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不逢时的能人很多,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李鸿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晚清时期的大清朝风雨飘摇,他成了那个支撑大清国不倒的重要支柱,而且作为慈禧的代理人,做了很多的事情,用大清朝的裱糊匠形容他最为贴切,他对大清是有功的,所以死后被慈禧太后厚葬,可惜的是留下了累世骂名。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人们处于对晚清的痛恨,加上有些人可能是觊觎李鸿章墓内的陪葬品,所以挑唆村民将李鸿章的墓炸开,随后用绳子将其尸骨挂在拖拉机上拉着游街示众,一直到尸骨无存为止,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李鸿章这个“卖国贼”是多么的痛恨。
回望李鸿章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人们对他的非议也很多,最大的一条就是“卖国贼”,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否认,毕竟这是事实,但是他的行为也是代表清政府,代表慈禧,这算是给慈禧背锅,而面对列强的欺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总得有人从中斡旋,恰好李鸿章做了这个代理人,他一生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三十多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有《中日修好条规》、《中英烟台条约》、《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日天津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日辽南条约》、《中俄密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及《辛丑条约》等等。这些条约无不有卖国的条款,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但是他自己也不想,这是形势所迫,特别是签订《辛丑条约》之后,他气急攻心,被气得吐血,医生诊断后是胃部大出血。
他在列强和慈禧之间斡旋,寻找利益的平衡,但是正是他的这些行为和签订的这些条约让他一生受人非议,左宗棠就曾经对他破口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没有一个李鸿章坏事儿。”而梁启超却不这么看,他时常感叹,李鸿章一生是生不逢时,做了大清朝的替罪羔羊,如果生在一个太平时代,他一定是一位名相。
其实人们这样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和黑暗,全体人民奋斗了百年才走出这黑暗的泥泞,虽说李鸿章只是个代理人,但是卖国的事实却是已经成立,他死后慈禧依然不顾百姓死活将其厚葬,修建豪华陵墓。他虽然没有决定权,但是说他是大清的“裱糊匠”或是“卖国贼”似乎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