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是以主角人物乔峰的身世而展开故事叙述的,其中也涵盖了当时北宋和辽国的种种纠纷。乔峰作为一个契丹人,其母国自然是雄踞北方的辽国,但乔峰却自幼生活在中原汉地,被汉人精心养育成人。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原汉人养育培养乔峰,或许他不可能成为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北乔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宋辽两国即将开战之际,乔峰割舍不掉对北宋和辽国任何一方的感情,最终为了宋辽两国和平共处,选择了阵前自尽,可谓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北宋和辽国确实有过一段澶渊之盟后百年修好的历史时期,但是在宋辽两国对立并存的后期,女真族在白山黑水之间迅速崛起。公元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落之后,在上京会宁府称帝建国,国号大金,正式开始了反抗辽国残暴统治之旅。面对勃然兴起的金国以及刚悍善战的女真勇士,辽国虽然也算是马上民族,快马弯刀雄踞大漠草原,但在与金国的战事中却连连遭遇惨败,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社稷倾覆的危机时刻。
而北宋方面,眼见辽国被金国打的如此狼狈不堪,当时在位的宋徽宗赵佶就有了“救万民于水火、复中国往日之疆”的想法。因此,自北宋立国以来,历代君王都时时刻刻念着想要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在宋徽宗赵佶看来,太祖太宗(赵匡胤和赵光义)励精图治都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如果自己能够趁着辽国衰败,成功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话,自己的文治武功岂不是远出于太祖太宗。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宋徽宗赵佶决意联合金国一同攻灭辽国。
当时,辽国方面多次遣派使者到北宋,强调两国百年修好的历史事实,希望北宋能够遵守澶渊之盟的约定,即使不帮助辽国平叛(女真族原是辽国的属民),也不应该与金国结盟共同攻打辽国。而北宋朝廷之内,也有着与辽国相似的看法。有大臣曾建言说,“北虏(辽国)虽为夷狄,但久沾圣化,与中原无异,而女真刚悍善战,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若北宋与之相邻,何足以御之哉。”还有大臣说,“如今之事(金国灭辽),如盗贼入邻居之家,既不愿意施救,反而与盗贼共分邻居之宝,古无如此道理也。”
可见,在当时金国崛起的时刻,作为辽国和北宋而言,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金国,就像三国之中蜀汉与东吴结盟共同对付曹魏一样。但是,宋徽宗赵佶在蔡京、童贯等奸臣的怂恿之下,在完成祖宗未竟之事业的诱惑之下,北宋方面断然拒绝与辽国修好,单方面撕毁澶渊之盟的誓言,与金国达成了海上之盟。之后,公元1125年,存在了219年内的辽国在北宋和金国的夹击之下,宣告灭亡。而取代辽国成为北方新霸主的金国,则在灭辽之后大举南下,于公元1127年攻克北宋都城汴京,存在了167年的北宋在靖康之耻中惨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