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5月6日凌晨,第二次特别快车(俗称蓝钢车)在津浦铁路上向山东南部的临城飞驰而去。
夜已经很深了,车上的人都昏昏欲睡,突然列车来了个急刹车,车身蓦地摇晃起来,车上的乘客失去了重心,霎时被摔得鼻青脸肿,难辩东西。
正当乘客们都迷惑不解的时候,一阵枪声响起,随着“强盗来了,强盗来了。”的叫喊声,众乘客才知道发生了劫车案。
列车机车、货车厢和一节三等车厢脱轨翻在路旁,其他未脱轨的车厢也都停了电,在一片黑暗中,300名土匪将乘客团团围住,他们一个个凶神恶煞,高举着火把,大声吆喝着,让乘客全部下车。
车上的乘客吓得半死,一个也不敢下车,这其中有一个土匪灵机一动,高声喊道:“赶快出来,再不出来火车就要爆炸了!”
你还别说,这一叫真管用,满车的乘客争先恐后,从车门车窗里爬了出来。
土匪们见车上的乘客都出来了,立刻拎了个麻袋,要他们把贵重物品全部上交,否则就会性命不保。
乘客们明白今天是倒了八辈子霉,现在只能花钱消灾,他们十分配合地把自己身上的值钱的东西全部扔进了麻袋里。
土匪们得了好处后,并未放人,而是将100多名乘客扣为人质,送到几十里地外的穷乡僻壤。
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这批乘客中,有不少知名人士和外国人。
乘客们胆颤心惊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不知道迎接自己是什么样的命运。
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乘客们终于走到了目的地,他们一边喘着气,一边紧张地望着周围。
临城劫车案像风一样地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外记者纷纷报道了劫车的消息,一时间轰动中外,国人震惊。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总统黎元洪因内外交困,而手忙脚乱,他听到消息后,立即指派交通总长吴毓麟于5月9日夜赶赴济南,会同山东督军田中玉一起到枣庄,查明真相解救人质。
经过调查后,他们发现这批人质居然是由附近驻防的第六混合旅万伯龙部负责押送的,难道军匪真的是一家吗?
其实这倒是冤枉了第六混合旅万伯龙部,他们本来是想要解救乘客的,无奈劫匪人多势众,而且各个手中都有家伙,官兵们怕开枪伤了乘客,只好硬着头皮按照劫匪的意思,先将乘客押送到“根据地”。
当然,奉命出击的万伯龙部,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调查清楚了谁是策划这次劫车案的主犯。
干下这起轰动中外的临城劫车案的主犯名叫孙美瑶,是盘踞在峰县抱犊崮一带的大土匪。
孙美瑶是山东省枣庄市亭区北庄镇人,他的父亲孙守哲是个老实能干的庄稼汉。
孙守哲经过多年的艰苦营生,家道逐渐富裕起来,成了十里八乡的大户人家。
按说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孙美瑶纵然不能饱读诗书,也应该安份守己才对,他为什么会走上当土匪的这条邪道呢?
