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三分天下,为什么只有蜀汉一直坚定的抗魏。而吴国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后没过多久,却要向曹操俯首称臣呢?要知道三国后期吴国无论是从版图,还是从军事力量,还是综合实力,都是要比蜀国强大的。那么蜀国都敢跟魏国叫板,那吴国为什么没有呢?
孙权岂能不知道,如果在乱世之中不能称霸,就迟早会有被灭亡的一天。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相继死去,东吴再也无力争天下。这两个人,第一个就是,主持赤壁大战,战胜强敌曹操的周瑜。
说孙权没有,没有跟曹操叫板,那也是在周瑜之后,赤壁之战之后,周瑜意气风发,趁势就攻打曹军的樊城,合肥。只是因为曹军的守将,曹仁和张辽,也都是一时名将,最终导致,周瑜多次征战,却无功而返。政治格局上,周瑜就曾经主张软禁刘备和曹操分治天下。
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眼光,周瑜都是当世奇才。可惜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导致他心中的宏图大志没有来得及展现。如果不是周瑜过早的离世,刘备也不可能入主蜀川,更不会有以后的三分天下。
第二个遗憾去世的人就是鲁肃。在赤壁之战的时候,鲁肃竭力主张联刘抗曹。其实要说当时刘备的军事实力,总共加起来才2万。但是东吴亡国在即,战略方针就是团结一切能抗曹的力量。在鲁肃眼中,刘备只是能够团结的力量之一,总比没有强。
当时借荆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让刘备驻守荆州肯定能够有效的抵挡曹军南下。因为当时刘备只有荆州,他要是丢了荆州都再次无家可归了。所以与其说借荆州给刘备,不如说派刘备去镇守江荆州,可惜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刘备不可能像黄祖一样屈居人下。
刘备有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入主属川——三分天下——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在此之前,鲁肃也对孙权提出了隆中对:“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灭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相对来说,鲁肃的三分天下要比诸葛亮的三分下靠谱的多,对于孙权来说毕竟荆州就在眼前。而对于刘备来说,倘若当时刘璋誓死抵抗那三分天下,就没有后来天下的事儿了
鲁迅有心辅佐孙权一统天下,可惜可叹早早地追随周瑜去了。自从周瑜和鲁肃两个人去世之后,东吴再也没有极具战略眼光的人,孙权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再也无力争天下,东吴就只能偏安一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