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值得后人学习的杰出优点:五大特点与六条人才观
创始人
2025-07-04 20:02:11
0

纵观刘备一生,他白手起家创业,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代帝王。南宋王十朋在《谒昭烈庙》一文中,评价刘备:“有高皇(刘邦)度,有光武(刘秀)气,有王佐巨(诸葛亮),无中原地。”

“无中原地”,实乃形势使然,因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而“有高皇度,有光武气,有王佐巨”,则说明了刘备的突出特长。

总结起来,刘备身上,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点,在于5+6,即五大特长与六条人才观。

刘玄德五大特点:

其一,大器的王者观。

这一点我们从《资治通鉴》中可见一斑:“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三国演义》中写刘备在襄阳时候写过一首诗:“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好一派王者风范。

其二,大略的读书观。

同样做为开国君主,与“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的曹操相比,刘备别具一格,本传里说:“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即使极力美化刘备的《三国演义》也说他:“不甚好读书。”那么,刘备的读书观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与孔明的读书方法一致是“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即着重对精神实质的领会,不搞寻章摘句的经学家的那一套。这种“大略的读书观”对于领导人物特别实用。

其三,大度的纳谏观。

唐太宗以善于纳谏流芳千古,其实在这方面刘备与之不相伯仲,李世民纳魏征的谏是不折不扣的。刘备纳孔明的谏也是言听计从的。

其四,大道的人才观。

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刘备爱才如命,人才趋之若骛,盖因玄德具备这种“大道的人才观”。孟子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虽说孟德也有爱才癖,但他以诡道驭众,玄德则以大道服人。

知人不易,善任尤难,刘备深谙此道。事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玄德在实践中练就了一套知人用人的好本事,所以才能够不拘一格地挖掘人才,鬼使神差般地妙用人才。

要说人才可真是个宝贝,特别在那“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的年代和环境。仔细算上一笔帐,如果你付出的是名利和感情,那么人才就会带给你江山社稷,所以这笔买卖,魏、蜀、吴三国都争着去做,惟恐落在别人后面。

刘备的领导艺术可谓炉火纯青,闪光点良多。

其五,大胆的决策观。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已经登上了帝位的刘备倾全国精锐伐吴,对于刘备的这个决策,无论史学家还是民间大多采取否定态度。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证明刘备具有大政治家的大手段。其妙处归于一举两得即忠义双全。伐吴的目标可以达到灭吴至少是“屈吴之兵”,于公则能兴复汉室,此为忠;于私则能替关张报仇,此为义。加之“哀兵必胜”,蜀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视。

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都怪刘备义气用事呢?因为人们还没有跳出“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惯性思维——蜀军在彝陵战役中败北,元气伤矣。假设蜀军胜利了或者吴蜀在某线停战呢?如同中美当年在朝鲜“三八”线停战,那时人们就会称赞刘备的英明了。

我常想诸葛亮应该出任这场战争的前敌总指挥,则胜利的可能性很大,陆逊决不是其对手。他不该把“善将将,不善将兵”的刘备推到前台来,致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每思及此,我倒有些怪起孔明来了。(毛泽东同志在读批《资治通鉴》中写到“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我也旁批了一句“晚了!这个‘事后诸葛亮’误国,彝陵战役前就应该‘每出,亮比在军’”)

其六,超然的生死观。

章武三年(223年),汉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白帝城托孤已经成为千古佳话,遗诏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不仅鞭策了刘禅、刘理兄弟们,也教育着后人。特别值得注重的是遗诏中的前几句:“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

遗诏都是简短的,可谓只字千金,这位昭烈帝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明了自己对于生死的超然态度,较之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的愚蠢行为不知高明多少倍,难得!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昭烈帝刘备就是这样一位“大事不糊涂”的杰出领导人物。

“出事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岂独诸葛,刘备亦然。

刘玄德六条人才观:

第一条,安危与共。

刘备败走樊城,“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三国演义》)这种撤退法,显然极易被曹军的铁骑追上,所以,简雍劝他“主公可速弃百姓而走。”但玄德始终不肯,这是刘备与百姓的“安危与共”,所以他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拥护。最能说明刘备“安危与共”特点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忠义之气贯穿誓词间,落实到了日后的创业生涯中,尤其是关羽、张飞的遇难,让刘备这位大哥“安忍独生”!也顾不上什么大将风度了,整日哭天抹泪的,以至于弃“联吴拒魏”的国策于不顾,要倾全国之兵以伐吴。孔明显然是劝谏过的,大概无效,最得他信赖的“主骑(侍卫官)赵云也劝道:“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终于伐吴(有关凶手均被处死),这是刘备与兄弟间的“安危与共”,所以他得到了兄弟们的鼎力拥护。

第二条,用人不疑。

刘备善于用人,而且用人不疑。一般来说,“多疑”是历代统治者的通病,独玄德反之,这种杰出的领导素质有效地弥补了他文武并不出色的“先天不足”。想当年当阳长板坡战役,糜芳亲眼看见赵子龙投入曹营中去,张飞也说:“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糜张二人一个是自己的小舅子,一个是自己的结拜老弟,他们的话不可信吗?但刘备毕竟是刘备,却道:“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刘备在关键时刻信任部下,源于自己的察人本领,更源于对自己的信心。“善有善报”,赵云对刘备的最大回报是只身闯曹营,救出世子刘禅(阿斗),同时枪挑剑砍曹军数十员大将,消耗了曹军的实力,打出了刘军的威风,更坚固了其他文武追随“刘皇叔”的决心。