原来是父亲孙守哲去世后,家中之事全由孙美瑶的大哥孙美珠作主,起初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是生逢乱世的孙家因为军阀和土匪的连番洗劫,没几年就沦为了赤贫。
宁为盛世犬,莫做乱世人,辛苦挣来的财业瞬间化为乌有,气愤的孙美珠干脆自己拉起队伍,当上了土匪,孙美瑶自然跟着兄长一起入草为寇。
孙美珠做了土匪后,一改往日的温和,他打家劫舍,拉帮结派,成立了所谓的“山东建国自治军”,以“打出一个清平世界”为口号,依仗着抱犊崮一带的山高险峻,与北洋政府不停的周旋。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山东督军田中玉多次派兵围剿孙美珠。
孙美珠的队伍虽然很强大,但哪里是正规军的对手。
不久之后,田中玉的部队打死了孙美珠。
哥哥孙美珠死了,作为弟弟的孙美瑶做了土匪老大,继续与北洋政府对抗着……
田中玉部知道斩草要除根,他派出5000人的部队,将抱犊崮围个水泄不通,企图困死孙美瑶及手下土匪。
走投无路的孙美瑶想到了《水浒传》里的招安,于是便有了轰动中外的临城劫车案。
孙美瑶不是想让北洋政府招安吗?那他为什么要策划劫车案。
这是因为孙美瑶觉得自己如果没有资本,北洋政府压根就不会理他,所以一定要干一件大案子,这样的话政府就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了。
由于孙美瑶被劫的乘客中有20多名外国人,分属于英、美、法、意,墨等五国,因此田中玉投鼠忌器,不敢强攻孙美瑶。
经过多方努力,5月13日孙美瑶带着几名悍匪,前来与田中玉谈判。
孙美瑶在第一谈判中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田中玉的部队后退三十里
二、部队后退后,陆续释放被劫乘客
三、解除抱犊崮之围,并要求收编土匪队伍
田中玉考虑到被劫人质的安全,决定采取缓兵之计,先同意了孙美瑶的全部要求。
孙美瑶虽然机警过人,但到底还是太年轻了,24岁的他听到田中玉的承诺,满心欢喜,带着手下人乐颠颠地回去了。
回到“根据地”的孙美瑶将谈判的结果说出来后,身边的土匪们不干了,他们认为田中玉答应得如此爽快,就是因为自己手中有“洋票”,既然“洋票”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多捞一笔呢?
孙美瑶一听,也是这个理,不捞白不捞,于是就狮子大开口,不但追杀田中玉的官兵,还撕毁了委任旅长的委任状。
田中玉气得牙痒痒,但碍于人质安危,只能暂时隐忍。
孙美瑶误将田中玉的隐忍当成了软弱,他和土匪们的开价越来越高,100多名乘客迟迟不肯释放。
这期间,北洋政府物色了很多知名人物从中斡旋,如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徐州镇守使陈调元等人。
田中玉见孙美瑶死不悔改,又一次出兵包围了抱犊崮,并且在27日派出两架飞机空中侦察,还撒下了大量的投降传单。
土匪们捡到了传单,不禁慌作一团,而被困的100名乘客更是抱头痛哭,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吓破胆的土匪主动要求谈判,最后田中玉派出了对军、匪两边都熟悉的陈调元和孙美瑶讨价还价。
陈调元在谈判中将孙美瑶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和土匪们打成一片,又带来了粮食和军装,孙美瑶以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便十分爽快地答应释放人质。
孙美瑶答应释放人质,可手下的土匪还有些犹豫,陈调元知道他们想要钱,所以事先安排了一个“富翁”,开了一张空头支票,终于将在山上熬了个把月的人质全部救出。
人质安全救出了,孙美瑶也成功当上了旅长,他认为自己的高光时刻就此开始,殊不知悲剧早已注定。
孙美瑶穿上了军装,可骨子里还是土匪,贪心不足的他找到了那位“富翁”索要钱财,可“富翁”却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让孙瑶去找陈调元。
孙美瑶转身找到了陈调元,可陈调元推得一干二净,这下子孙美瑶可傻眼了,当初说好的事怎么就黄了,可惜他拿不出任何证据,只能自认倒霉。
窝了一肚子气的孙美瑶又想到了老本行,有前科的他联络了以前的伙伴,带着自己的手下成天干些违法的勾当。
北洋政府本来就不待见收编的土匪部队,他们见孙美瑶不知收敛,决心设计除了这个人。
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先从济南调来一个混成旅,然后亲自去了枣庄,以调停矛盾为借口请孙美瑶吃饭。
孙美瑶以前就认识张培荣,他是土匪头子,打家劫舍行,可对政治一窍不通,他高兴地走入了陷井。
1923年12月15日,孙美瑶带着两个警卫,准时到达了宴会地点。
张培荣巧妙地支开了两个警卫,把孙美瑶迎进了大厅。
轰动毫无思想准备的孙美瑶刚刚跨入大厅门口,一把石灰就迷了他的眼,他还没来得及摸抢,便被按倒在地上,束手就擒。
孙美瑶死了,他玩了半天,还是没玩过政府,他只读了《水浒传》美好的前半部,忘了看《水浒传》凄惨的后半部。
招安,一个美妙的故事,招安,一个可悲的现实。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