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拯为什么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只因为他为百姓做了这件事
创始人
2025-07-04 09:32:13
0

首先我们先从宋朝的大背景说起,我们语文课本上知道范仲淹是一个文人,这个文人可和别的文人不同,那是在宋朝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的文人,当然范仲淹的这场改革由于大方向的错误而导致了失败,我们说包拯包青天之前先来说一下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这场改革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范仲淹没有顾及到百姓的利益。

首先宋朝的官员就很多,他们大多都是一些没有丝毫作用的官员,但是朝廷却还养着他们,就相当于养着一批闲散人一样,闲散人还好说,恰恰这些官员比起普通的人拥有着权力。人都是自私的,这些官员在位的时候都很贪污腐败,范仲淹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重薪消腐的方针策略,具体的实施起来就是给官员们的俸禄多一点,让得他们有足够的钱去消费,这样就能免除他们的贪污行为,很显然,范仲淹把人性的贪婪想的过于简单。

后来范仲淹还提出要让官员们先富裕起来的改革方针,并且针对这种弄了一个“均公田”,均公田的实施助长了官员的圈地之风,因为均公田规定,可以按照官职的大小拥有自己的田地,这样官员很快就能够富裕起来。因为这个政策的实施,使得社会出现了一股当官的热潮,因为当上了官就能够有土地,在古代,土地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范仲淹的这项举措使得很多的百姓们的土地丢掉。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后来没有生活出路的人接连起来造反,后来的范仲淹也被那些在这次改革中获利较少的官员给弹劾,皇帝看着社会马上就要出大乱子了,也就急忙的叫停了范仲淹的这次改革。把范仲淹给调离了京城,这个改革既然结束了,就应该有一个人收拾烂摊子,这个烂摊子就落在了包拯的身上,因为那个时候的包拯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刚好是收拾残局的最佳人选。包拯也没有辜负人民对他的期望。

包拯管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范仲淹提出的均公田给制止了,并且包拯在征得皇帝的同意之后推出了“限田令”这项政策。这个政策的成功实施使得包拯的人气和声望直接上升。因为这项政策的最终获利者是普通的老百姓,这项政策规定了,官员的土地最多三十公顷,多余的要上交国家,这直接限制了官员的圈地行为,给了百姓们生存的空间,但是好景不长,虽然百姓们喘息了一段的日子,后来包拯和皇帝死了之后,新上任的皇帝和王安石直接把这个政策给推翻了,宋朝由此也开始走向了灭亡之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的国母,皇后的身份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贤德淑良的皇后,如...
原创 李...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最初敢于为民请命,有学问又很正直,还与康熙皇帝...
原创 吕... 1735年,58岁的雍正突然暴亡,死因一直是个谜。 民间传闻,他其实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吕四娘给割去...
原创 李... 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 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
原创 回...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皇位的由他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 鉴于当时载淳年幼,生...
原创 顺... 历史的误区在于,我们常常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几百乃至几千年前的历史。 现代人23岁大多还没结婚...
原创 胡... 胡宗宪靠山倒台后,向嘉靖皇帝献上白鹿,摆脱危机 胡宗宪既是抗倭功臣,又是奸相严嵩的间接党羽。胡宗宪的...
原创 大...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杭州两任知府——马宁远和高翰文,似乎干的都比较失败。前者被利用炸...
原创 明... 前言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获,成为了继北宋末年徽钦二圣被俘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被敌人俘获的...
原创 明... 在明朝的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争不断。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两个名字尤为显眼——李自成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