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故居:从“家风”出发打造《守常先生》演出
创始人
2025-07-03 10:02:28
0

坐落在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北京李大钊故居,便在进行着这样一种全新实践。从2023年10月开始,每周三至周五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北京李大钊故居都会在户外举行《守常先生》演出,沉浸式导览讲解。该作由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原创,让参观者在李大钊故居中,完成一次与李大钊先生跨越时空的会面。

北京李大钊故居内展陈。 图/IC Photo

讲解词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据资料显示,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携家人搬到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现文华胡同24号)居住,这是李大钊在故乡河北省乐亭县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2020年3月,北京李大钊故居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展陈提升改造,并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对公众重新开放。

李大钊故居馆长刘洋介绍,早在2021年李大钊故居曾推出过沉浸式话剧《播火者》,观众通过在故居里看节目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宣教形式,也用更贴近生活、贴近史实的传播形式,将红色文化根植于观众心中。与前者相比,2023年重点打造沉浸式导览讲解《守常先生》则以家为主题,让红色历史故事更平易近人。

《守常先生》中,身着民国时期服装的演员扮演李大钊先生、家人、同事和学生,他们用饱满的情绪演绎着李大钊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李大钊先生与家人之间的生活温情、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对反动势力的威武不屈、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坚定信念。演出最后,李大钊的扮演者带领全体参观人员和演职人员共同高唱《国际歌》,激昂的歌声响彻故居上空。

“现在故居展陈分为‘故居原状陈列展’与‘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两个部分,而《守常先生》这部作品恰到好处地将这两个展览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沉浸式导览讲解,既要满足观众现场观看演出的需求,也解决了故居讲解服务的需要。”刘洋说,《守常先生》的创作大纲源于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讲解词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解决了讲解方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所展现出来的史料内容与价值经得起反复推敲。“涉及党史中的人物,无论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首先要遵从史料的真实性。”刘洋认为,艺术虽然需要创作,但也要源于生活,尊重历史,因此《守常先生》也必须严格遵守讲解词上的内容进行加工创作。

《守常先生》在李大钊故居内表演。

故居是更有沉浸感的“大课堂”

故居院落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曾为李大钊及家人租住。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悄然兴起,这里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不仅了解到李大钊先生的身世及其家庭,通过学习先生的革命精神,也唤起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刘洋认为,博物馆作为一座社会大课堂,走进这里需要体验的是一种较为亲民的学习与参观过程,与一些综合性博物馆相比,李大钊故居作为小型的名人故居,内容的展陈只能算作历史性的补充。“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精神风范,对于没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而言,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门槛。”刘洋说,通过《守常先生》导览讲解性的演绎形式,深入浅出之中将过去存在的门槛打掉,尽可能让来到故居参观的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守常先生》这部作品,带走一些常规博物馆里了解不到的历史知识。

李大钊故居陈设还原生活场景。图/IC Photo

有关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已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予以呈现,刘洋认为,李大钊故居与其他同类博物馆、纪念馆不同之处便是,他的家在这里。“当初在打造《守常先生》这部导览讲解作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要从家的角度展现李大钊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师长的形象。”在刘洋看来,任何一座与李大钊先生相关的博物馆或纪念馆都可以介绍他的生平,歌颂先生的精神,但想突出“家风”这一点,必然要有家的氛围。“在我们这里可以体现李大钊生命的光辉,介绍他的丰功伟绩,但是作为故居所拥有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把李大钊先生的家事,通过真实的环境去展现,让观众更有沉浸感。”

刘洋认为,李大钊不仅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方面的革命先驱,在家风建设上也是表率。李大钊的生活极为简朴,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清俭家风也代代传承,并不断弘扬光大,“恰恰这些是其他纪念馆无法具体展现的,在我们的故居里可以成为突出重点,通过一系列展陈以及沉浸式导览解说《守常先生》,观众能了解到更加丰满的李大钊。”刘洋说,观众进入展厅,需要先以学习的形式把大家的气氛稳住,以上课的心态开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后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守常先生》这部作品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名人故居是一座“大课堂”的社会性质。

注:由于沉浸式导览讲解对户外环境要求甚高,而随着汛期将至以及夏日气温逐渐升高,这些因素对剧情的现场演绎,以及观众的体验感受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该剧2024年度首轮服务也将于7月12日与观众暂别。

新京报记者 刘臻

首席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身亡,年仅26。孙策的妻妾有记载的仅有大乔一人,但大乔在199年12月才嫁给孙...
原创 不... 战国初年秦国仅仅通过卫鞅十年间那手段疯狂、心思缜密的伟大变法,已然成为了一个国力极其富强,又对其他诸...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功高震主的白起最后被秦王赐死 我国历史上的名将,真的是不计其数,若要给出排行,很是...
原创 谁... 虽然孙权和刘备、曹操一起三分了天下,但是吴国却明显沦为了配角,尤其他们的真正猛将却少得可怜。如果就演...
原创 田... 田氏代齐的故事,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了,在田氏“苦心经营”下,终于达到了可以窃取齐国国君位置的程度。...
原创 纳... 1945年盟军攻战德国后,盟军军事法庭上,判处了一位年仅22岁的德国女护士死刑。 这位女护士叫做伊尔...
原创 1...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所以莱比锡战役亦被称为“民...
原创 为... 文/寂寞的红酒 奥匈帝国和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两大强国,是同盟国集团的两大绝对主力,第一次...
原创 谁... 千古一帝的问题争论了很久,都没有得出结论,可以说称得上千古一帝的有很多,比如说:刘邦、唐太宗、宋太祖...
原创 这... 三国鼎立,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三分天下,为什么只有蜀汉一直坚定的抗魏。而吴国在赤壁之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