事力量。同时,英国也将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被英国殖民,按理说,加拿大应该感到很痛苦。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却以“享乐”为主。被英国殖民之后,他们并没有感到羞耻,反而满足于当下的生活。
然而,看到英国殖民加拿大之后,美国人却不甘心了。随着美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也想把加拿大占为己有。因此,美国对加拿大本土发动了两次战争。
1775年入侵
1775年6月,美国独立战争的烽火如燎原之火蔓延开来。美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英勇的里奇林将军率领,他们如疾风骤雨般穿越森林,翻山越岭,直指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另一路由豪情万丈的蒙哥马利率领,他们如钢铁洪流一般,一路北进,无畏无惧。
起初,美军的进攻势如破竹,顺利地攻克了一座座堡垒,但到了12月底,进攻魁北克时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魁北克的城墙坚固如铁,守城的英军士兵英勇善战,他们凭借着高大的城墙和密集的火力网,一次次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在长久的攻城战中,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的士兵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倒下,血染大地。魁北克城被美军铁桶般地包围,持续了整整五个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魁北克如同孤岛般屹立,顶住了美军的猛攻。
美军对魁北克的围困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城内的人们生活在饥饿与恐惧之中。然而,他们并未放弃,而是坚守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城墙。他们深知,只要他们坚持下去,胜利终将属于他们。
然而,就在人们快要绝望的时候,1776年5月,英国的海路增援终于抵达了魁北克。那一刻,美军意识到他们已经无法抵挡英军的攻势,只能无奈地选择撤离。
1776年6月18日,英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魁北克城,城内的人们欢呼雀跃,庆祝他们的胜利。而美军的占领企图也因此彻底破产。
仅仅几个月后,10月11日,双方舰队在海上展开了一场决战。海面波涛汹涌,炮火交织,英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勇气,最终赢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使英军收复了魁北克,也使得美军的占领企图化为泡影。从此以后,魁北克再次回到了英国的怀抱,成为了他们抵抗美国侵略的重要据点。
1812年宣战
1812年,英国正陷于与拿破仑在欧洲的战争泥潭中,无暇他顾。而此时的美国,则趁机向英国的盟友加拿大发动了攻击。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一场旨在扩大疆土、增强国家实力的战争正式打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1813年4月27日,美军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攻克了加拿大的首府约克城。然而,与他们预期不同的是,在约克城生活的加拿大人并非是他们所想象的敌对势力。相反,这些加拿大人与美国人在文化、血缘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是北美洲的土生白人,是同一片土地养育的儿女。
如果当时的美军采取了安抚政策对待加拿大人,或许他们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对加拿大的征服。然而,美军的行径却与安抚政策背道而驰。他们入城后,不仅大肆掠夺财富,还四处烧杀抢掠,使得原本宁静的约克城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这种暴行不仅让加拿大人感到恐惧和无助,更将原本较为柔弱的他们逼成了坚定的反抗者。
在英国方面,他们很快解决了拿破仑在欧洲的挑衅,随后将注意力转向了北美。英军的到来,使得原本已经动荡不安的局势更加复杂。他们迅速收复了被美军占领的加拿大地区,甚至还向南挺进,对美军实施了反击。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1814年8月24日,那一天,英军占领了美国的华盛顿。
为了回应美军的挑衅,英军在一次行动中毅然点燃了美国总统府,将其化为一片火海。这场火焰不仅是对美军的惩罚,更是对英国在北美统治的强烈宣示。
然而,英国为了掩盖这一烧毁总统府的行径,也为了避免激化两国间的矛盾,他们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方式。
他们命令工匠们将已经化为废墟的总统府全部涂刷成白色。于是,这栋白色的建筑在人们的眼中焕然一新,这个白色的建筑后来被人们称为“白宫”,成为了美国总统的官邸。
1815年1月,美军在新奥尔良战役中与英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美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和不屈的斗志。经过艰苦的战斗,美军终于战胜了英军,赢得了这场关键的胜利。这次胜利为美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时间,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后,两国在两个月后签署了和约,将边界重新划定为战前的状态。从那时起,美国开始意识到,凭借自己的实力几乎无法将英国完全赶出北美地区,也渐渐放弃了通过武力吞并加拿大的野心。
在第二次战争结束后,加拿大的认知得到了洗礼。他们痛苦地认识到,英国的支援距离如此之遥远,就像远水无法解近渴。为了保卫自己免受美国的威胁,加拿大决定寻求一种新的国家形态,一个能够自主掌握财政和军事决策的自治联邦。
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商议,加拿大的领导人们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决定将其提交给英国。然而,他们的提议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英国认识到,加拿大的自治不仅对加拿大本身有利,也有利于英国维护其在北美的利益。一个强大和自治的加拿大可以更好地抵御美国的威胁,并成为英国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桥梁。
独立
1867年7月1日,对于加拿大人来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加拿大正式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拥有自治权的国家。然而,尽管加拿大已经独立建国,但在名义上,他们仍然承认英国的宗主权,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独立后的加拿大,国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他们的邻居美国也正在崛起。两个国家都开始对对方产生了疑虑和恐惧。美国一度制定了入侵加拿大的军事计划,而加拿大也有同样的计划来抵御可能的美国入侵。
然而,当时的国际形势极其复杂,英、法等国对美、加的军事行动都保持着警惕,这也使得两国入侵对方的计划最终都未能得以实施。
结盟
在20世纪,随着加拿大独立,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主权国家,其国家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拿大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英国的属地,而是开始积极寻求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意识到自己与邻国美国的关系至关重要。
加拿大认为,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还可以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因此,加拿大开始积极寻求与美国的合作,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
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加拿大和美国决定在边界上实行不设防的政策。这意味着两国之间的边境将不再是军事防御的重点,而是成为了一个自由通行的地区。这个政策的实施不仅方便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自从成为美国的小弟后,加拿大在强大的美国面前似乎失去了自我前进的动力。他们似乎觉得有了美国的庇护,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不必再费心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于是,加拿大开始将本国的防务事务彻底交给美国来处理,自己则过上了安逸享乐的生活。
这样的做法让美国都看不下去了。美国作为加拿大的盟友,多次向加拿大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军备力量,不要事事都依赖美国。然而,加拿大的态度却始终置若罔闻,似乎对自己的安逸生活十分满足。而加拿大的这种“放手”掌柜,也是让美国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