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
东方的齐国和燕国在济西、即墨两战中两败俱伤,尤其是齐国实力大为削弱,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东方的他三国也困难重重,赵国一再受到秦国的攻击,难以解除威胁,韩国与魏则一直不能从伊阙之战的沉重打击中恢复过来。于是楚国就暂时成了秦国的最大对手。虽然当时的楚王顷襄王不善治国,导致内政紊乱,君臣不睦,军备松弛,楚国已是外强中干但是楚国占地六千余里,而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所以仍然是秦国称霸的一大障碍。其他五国都在忙于自保,于是秦国将矛头指向了楚国。
当时赵国还有与秦一战的能力,为避免攻楚时受到赵国的袭击,秦国于公元前279年与赵惠文王举行了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盟,约定息兵言和。这样秦国就解除了攻楚的后顾之忧。不久,秦王派大良造白起率军大举攻楚。
楚国此时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又因为一部军队随庄跻远征入滇,守备十分薄弱。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后,决定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给楚以毁灭性打击。白起率军进入楚境后,为表示决战之心,拆桥毁船,自断归路。在秦楚过去的战争中,秦胜多败少,加上楚军畏惧白起声威,导致交战时节节败退。秦军很容易就攻取了汉水中段要地邓(今湖北襄樊北)并很快推进到鄢城。鄢是楚国的别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距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很近,鄢失则郢危。
楚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急调楚军主力防守鄢城。秦军在鄢遇到了楚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秦军孤军深入持久作战十分不利。白起亲自勘察地形后,决定利用夷水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用水攻城。秦军在距鄢城四百里处筑堰拦水,当水蓄到一定高度时决堰放水。滔滔洪水吞没了鄢城,到处都漂浮着的尸体,军民死伤达数十万,鄢城被占。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秦军于第二年向楚都郢进军。白起西渡漳水和睢水(今沮水,长江支流),攻取了西陵(湖北宜昌西),就此扼住长江截断了郢与西面巫郡(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地区)的联系。然后沿长江东下,火烧夷陵(今湖北宜昌)楚王宗庙,直逼郢都。
楚顷襄王弃城匆匆东逃,把都城迁到了陈(今河南淮阳)。白起一直追到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秦国占据了竟陵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在郢地设置南郡(今湖北中部地区),委任官吏治理。
经此一战,楚国国力更加衰弱,这为秦国集中兵力东攻韩赵魏三国继而循序渐进地实施兼并天下的战略计划,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白起则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每一篇文章都用以去写,因为历史是厚重的,历史的韵味是所有书籍中最让人着迷的,历史上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重新来的,小编将从不同角度,加上自己的领悟和见解写出每一篇文章,愿在这里每天坚持分享自己的原创的优秀作品给大家,你的喜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欢迎大家评论分享专属于你的意见或建议。
(声明:内容来自李家读史原创,严禁转载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