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什么分封制会被郡县制取代呢?
创始人
2025-07-04 10:02:36
0

在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话题,虽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郡县制就已经实际上取代了分封制,但是历代都有学者尤其是儒家主张恢复分封制。

不过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先进。秦朝以后实行了分封制的王朝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为什么分封制会被郡县制取代呢?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并取得重大成功的是周朝。周初有武王和周公主政时先后两次分封,分封的对象一是远古圣王的后裔,如神农氏、颛顼、舜、大禹等人后裔,二是帮助周族伐纣夺取天下的有功之臣,如“尚父”姜子牙,而最主要的分封对象则是姬姓王族的成员。

尤其是周武王的同胞兄弟们,后人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就是周公大量分封亲戚以拱卫中央的周天子。

有历史学家把周初分封称为“武装殖民”,指的就是周王把庞大的姬姓王族分成很多小的氏族,让每一个氏族领袖带着族人和军队占据各地。

这每一个氏族到达一个人口聚居的地方后就驻扎下来,周天子赐给他们当地的土地和奴隶,他们和当地平民通婚、融合,又建立城池,繁衍生息,增殖人口,形成邦国。

周朝实行分封制是非常高明的政治策略。周原本是僻处西陲的小邦国,骤然之间灭掉居于统治地位的商朝,实行分封可以广泛占领土地,建立一个由姬姓王族完全掌控的亲戚网,一呼百应,控制整个中原大地,尤其是土地肥沃的农业要地和交通重镇。

各邦国的领袖之间互为亲戚,又都臣服于周天子这个领袖,可以保证统治网的稳定和可靠。《诗经》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形容这张统治网的严密可靠。

成也封建,败也封建,周王朝的衰败也出在封建制度上。最初封建制度之所以稳固就是因为血亲之间关系密切,极为信任,《诗经》中就有大量歌颂祖宗伟业,强调兄弟父子之情的篇章。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原本稳定牢固的血缘纽带就逐渐被稀释掉了,尤其是分封出去的诸侯经过几代人和当地土著通婚,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浅,对周天子的认可也就逐渐淡化了。各地诸侯势力不断增长之后,对中央也就不只是尊崇,而有挑战的意味了。

周朝初年中央天子能够震慑诸侯,一方面是在血缘上优越,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占据着最好的土地,拥有最强的军队,在实力上完全能够镇压诸侯。

然而随着王族的不断繁衍,新的王室成员需要分封,这就只能从周天子土地上一块块割取,削弱了中央天子的实力。而几位周王为了进一步扩充土地对外征战,也大量消耗了实力,比如周昭王征楚国,结果“丧六师于汉”,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

总而言之,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大量增长,分封制赖以维持的基本纽带——血缘被逐渐稀释和淡化了。

血缘纽带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一直在不断弱化,秦朝以后,父子兄弟相残的惨剧屡见不鲜,可见血缘纽带一步步淡化,从支配整个社会退到皇室内部,辛亥革命取消帝制后又完全退出了政治领域,这是历史大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强国的存在,因此在国力强盛之时中国...
原创 咸... 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 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 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
原创 清... ——【·前言·】——» 在古代,人口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议题。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各个朝代...
原创 民...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
原创 如...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贪官,想必非和珅莫属。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曾经清正廉明的官员...
原创 和... 和珅,这位满族官员可真不简单,横跨乾隆和嘉庆两个皇帝时代,竟然在朝廷里混了整整30年!他用各种办法捞...
乾隆去世后被儿子嘉庆上庙号为高...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在养心殿去世,乾隆去世当夜,他的...
原创 民... 1958年的某一天,一个乞丐在路上颤颤巍巍,他已经多日未进食,这时候别说是大白馒头了,就是剩饭剩菜就...
原创 清... 清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处长认为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来看。消极的方面归纳概括起来有“辫子戏”...
原创 民... 民国之乱,土匪就是一大特色。今天说两个老百姓的真实回忆,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生存的艰难。 胡腾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