第三条,大度能容。

作为一名领导人,尤其高级领导人,豁达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试想,创建大汉王朝的刘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能团结一大批人,其原因正是不计小节,大度能容。刘备以仁义取信天下,深得高祖遗风。

蜀吴彝陵战役的大败,是刘备一生事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玄德痛心至极是可以想象的,谁知“督诸军于江北”的将军黄权因陆逊断绝,归蜀无望,降吴不可,而转投曹魏去了。《资治通鉴》中这般记载此事:“汉主既败走,黄权在江北,道绝,不得还,八月,率众来降。汉有司请收权妻子,汉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黄权降魏国出于无奈是事实,然投敌终归是大罪。如果此时玄德怪罪下来,那也是合情合法,因为黄权的行为犯了军规,众将士心里不会有多余的想法。但即使是在刘备情绪极端不好的情况下,他仍然原谅了黄权,而且做了自我批语和适当的善后,一句“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何其“大度”!“待之如初”(没有收斩黄权家小,反而用钱养活他们。)又何其“能容”!

人们都知道“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孰不知,这回刘备谅解黄权,同样,又重重地笼络了一把全体将士的心。(部属追随领导,不仅仅是为了高官厚禄,还需要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份愉快的心情,玄德的“大度能容”性格使他做到了这些。)

第四条,慧眼独具。

刘备爱才,但绝对不盲目。他不会把权力、金钱和感情浪费在庸才的身上,他知道一旦用错了人,不单单是跟自己过不去,简直是拿江山开玩笑。我们通过刘备慧眼独具识马谡这件事,看出刘备的厉害。

“初,越西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资治通鉴》)

如何看待和使用马谡这位人才呢?是“司令材料”还是“参谋材料”?实践证明这回孔明看走了眼,玄德是对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寥寥八字,说明马谡属于参谋型人才,顶多做个“参谋长”,却做不得“方面军司令”。南征孟获,马谡的参谋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攻心为上”就是他提出来的,与孔明不谋而合,南征成功了。到了北伐中原,孔明却让幼常做了主将,王平副之,结果街亭失守,无功退回,落得个“挥泪斩马谡”的结局。应该说,这不是马谡的错,而是孔明识人不明在先,用人失误在后造成的悲剧,诸葛亮也后悔当初未听先帝之言。

无独有偶,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任命鲍留斯将军为第六军团司令员担任主攻,同样属于识人不明进而用人失误。因为鲍留斯是高级参谋素质,而非独当一面的司令员材料。当然,从盟军角度讲,幸亏希特勒用错了人。

在识人方面,诸葛亮是天,刘备则是天外天,整个创业过程中,“慧眼独具”的本事使刘备吃尽了甜头。

第五条,巧妙制衡。

制衡术是领导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把握得当然好。第一要维持文臣和武将间的平衡,第二要维持文臣与文臣间、武将与武将间的平衡。“智赖孔明,勇须二弟。”文臣武将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战斗团体,其效果自然是刘备所梦寐以求的。

领导人搞制衡术决不等同于搞平均主义,轻重缓急还是要分的。

“玄德自领益州牧。……诸葛亮为军师,关云长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军民大悦。”(《三国演义》)

诸将中为什么只有关张二人封侯呢?亲疏有别耳。子龙未能封侯,好生让后人为其不平,难道不是把兄弟就不能封侯吗?细思想之,刘备这么做不失为一种变相的制衡。

第六条,精神激励。

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物质条件差多了,属于底子薄、缺资金的那种老板,对待部下的物质激励不是谈不上就是跟不上,怎么办呢?刘备侧重精神激励。

赵云计取桂阳,原太守赵范欲以嫂许嫁赵云,被子龙拒绝。玄德叹曰:“子龙丈夫也!”

汉水一战,赵云救回黄忠,单枪匹马立于营外,大摆“空寨计”,吓跑曹军,玄德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两次对赵云的口头表扬都属于精神激励,几句美言过去,抵得上黄金千斤,很管用。

杜甫诗云: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
原创 从... 五百多年以前,在美洲大陆的北部,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印第安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他们在这里生活、繁...
原创 夏...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人类...
原创 萨... 萨摩岛津对关心日本历史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家族对日本影响深远,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萨摩岛津...
原创 英... 英国在占领印度后,并没有停止对周边国家的入侵,阿富汗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英国北进的时候,遭遇到了南下...
原创 希...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动世界大战,他真的觉得德国能征服全世界吗? 当时的希特勒能不能征服世界这个问题我们...
原创 1... 在中国的工业史上,上海宝钢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其背后深藏着无数英雄的故事。其中陈锦华的贡献尤为突出。...
原创 这...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重视孝道的民族,父母在不远游,古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出一趟远门来来回回可能就要几...
原创 一...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1)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世纪末,整个地球一片祥和,几个强大的古文明...
原创 儿... 自从重新确立了李显的太子地位,武则天就一直有一个担忧,万一自己死后,儿子和侄子们不能和谐相处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