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可以说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东京,随后在东京城烧杀抢掠,东京城内的金银财物被洗劫一空,而宋徽宗、宋钦宗、公主、嫔妃以及一众臣子全部被金人押解北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也叫“靖康之耻”。虽说山河破碎,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俘虏,那么就只剩下平时让人看不起的庶出王子赵构能够挑起这个大梁,赵构也顺势登上了皇位。
20岁的岳飞于公元1122年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参军后有勇有谋,很快就崭露头角,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曾先后三次离开军队,又先后四次参军,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参与了滑州南的遭遇战,此战中他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面对金人的入侵,赵构采纳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25岁的岳飞不顾职位地位上书劝谏:“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但是因为人微言轻,岳飞得到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随后被革职。
岳飞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北上参见了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的第四次从军,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几经波折,这位大宋名将也在军中慢慢成长,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岳飞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赵构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及御书“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觐见时,赵构还就岳飞在洪州时曾于醉后痛殴兵马钤辖赵秉渊一事,面谕岳飞戒酒,岳飞自此绝饮。同月,宋廷授岳飞镇南军承宣使,除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家军改号神武后军,岳飞为统制。随后,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也被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达到两万多人的规模。
岳家军声势越来越浩大,岳飞凭借一腔报国热情和一颗赤子之心,三军臣服,作战勇猛无敌,让金人闻风丧胆,大有驱逐金人,收复山河之势。金人曾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也正是因为害怕,所以金人就和秦桧做交易,将秦桧放回北宋,让他说服赵构签订合议书,为了自身的利益,秦桧答应了,他作为大宋的丞相,对赵构的想法能起到左右的作用,而当时岳家军的口号是驱逐金人,赢回二帝,这正好触碰到为了赵构的底线,如果要是真的把二帝迎回,那么皇位就没他什么事了,加上秦桧推波助澜,最终赵构用12道金牌将岳飞召回,秦桧弄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而岳飞和秦桧两家的恩怨就此结下。
岳飞去世13年之后,秦桧病死,宋孝宗终于为岳飞洗刷了冤屈,将其奉为民族英雄,立碑修传,秦桧一家被除去所有头衔,全部贬为庶民,秦桧也被百姓定义为大奸臣,百姓都被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感动,在全国各地自发的为岳飞塑像,建造了岳飞庙,为了表示对秦桧的憎恶,人们在岳飞的塑像前塑了秦桧和他妻子的跪像,这算是给岳飞赔罪,而这一跪就是800多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传出很多关于秦桧跪像被偷,有些地区秦桧的跪像被换成站立塑像,而秦桧的后人也找岳飞的后人商量,觉得秦桧已经跪了近千年了,也该站起来了,这话也有一定道理,秦桧犯了错,但是他的后人也出了很多忠臣良将,但是这已经不是两家人的家事,而是中华泱泱大国忠与奸的大事,一个铁定的奸臣己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如果要为历史翻案,那是挑战整个民族的底线。
这样的诉求自然是遭到岳飞后人的强烈反对,如果真的拆除了,这是非常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其实历史事实不容人随便更改,但是对于他的后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只要为人民和国家做出贡献,人民都会永远记得他们,历史事实是不容人随便翻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