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期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大清的统治地位,所以以慈禧和同治帝为首的统治者对太平天国的叛乱者恨之入骨,多次派出大臣和清兵围剿,并且规定凡是抓住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者,一律押赴京城斩首。然而,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抓住一位大将。此人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名将,狱中写完自述,却被曾国藩连夜处死。
这个不是别人,正是李秀成。在写这个人物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曾国藩是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同治时期的重臣之首,也是经世致用、治学做人的处世楷模,素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称号。再看李秀成是谁?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忠王,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被人称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由此也能看出此二人在世间的地位。
话说,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的胞弟,也就是曾国荃,经过一番奋战,终于率领军队从太平门攻进了南京城,都城天京由此陷落。趁着战乱,忠王李秀成带领手下一千多人护送着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突围了出去,之后李秀成就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了洪天贵福,让其先走,自己则留下来断后。由于李秀成的马匹被洪天贵福骑走了,所以在追兵不断靠近的情况下,李秀成只好藏在南京郊外的一户农民家里,不幸的是被人认出来了,然后报给了朝廷的追兵,于是李秀成被俘。
根据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的日记记载,当时的曾国荃在听到李秀成被抓的消息后,本来就想杀了李秀成,但是李秀成是清政府比较看重的,所以没有清政府的指令,曾国荃一时也只能愤怒无比,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用刀威胁李秀成。因为曾国荃一直对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李秀成的坚决反击怀恨在心,这次好不容易抓到了人,当然恨不得杀了了事,但李秀成却表现的视死如归。
而曾国藩在听到抓了李秀成后,也是一面上奏:“槛送京师,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请定夺。”一面往南京赶。在曾国藩到了南京之后,当天夜里就提审了李秀成,二人的谈话时间很长,最后曾国藩却是处死了李秀成。至于二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却是无人知晓。第二天,曾国藩以“伪忠王曾亲讯一次,拟即在此正法”为由结束了这次谈话。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抓住了他,并且还是曾国藩亲自审问,史载:“戌初,将所擒之伪忠王亲自鞠讯数语。”但是之后却杀掉了,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是对话中李秀成的一段话,让曾国藩下了杀李秀成的原因,那就是“世人皆知曾公德高,你我皆为汉人,为何要向清妖俯首称臣,何不举事,将汉人的江山夺回来。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都没有好下场,我想曾公应该明白。”当然这段话是后来在《李秀成亲笔手迹》中发现的。
其实曾国藩明白,自己是汉臣,现在的手握兵权只是由于满人无法打败太平军,要是皇帝听到了李秀成的话,以后还如何会信任他,肯定会处处提防,甚至有可能杀了他,所以为了自己的地位性命,曾国藩不得不连夜杀了李秀成,为的就是不让他有在皇帝面前说话的机会。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清史通史》等记载,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