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贞观之治幕后功臣,千古一帝第一贤后,助李世民成就大唐盛世!
创始人
2025-07-03 20:31:59
0

导语: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帝后,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他们二人之间可以说是革命伴侣,也可以说是一生挚爱。在李世民的前半生,无论做什么长孙皇后都陪着他。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迎来了大唐王朝的第一个盛世,但是在他的身后,也有一个贤惠勇猛的妻子为他操持着一切。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对贞观帝后的故事吧。

时代背景下的女人

长孙这个姓氏是鲜卑人,长孙皇后自小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富有远见,由于父亲早亡,所以她由舅父抚养。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后来协助李世民成就一番帝业。

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长孙皇后在这段故事里的作用呢?其实隋唐时期的女子,身份地位都很高,她们从来不干心位居男人之下,长孙皇后呢也绝不是我们印象中温婉柔弱的样子,而这一切的因素,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自汉朝灭亡,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华大地长期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多是由少数民族执政,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南北朝之前,汉人女子多是温柔婉约的,少数民族掌权之后,一部分汉人跑到了南方再造山河,在江南烟雨中过着自己自在舒服的日子。而另一部分汉人则是留在了北方,他们虽然没有夺回汉人政权,却把汉人的文化融合到了少数民族文化当中,由于汉文化的强大魅力,也出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景象。

而与此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在影响着汉人,他们彪悍,刚猛的民风也影响着北方的汉人。民族文化的融合渐渐使得北方的女子变得日益强壮,骑马射箭无一不能。等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南北方重新汇合,才体现了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性以及身体特征方面的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彪悍的民风普及,初唐和盛唐时期的女人都是不做小伏低的女人。她们可以读书识字,下海经商,继承家产,甚至是替丈夫到衙门里求官。尤其是在盛唐时期,男人惧内一度成为了社会的风尚。而出生在当代的长孙皇后自然也是这样的设定。

贤内助的自我修养

开放包容的政策造就了长孙皇后不同于寻常女子的性格,也赋予了她卓越的见识。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后,一心辅佐他,隋朝末年,各路反王争夺政权,反隋势力多达百余支军队。隋炀帝安排李渊留守太原,李渊把李建成留在老家,自己带着李世民去太原赴任。

但这个时候李渊的辅热已经去世了,长孙氏这个儿媳就掌管着唐国公府的一切事宜。为了能够让李家在太原立足,长孙氏出钱修复玄中寺,期间她出资修复玄中寺,还常常到寺中诵经拜佛,聆听钟声,这个举动使得李家的声望愈发高涨。

后来做了秦王妃,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萧墙之内,自己的大哥和三弟都对他渐生不满,但是身在边疆的李世民无法为自己周旋。而长孙皇后就开始笼络各处人脉,替他打理好秦王府,她时常出入宫闱,孝顺公婆,礼遇下士,化解李世民和李渊父子的矛盾,为李世民筹备一切争取到了时间。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心有大志,所以一直在搜集李建成的罪证,等到时机成熟。终于等来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前面玄武门带兵埋伏,长孙皇后没有像其他的女人那样躲在家里等消息,而是披上戎装,和李世民一起到玄武门观战。

长孙皇后一点也没有惧怕血腥的场面,后来也是长孙皇后安抚了将士,在李世民争权夺利的时候在后宫替他稳定了局面。所以我们说长孙皇后也不是我们印象中温柔娇弱的女子,后人为了突出长孙皇后的贤惠温顺,还经常拿武则天来对比,他们通常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刚猛的女子,但实际上长孙皇后才是威猛的那个。

贞观帝后的绝美爱情

除了这些事情,在当上皇后之后,长孙皇后也没有只顾享乐。有一次李世民在前朝被魏征直愣愣的骂了一通,回到宫里后跟气呼呼的跟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要杀了魏征。长孙皇后听了之后,回去换了一身朝服出来为他贺喜,说只有贤德的君主才会拥有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是太宗的贤明所致。唐太宗听了之后,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气消了,也更加敬重长孙皇后。

这种气度和政治眼光,在其他皇后身上是很难找到的,长孙皇后不会一味的去迎合李世民,而李世民也不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妻子的话他也会认真听,并且接受意见。这样的人生伴侣,才是真正的模范夫妻。

长孙皇后的政治思想在撰写《女则》这一本书上也体现出来了,这本书呢,他讲的其实不是女子应该三从四德,而是讲的女子应该怎么干政,怎么去协助夫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所以后世也称这本书为《女子从政守则》。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并不是我们固定思维里的女人,她从不认为女子应该待在宫闱里荒度一生,而她每一次的劝诫都会被李世民所采纳。

有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人生伴侣,对他们彼此来说都是一种幸运。而唐朝女子参政的也不知长孙皇后一人,后来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晚年的一个妃子徐惠因为不满意李世民的某项制度,写了一篇文章递给李世民,就像官员上奏一样。她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被李世民惩罚,太宗反而觉得她言之有理,李世民采纳了她的意见还给她许多封赏。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君主,他吸取每个人对他的意见,不愧为一代明君。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仍对她怀念不已,时常站在高楼上遥望长孙皇后的陵墓,这一行为持续了很久,最后还是魏征把他劝回朝堂的。

贞观帝后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长孙皇后也被称作千古第一贤后。

参考文献《女则》《资治通鉴》《新唐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普通读书人跻身官场的最佳途径。 唐宋很多文人都参加过科...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华夏自西晋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还创造了维持23年的太平盛世-开皇之治,...
原创 倘... 前言 隋朝末年,天下已是乱象丛生,各地农民起义军林立,窦建德就是在那个时代崛起的。他重义气,爱民如子...
原创 宇... 隋朝末期,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不仅好战还大兴工事,搞得民不聊生,激起了百姓和士族的愤怒,最终农民被迫...
原创 妄... 大家一看题目都知道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清朝的小说怎么可能有尴尬癌呢?然而作为小说中的隋唐第九好汉,花...
原创 三... 三英战吕布时,整个天下有几人可以挡住吕布80回合?关羽和张飞落榜 公元190年,关东各州郡一共18路...
原创 历... 说起古代的皇帝,一般人想到的便是他们龙袍在身,坐拥天下、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之间 虽然君王最要紧的...
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给他下跪... 前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道一直是最为人们所推崇的美德之一。然而,世人对于"孝"有着不同的理...
原创 赵... 说起赵括,就必然会与“纸上谈兵”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当年的长平之战中,赵括葬送了赵国40多万大军,不仅...
原创 1... 前言: 1983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进京开会。 会议结束后听闻黄克诚生病住院,于是便赶忙赶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