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世纪末2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经历前一段时期的低谷迎来了新的小高潮,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厂的增加。然而,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无法保障各自的利益。这一时期,80%的财富被20%的人垄断,资本家通过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获得更多利益,导致工人无法保障基本利益。罢工运动愈演愈烈,星星之火正悄然燎原。
一、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迫
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处境堪忧。织工平均半月挣得仅为3卢布50戈比,而维持一个七口之家半月的生活需5卢布,养活夫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也需2卢布。工人们为了生计卖掉最后的破衣服,却见富人们财富更添几分。这不仅是贫富悬殊,更是工人阶级生存的压力。
彼得一世的改革奠定了俄国的工业基础,但依然依赖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但工业化未如西欧般带来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结构不足以支撑社会金字塔。资本阶级与劳动阶级的矛盾加深,成为两个极端。
二、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工人们团结起来奋起抵抗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运动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狭隘的宣传小组到广泛的经济鼓动,再到大规模的政治鼓动和街头示威,最终过渡到真正的国内战争与人民的武装起义。这一过程表明工人运动由小到大、由少数到多数,斗争方式从宣传小组到街头示威,逐渐成熟。彼得堡纱厂的罢工标志着工人们对剥削的不满,而工人运动协会的组织和媒体传播则使得斗争逐渐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发挥着复杂的作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罢工展现出工人们的变化,明确了斗争方向。列宁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协会通过发宣传单、提出六项要求等手段,推动工人们更有组织地抗争。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为后来的劳动阶级争取了利益。
三、工人们的抵抗就是民权的抵抗
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双重促进作用。首先,它扩大了公民选举权,通过积极斗争赢得了这一权利,虽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主导地位,但仍是劳动阶级初步胜利的体现。其次,工人运动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为失业或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帮助,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这种制度的完善是对劳动阶级基本权益的保障,也促使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结语
在历史长河中,工人运动展示了阶级之间的相互依存,它与资本主义的互动使得国家得以发展。劳动阶级和资产阶级虽然对立,但在某些时候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的平衡促进了国家的蓬勃发展。工人运动的逐步成熟不仅是对剥削的抵抗,更是对公民权益的争取,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