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雪豹》中,主角周卫国因为个人能力优异而被从中央军校选派到德国军校进行学习。
很多人都认为国民党军人赴德国学习是电视剧虚构的,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国民党曾经派出过大量的人才前往德国学习深造,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位。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一看。
第一位,国民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俞大维。他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国防部长等职。1951年到台湾后也是身居高位。他曾在1928年和1930年两度赴德国考察学习,将大量的德国军事军工经验带回国。
第二位,黄埔军校二期学生邱清泉。1934年,邱清泉以黄埔军校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派德国进入柏林陆军大学学习深造。回国后,邱清泉有大量著作来描述自己在德国的所学,受到蒋介石赞誉。
第三位,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蒋纬国在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前往德国,担任当时访问德国的蒋百里的少尉侍从。
1937年,蒋纬国在德国参军,并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在毕业后,蒋纬国继续在德军中服役。
这一情况直持续到了1939年德意日三大轴心国联盟才结束,这一年蒋纬国返回中国参与抗日战争。
第四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这个人我不多介绍,大家都熟悉。1936年,当时已经是陆军少将的黄维被派到德国学习军事,原定学习一年。结果因为抗战爆发,黄维提前回国参战。
当然还有很多国民党高级军官或将领都在德国学习过,在此我们只看这四个有代表性的,这些已经足以证明国民党军队人才和政治人才都有去德国留学。
当然了,电视剧里的周卫国级别远远不够,这一点确实是电视剧剧情需要导致的穿帮。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我国和德国分别属于两个敌对的阵营,那么德国怎么会帮助训练我国士兵呢?
首先,中德关系在历史上都没有太差,即使是在晚清,德国也是对中国保持了尊重。李鸿章访问欧洲时还顺路拜访了时任德国宰相的俾斯麦。
1933年希特勒上台,网传希特勒本人对中国历史比较尊重,而且他还曾经在落魄时受到过一对中国夫妇的帮助,所以他对中国的态度不甚偏激,不歧视中国人。(这部分资料网传,说到底还是有利益可图。)
另外,当时的蒋介石反苏情绪还是很重的,希特勒也希望和蒋介石结盟共同对抗苏联。
因此中德两国之间友好的关系也得以继续。在那时,中国与德国处于蜜月期。蒋介石从德国购入了大量军事装备,希望武装数十个德械师。
并且还有大量的德国顾问在国民党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大环境如此,德国接纳国民党派出的留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德日结盟。在日本的压力下,德国开始撤回在中国的顾问,甚至以没收财产和取消国籍为威胁要求德顾问回国。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德国顾问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巴伦斯班格、赫兹伯格都是当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德国人,甚至还有大量德国顾问战死疆场。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都是由利益的线来编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更不必说了,国家行为的唯一准则就是国家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派遣留学生去德国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