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冬,正值清朝巩固江山、国泰民安之时,皇太极却在猎场上突然驾崩,年仅47岁。此时皇太极并未指定继承人,朝堂上一时间陷入了空窗期。
皇太极逝世的噩耗迅速在京城传开,朝野为之震惊。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猜测谁将坐上这无主的龙椅。
一、无主的龙椅,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
在皇室中,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非皇太极的亲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莫属。多尔衮戎马半生,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军心中威望无双。
他志在称帝,觊觎已久的王位就在眼前,多尔衮豪气冲天,志在必得。豪格作为嫡长子,也拥有正统的继承权。两人势均力敌,朝堂上立即分成了两个派系。
多尔衮渴望夺权已久,本想趁皇太极病重之时夺位,奈何皇太极猝然驾崩,多尔衮才没有时间完全布局。但机不可失,他决心这一次一定要登上帝位。为此,多尔衮联合了正蓝旗部分贵族,巩固自己的势力。
与此同时,豪格也在积极争取支持者。他深知皇位乃其生命之根本。明朝遗老见证过无数皇族内斗的惨烈,劝说豪格务必团结满汉官员,以稳定局面。
于是,豪格迅速笼络两黄旗将领,并同满汉文武百官建立密切联系,扩大自己的政治资本。两派你来我往,争斗不休。
豪格此时已30岁,多尔衮更年轻三岁。两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志在必得,根本容不下对方。他们彼此猜忌,都担心自己的皇位之梦会被对方无情夺走。朝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氛围,但两方势均力敌,难分高下。
二、福临少帝出乎意料登基,多尔衮错失良机
就在皇位悬而未决之时,多尔衮心生一计。他意识到公开抢夺大位过于冒险,不如扶持一个傀儡小皇帝,幕后掌权。多尔衮选择了年仅8岁的九皇子福临来执行这一计策。
多尔衮认为,福临年幼无知,可以轻易摆布。一旦福临即位,豪格就成了叛逆的罪人。到时,消灭豪格和其支持者易如反掌。这样,多尔衮就可以通过福临这个傀儡,逐步掌控朝政,最终称帝。
计谋已定,多尔衮立即行动,极力游说朝臣拥立福临为帝。他先稳固住正蓝旗的军心,再拉拢部分汉臣。在多尔衮的操纵下,八王议政最终决定由福临继位。没人料到,这个不起眼的八岁小皇帝,将给多尔衮带来无尽的麻烦。
1643年夏,福临正式登基为清世宗。多尔衮得意洋洋,认为大权已握。谁知福临立即得到了满汉百官的支持,特别是汉臣对这个没有杀戮记录的“纯洁小皇帝”推崇备至。多尔衮这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福临及其背后的势力。
三、孝庄助福临稳固龙椅,多尔衮只得按兵不动
在福临即位的背后,孝庄太后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出身叶赫的女子,擅长政治运作。她洞察先机,第一时间拉拢汉臣,获得他们对福临的效忠。
孝庄委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汉臣们表示,福临即位能使满汉团结,朝局稳定。她还许诺只要汉臣支持福临,日后必重用汉官,使汉人在朝堂上也有发言权。
孝庄的策略奏效了。在以范文程为首的汉臣支持下,福临的地位已牢不可破。见识过明末乱世的汉臣们,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政局稳定。于是,他们态度鲜明地支持这个“最小的皇帝”。
孝庄自己也掌握着两黄旗兵权。加上汉臣的支持,福临坐拥巨大优势。即便多尔衮不惜与之硬碰硬,也难以动摇福临的地位。多尔衮沉吟再三,终于放弃了夺位的念头。
他明白,若是执意强攻,后果将难以收拾。一旦引发满汉对立,甚至爆发军变,多尔衮的名声也将万劫不复。他必须为大局着想,哪怕这意味着自己一生的野心毁于一旦。
四、多尔衮致豪格于死,自己也因意外辞世
无法称帝,多尔衮只得转为对付死敌豪格。他多方布局,终于将豪格贬黜为庶民,软禁在家。多尔衮还威胁豪格的支持者,再无人敢公开与他为伍。
尽管已经失势,但豪格在多尔衮心中仍是个巨大的隐患。1649年,多尔衮终于找机会将豪格连同全家抓入大牢,至此彻底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
与此同时,多尔衮在朝堂中也已经权倾朝野。宁可得罪小皇帝也在所不惜,他公然藐视皇权,对福临无法掣肘。一时间,多尔衮成了人人忌惮的清朝霸主。
就在多尔衮志得意满之时,命运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650年一次狩猎中,多尔衮不慎从马上摔下,导致严重内伤。大夫进宫医治,也回天乏术。几日之间,这个野心勃勃的睿亲王就此撒手人寰,终年仅34岁。
多尔衮虽死,但他夺权的野心还明显留下了蛛丝马迹。福临亲自处置多尔衮遗物时,发现他私藏有一套皇帝的黄袍。福临看在这个叔叔已死的份上,没有过问,就此将一桩窥视王位的秘密葬送了。
人言多尔衮之不称帝是因为倾心孝庄,其实这纯属杜撰。多尔衮没有称帝,实因为当时大势已去,福临后台强大,他既无能也无力动摇皇位。
多尔衮死后,福临的龙椅方得以稳固。这个出人意料的小皇帝,凭借睿智的孝庄太后等后台支持,终于在这场宫廷权力游戏中胜出,开创了自己的盛世。
五、患难见真情,福临开辟康乾盛世
福临即位后,孝庄太后临朝称制,执掌大权。她续行皇太极的满汉合流策略,安抚汉臣情绪,稳定了政局。1661年孝庄去世后,福临亲政,此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位英明的君主。
福临深谙经武,功绩卓著。他选择开明睿智的臣子辅政,采取怀柔民心的政策,使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在位期间,福临击退沙俄侵略,使国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之巨;他鼓励开垦,积极发展经济,国库年进白银达1200万两之多。
福临与孝庄太后共同经历的宫廷权斗,让他深刻认识到朝纲稳定的重要性。所以他采取宽松的文治,使国泰民安。在福临治下,清朝逐步走向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多尔衮与豪格的争斗,成就了这个意想不到的少年皇帝。福临并非生来志在称帝,但命运将皇位赐予了他。福临没有辜负时运,与顾全大局的多尔衮不同,他静水流深,最终稳稳坐上了龙椅。
无论多尔衮的野心多么强烈,福临的皇位都形势坚不可摧——因为它代表了当时的最大政治利益,得到了满汉各族积极的支持。多尔衮算计深远,也难违时势潮流。皇位既得之不易,福临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
结语
福临开创的康乾盛世,正是这个少年君主与众多睿智帮助者共同打造出来的。他们历尽艰辛困难,经受住了权力更替的动荡考验。
这段历史充满了宫廷权谋,但最终以一个开明时代的到来而告终。这证明了天下苍生渴求秩序稳定的共同愿望。福临正是依靠这一点,建立起自己的伟业。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