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吗?看赵匡胤批语、雍正批阅奏折就知道!
创始人
2025-07-04 21:32:23
0

引言

今天的语文课本上,那些繁琐冗长的文言文让许多学生头大,难不成古代人也说文言文?实际上,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也就是说平时大家不会一开口“之乎者也。”那么古代人说话到底怎么说?

咱们从赵匡胤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批复便知道了。

(文言文)

一、古代人说话会不会使用文言文?

“文”是指修饰的意思,“言”则是描述、记载的意思,文言文的含义很简单,经过修饰后的语言,也就是书面语言。比如“饭否”这个词语,这里的“饭”是指吃饭,“否”则表示疑问,本意是“你吃饭了吗?”

如果是古代人寻常与人交流,上来张口就问“饭否?”明显是不现实的,在古代接受教育的人群占比并不算高,寻常百姓怎么会懂这些书面语言呢?所以大家普通交流就是“你吃饭了吗?”不过不论口语如何变化,只要意思不变,文言文基本不会改变。

(古人交流)

因此今天我们可以看懂文言文,有汉字几千年不变的原因,也有文言文从来没有改变的原因。所以古代人说话是不会使用书面的文言文的,甚至连皇帝有时候回复,也不会使用文言文。

二、宋太祖赵匡胤的暴躁回复

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五代十国终于又重新一统,他当了皇帝之后,虽然定下了重文抑武的传统,但实际上赵匡胤本人就是十足的武将。他的脾气和性格,也是典型的武将,甚至还给大臣的批复上,带上了暴躁的骂娘脏句。

(赵匡胤)

当时赵匡胤的寝宫有房梁受损,如果要更换房梁就必须找到更大的木头。掌管财政的三司见状就上了一封奏报,意思是担心其他的木材不堪重负,所以打算去找一个巨木截下来当房梁使用。

其实三司提出的这个方案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就出现在巨木上。给皇帝换房梁,要巨木,一般都是前往深山老林里找寻,势必要动用大量人力,砍一颗还不行,至少要准备多颗,让工匠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

(巨木)

最后一个换房梁的行为,就容易变成劳民伤财,在史书上留下奢侈的名号。所以赵匡胤自然是反对三司的说法的,毕竟坏名声是自己背,加上他武将出身的脾气,于是大手一挥在奏报上回复了十二个字,“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

直接带脏字骂人了,可见赵匡胤的直脾气,这事传到民间之后,百姓纷纷夸赞,认为赵匡胤爱物、节俭的品行。

就从赵匡胤给三司的批语,我们也算知道,古代人说话可不会直接文言文,哪怕是在书面上,也能用口头语言骂上几句。

(赵匡胤)

三、康熙和乾隆是怎么回复的?

“知道了”这三个字算不算文言文呢?如果严格意义来看,可以转变为“已阅。”在留存下来的清朝皇帝朱批中,“知道了”出现的频率十分高,将口头语言代入朱批的回复中,就更看得出古代人平时是不会动不动说文言文的。

尤其是康熙使用“朕知道了”,这四个字在他的朱批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原本的“朕已阅”变成了“朕知道了”,其实反而给了大臣们一丝亲近的感觉,从康熙开始,清朝的皇帝们也都开始“朕知道了。”如果要在康熙十几万的朱批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正是“朕知道了。”

(清朝皇帝的“知道了”)

杭州织造孙文成很喜欢给雍正请安,于是雍正每次回复都是“朕安”,偶尔还回复一次“朕躬甚安好又胖了些。”意思是,朕的身体挺好的,最近还又胖了点。这里的回复,雍正也并非使用文绉绉的文言文。

雍正登基之后,有一个名为蓝廷珍的总兵上奏,说自己的“珍”和皇帝胤禛的“禛”同音,希望能够改名为“廷瑛”,才符合规避皇帝名字的礼制。雍正对此回复,“不必……你的名字,朕甚喜欢,就是原字好。”

(雍正批复)

还有一次,朝廷打算从河南购买小米运送到江南,担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静表示,听说江南人不爱吃小米,不是改为小麦。张廷玉和朱轼两个人知道后就劝说雍正,小米粥那么好吃,南方人应该也不会讨厌,不如送去试一试?

于是雍正便批复了此事,但当小米真的运到江南去了之后,江南人更喜欢吃稻米,不爱吃小米,最终小米无人问津,朝廷亏损。田文静上折认为自己辜负了雍正的嘱托,雍正的朱批写下“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雍正朱批)

这句“朕就是这样汉子”流传广为深远,对于雍正的真性情也一目了然。雍正在批阅奏折时,常常白话连篇。比如他当时和年羹尧“你侬我侬”的时候,还写下“朕实不知如何疼你”,还有“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

偏偏这样的话,从雍正口中说出来一点都不违和。其实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古代人对于文言文的运用是适当的,就算是在朱批这样的正式场合,也依然会出现白话,这不正是佐证了古代人日常说话不是那般吗?

四、文言文只是书面语言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皇帝以外,朱元璋也有很著名的一条奏折,当时有倭寇侵犯海岸,于是朱元璋下诏,“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正是平时沟通的样子。

有人说,为什么文言文要搞得那么精简呢?其实这和我国古代的记载方式有关,在早期人们将文字记载在龟壳上用作占卜,后来写在木简、竹简之上,这些书写载体位置有限,我们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地写下更多的信息内容。

所以文言文出现了,将长句缩短成几个字,便可以通晓其义。等到了后来有了纸张,人们的书写载体可以变大,但是几千年下来的传统,让所有人已经习惯了文言文的书写方法。于是人们就将文言文,定位了官方的书面语言。

但他也仅仅是书面语言,对于日常生活的口语使用是不会有影响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其实还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也就是大国吞并小国,灭亡小国。而对于小...
原创 美... 在苏联末期,随着苏联解体的趋势日益明显,叶利钦逐渐进入美国的视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始终对"新生"的...
原创 外...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我们能有今天的璀璨的文明社会,是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在过...
原创 世... 【历史】从世界国家来看,很多国家是纯粹的移民国家,最典型的美国,靠移民建立起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此外...
原创 富...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30年河东,30年河西”,比喻没有永远的繁华,也没有永远的穷困,很多国家...
原创 苏... 【历史】《周易》中有句话,叫做“能屈能伸”,意思是能弯曲,也能挺直,表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才能获得长...
原创 此...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节日,是家人期待团圆的日子,表达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还影...
原创 7...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通过轰炸珍珠港让美国被动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不算小,不仅...
回顾欧洲女孩长得像中国人,跑到... 1 人们都说“养育之恩大过天”,而生育之恩同样让人没齿难忘。 谁都想在生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庇护下健康平...
原创 亚... 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文明的国家,正如有西方学者说的,中国穿着丝绸,坐在高雅的阁楼里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