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49年没选择和老蒋去台湾,后来结局怎么样
创始人
2025-07-04 08:32:36
0

在国民党中,有一位高级官员的身份十分特殊,他就是孙中山的唯一儿子孙科。

他在国民政府中屡任高官,却始终和当时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团结不到一块去。他不仅对蒋介石的一些政见、策略颇有微词,甚至就是否剿灭共产党的根本问题上和蒋介石有着明显差别。

蒋介石认为:共产党是心腹之患,不可不除,不除则国民党永无宁日。而孙科则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认为共产党非必要是可以团结的一股力量,并不是一定要斩尽杀绝。

于是,一位是国民党创始人的长子,一位是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二人的不合加速了国民党的溃败。最后,孙科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到台湾,而是执行了他自己的选择。

中山独子,国民要员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也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一个孩子。孙中山先生一生共育一子二女,除孙科外,还有两个长大成人的女儿。

由于是独子又是长子,孙科从小便受到孙中山的厚爱,他经常被孙中山先生带在身边,教他革命和三民主义的理论。

孙中山还严格要求孙科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对孙科说:“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都是喜欢读书的,希望你今后要手不释卷,不能当纨绔子弟!”

孙科也谨记着父亲的教诲,他在国民党中是出了名的爱读书,并且先后获得了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等学位,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

当然,除了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之外,他还长期担任着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在孙中山先生在世之时,他就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大元帅府秘书。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他先后在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

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胜利以后,时任北伐军总司令和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对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这时候的孙科认为他的政治主张总算有机会得到实现了,于是他积极推动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制度改革。他向蒋介石说:“如果革命没有建设,那么革命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

他积极主张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要全面学习英美,主张分权制衡,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要成立国会,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

这样的主张显然在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无法实行,而且身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也不可能接受。

因为虽然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最为广大、经济势力也最为雄厚,但始终是形式上的统一。而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大部地区,还依然存在着不听中央调令的割据势力存在。

因此,孙科的这个主张虽然也对英美政治制度有着一定研究,但终究在当时的中国是属于“书生气”了一些。如果当时国民政府一旦按照这个方案实施,那么不仅不能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甚至还有内部分裂的危险。

与蒋介石的矛盾

孙科虽然是孙中山的长子,但显然和这位倍受父亲赏识的“爱将”不是一类人物。

蒋介石崛起于民国政坛,起先也不过是孙中山的一个护卫人员而已。但他有着那个时代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头脑,他一眼就看出在乱世天下的秘诀那就是必须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

他创建黄埔军校,成为第一任黄埔校长。后来又在国民党内部斗争中,先后击败廖仲恺、胡汉民和汪精卫,最终成为国民党领袖。

然而,即使他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孙中山未能完成的一统中原的遗憾,孙科也并不就是十分认同他的一切所为。他和蒋介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政见和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

在政见上,他极其不满蒋介石的独断专行的行为。他认为,凡国民政府的重要事项应该交由国会或政府议员讨论之后,才能做最后决定,而蒋介石显然违背了这一意愿。

于是,他曾经不服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自己和汪精卫等人在广州又成立了一个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得不宣布解散。

还有一点重要矛盾就是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孙科认为共产党非必要是可以不动用武力的。即使到了动用武力的时候,也不必要斩尽杀绝,还是可以团结他们共同为三民主义出力的。

在1949年1月时,孙科就一再蒋总统建议与共产党“和谈”。之后,为了拉拢共产党和桂系促进和谈进行,他表示:“蒋总统已经完成了北伐和抗战的历史使命,可以光荣退休。”

于是,在多方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宣布引退下野。

但在之后的解放战役中,孙科越来越明显地明白和谈不过是一个妄想罢了,共产党和蒋介石之所以拼了命都要大打出手,就是知道谁也不愿意搞得国家分裂。

因此,鉴于在逼蒋下野和之前的分歧中与蒋介石的矛盾,孙科在1949年没有选择和蒋介石一起去到台湾。

晚年生活

在国民党大部逃亡台湾以后,孙科先是和家人前往法国定居,后来又迁到美国。

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时光里,孙科的经济情况并不如意。他虽然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要员,但他牢记孙中山的教诲,不能中饱私囊,贪污受贿。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孙科作为孙中山的长子没有很好地发展父亲遗志,但他也没有像民国时期的其他公子哥一样,吃喝玩乐,喜爱飞鹰走狗。

这时候的孙科,不仅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身体也不是很好。在医生的检查中,他被查出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和高血压的疾病,可以说他的境况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那就是:贫病交加。

1965年,孙科终于解开了自己的心魔,回到了蒋介石统治下的台湾。他被蒋介石任命为总统府办公室高级咨询、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东吴大学董事长等职。

虽然回到了这个曾经让他又爱又恨的“老朋友”手里,但孙科的生活状况起码相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1973年,82岁的孙科因为心脏病在台北逝世,走过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强国的存在,因此在国力强盛之时中国...
原创 咸... 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 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 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
原创 清... ——【·前言·】——» 在古代,人口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议题。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各个朝代...
原创 民...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
原创 如...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贪官,想必非和珅莫属。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曾经清正廉明的官员...
原创 和... 和珅,这位满族官员可真不简单,横跨乾隆和嘉庆两个皇帝时代,竟然在朝廷里混了整整30年!他用各种办法捞...
乾隆去世后被儿子嘉庆上庙号为高...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在养心殿去世,乾隆去世当夜,他的...
原创 民... 1958年的某一天,一个乞丐在路上颤颤巍巍,他已经多日未进食,这时候别说是大白馒头了,就是剩饭剩菜就...
原创 清... 清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处长认为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来看。消极的方面归纳概括起来有“辫子戏”...
原创 民... 民国之乱,土匪就是一大特色。今天说两个老百姓的真实回忆,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生存的艰难。 胡腾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