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对1个字很避讳,明朝时期谁用谁就是死罪,如今却很常见
创始人
2025-07-05 14:02:15
0

自由在每个时代都是相对的,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但在,古代,自由的范围就小很多了。

例如起名字,比如生在唐朝,就不可能起名叫做李世民、或是李渊,如果执意如此,那可能给全家带来杀身之祸。又比如写文章,有些字、词、句,即使你在写的时候并无特殊用意,但仍有危险。

回看历史,许多朝代都曾使用过“文字狱”来构陷文人。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出身比较低,所以对一些字更加敏感,谁要是在文书中使用,就可能招来祸患。

他有一个最避讳的1字,现在我们可以随意使用,但在当时,谁敢写这个字就是死罪,这个字就是“则”字。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讨厌这个字,又是何人因使用“则”而招来杀身之祸呢?

自卑多疑的朱元璋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设计除掉了三十位开国功臣,而原因既有功臣们恣意妄为、贪赃枉法,又有朱元璋自身性格的原因。对于这位经历独特的皇帝而言,他在登基为帝前的过往一定是不想让别人得知的。

于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便组织文官对自己曾经的岁月进行美化和神化。首先,就是他的出身,朱元璋也想仿照历朝的开国皇帝,在族谱中寻找自己著名的祖先,以便在史书上提一句,“朱元璋,某朝名人某某之后。”

但很可惜的是,朱元璋祖上几辈都是普通农民,而且日子过得越来越清贫,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又遭逢乱世,家破人亡。明朝史官于是翻遍了天下朱姓家谱,终于找到一位可以被包装为朱元璋祖先的人——宋朝大儒朱熹。

如此一番操纵下来,朱元璋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朱熹的后人。其次,就是如何美化朱元璋曾经当乞丐、和尚,在安徽等地流浪的那段日子。

对于这段岁月,朱元璋授意文官史官将其描绘成体验民苦,并插入了两个紫衣仙人在他流浪途中,处处保护他、引导他。朱元璋试图以此来神化自己的皇位。

尽管后人以及百姓可能会被朝廷颁布的史书所蒙蔽,跟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这些臣子,可都是心知肚明,虽然大家都默认不提那些往事,但耐不住朱元璋自己多虑。

对于官员、民间文人的言辞和文章,朱元璋都会仔细寻找其中暗含的讽刺之语,一旦有令这位皇帝皱眉的字眼,那么作者的脑袋就基本要搬家了。历史上,称朱元璋的这种行为为“文字狱”。

明朝时期的“文字狱”

“文字狱”绝非朱元璋首创,虽然这个名字是在明清是被确定的,但早在汉朝汉宣帝时,就有文字狱现象出现。正史中,因为文章而被皇帝处死的第一人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

曹魏时,名士嵇康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被权臣司马昭厌恶痛恨,嵇康不久后就被处死。北魏时,负责撰写史书的崔浩,因为在书中对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的屈辱历史直言不讳,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诛。

同时,其他多个北方大族也连坐被处死,史称“国史之狱”。而将其发扬光大的则是明清两朝,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

我国史学家顾颉刚在书中写道:“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清朝时期的文字狱规模是前朝所远远不及的,奇怪的是越是统治稳固的时期里,文字狱现象就越是严重。

到了乾隆时,已经达到了最高潮,政府对于文化份子的控制也达到了最严格的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遭到了破坏和束缚。

按照史书记载,清初可考察的文字狱数目如下:顺治帝7次,康熙帝20多次,雍正帝20多次,乾隆帝130多次。虽然朱元璋时期并没有像乾隆那样频繁地使用文字狱,但是他在位时期也有许多文人因此丧命。

因“则”字命丧黄泉

前面提到,朱元璋在登基为帝后,十分在意朝廷、民间对自己的看法,野史大量记载了朱元璋因地方官员的奏折中有“则”字也诛杀的事例: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以表内“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以“垂子孙而作则”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表,以“仪则天下”诛;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作正旦贺表,以“建中作则”诛;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表,以“圣德作则”诛;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以“永绍亿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诛。

盖“则”音嫌於“贼”也,“生知”嫌於“僧”也,“帝扉”嫌於“帝非”也,“法坤”嫌於“发髡”也,“有道”嫌於“有盗”也,“藻饰太平”嫌於“早失太平”也。

朱元璋在位期间,元旦、朱元璋生辰以及立太子的时候,大臣们就要献上贺文。但大臣们并不是都善于文笔,于是,这个看起来并不困难的任务就交到各地方负责教化的官员手中。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将是决定他们的人头是否落地的一篇文章。朱元璋向来就知道文人有借文章嘲讽的习惯,他对于贺文的内容极为在意,不知是不是每一篇都亲自检查过,但朱元璋确实在几天后列出了一个名单。

名单上的人都因为文中有侮辱、嘲讽朱元璋的内容而被处死,其中犯讳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则”字。“则”字与“贼”字音相近,提到“则”字就是有意提朱元璋落草起义的事情,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在这里说一下,现代因为有汉语拼音的存在,对“则”与“贼”有了固定的定义,但明朝时期却没有,方言重的地方,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除了“则”字,还有“光”“僧”字,这会让敏感多疑的朱元璋想起他被迫出家的屈辱日子。提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也会被定罪,一时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严重时,官员上朝前都要与家人一一告别,生怕自己在朝上有失言之处,而招来杀身之祸。别看我们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则”字,但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若是有人用了这个字,那他可就性命不保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古埃及文明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会附着在尸体或是雕像上,所以法老王死后往往会被做成木乃伊,以利保存。古...
"双耳瓶韵:乾隆盛世... 乾隆双耳瓶的魅力!谁不爱双耳瓷器,拍卖场上的萌宠! 乾隆双耳瓶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
原创 他... 2009年电视剧《潜伏》一经放映,广受好评。剧中“为国行大义,不辱声望”的余则成是观众重点讨论的对象...
李华林油画作品欣赏 艺术简介 李华林,1948年5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人。1968年入伍,援越抗美老兵。 中国军人书...
原创 宋... 说起民国时期的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宋家三姐妹,这三个人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可以说...
原创 六... 血脉相连根同在,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古代家族观念十分强烈,沿传至今,尽管随着生活...
原创 朱... 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五代第一名将天团“十三太保”的故事,当年出身沙坨的李克用(以及李克用的继任者李存勖)...
原创 道...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六位皇帝,素有“小康熙”的美称。但是这位皇帝确不像他的爷爷乾隆那样,生活的...
原创 张... 窦宪 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人,即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名将,汉章帝册立其妹为...
原创 这... 封建王朝里,皇帝乃是至高无上之人,但是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都终逃不了一死,皇帝也自然也逃不过,但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