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多少王朝历经兴衰,他们兴起时像繁星般耀眼,灭亡时又好似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了多少令人追思的印记。
你是否还记得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会蜀汉群雄都各居要位,百姓安居乐业,士兵干练、懂谋略,一片祥和有着向前发展的大好趋势。
那为什么后来曹魏攻打蜀汉的时候,刘禅选择投降了呢?
这不仅让我们很震惊,就连前线上的姜维都绷不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要急,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文章来寻找答案。
蜀汉以前的实力比较小,但是在五虎上将的助力下,干将们变得有冲劲、上下皆是一条心。
面对他国精兵强将时不管是能不能打得过,都会想着干就完了,战斗实力大为提升,没有兴起任何战争。
这样的战斗力对曹魏还有东吴都能造成威胁,而且在刘备、曹操、孙权的掌管下还有了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随着孙权去世,蜀汉便也走向了衰败的道路,内部开始争夺权力,朝政腐败,各种隐患都暴露出来了。
而且姜维还不断攻打魏国,本来国库存储就不多,这样一来就虚空了。也让曾经其他对立国家有了翻身。看到可趁之机,就有人开始谋划战争了。
司马昭的丑陋面目也不再遮掩了,迅速展开了进攻蜀汉的战争。
为这一战司马昭做了充足的准备:集结了精兵强将来保证战斗效率,对外宣称进攻吴国打消蜀国的警戒。
曹魏派出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发起灭蜀之战。而那时蜀国所有的兵力汇聚起来,也就只有10万人左右。
而且大部分将士都已被派在城外。城内完全没有可抵挡的余力这无疑加快了曹魏进攻到蜀汉境内的步伐。
这让蜀汉的将士们措手不及,也只能硬拼。
在剑阁一带的姜维借助地形的优势,挡住了钟会率领的10万曹魏大军。但他却不知,此时还有一波人马由邓艾率领直奔汉中腹地奔去。
面对突然袭来的邓艾,刘禅只能派出那些子承父业的名将后人,即便过于青涩,战斗经验不足。
但是城中现在已无可用之人,姜维还要抵抗钟会的主力军,根本没办法回城援助。倘若他们抵挡不住,那么邓艾大军就真的长驱直入了。
作为将士的后人,他们为了完成父亲曾经的遗愿。像诸葛瞻、张遵一样的青年,都愿意为国而战,哪怕流血牺牲都不曾有丝毫犹豫。
尚书郎黄崇给诸葛瞻提建议说要抢占地形优势,和他们打持久战这样对我军才有利。但是诸葛瞻经验尚浅,犹豫不决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也正因为这一犹豫让敌军占领了险要地势。
诸葛瞻作为蜀国军队的先锋,虽然率领的是御林军,但是,这些士兵未曾在战场上历练,对战经验不足结果败了。
如若当时他能坚守住绵竹,也会给蜀军带来转机。但是面对对方的挑衅他还是没有坚守住。
这也是战场上常用的激将法,邓艾大军深知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也是爱国之人,不可能投降。一旦背叛蜀汉,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也会影响父亲的名声。
邓艾的将士开始放话只要诸葛瞻投降,就封他为王,士可杀不可辱。这对诸葛瞻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他认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鲁莽出战。正好中了曹魏的圈套。
主帅已冲锋其余人也只能跟上,黄崇、张遵都激励士兵要与敌军决一死战,来守住汉中腹地,就这样曹魏和蜀汉的绵竹之战就爆发了。
虽然一开始的战斗让邓艾的大军受了挫伤但他们并没有撤退,还在继续对战。但是蜀汉终究不是曹魏的对手,最后结局是战死沙场。
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诸葛瞻、黄崇、张遵,都在这一战中都失去了,朝廷根本没有可用之才了。
绵竹之战结束,邓艾大军便兵临城下。面对艰难处境刘禅不知如何选择。朝廷百官有建议逃往南中地区,也有人说应该东投孙吴,还有人说向魏国投降。
各种建议刘禅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考虑过后他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向魏投降。
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即便各方面能力有所不足。但是骨子里的仁爱之心不曾改变,他深知这个国家已经走到尽头了,不想再让更多的人为了这个挽救不了的国家白白牺牲了。
投降是现在最好的选择了,也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因为战斗一旦再次打响,军队还有百姓都不能懈怠。
但是那时关羽、张飞这样有胆有谋的将领,还有那些名将的后人都不在了。面对国库虚空、军力衰弱人民又要跟着受苦的情况,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不得不选择投降。
就这样,公元263年刘禅把降表和玉玺都交给了邓艾,并且在魏国军队进城的时候,带领朝廷百官到城门亲自迎接,这也标志着蜀国即将灭亡了。
走进城门的邓艾,没有像其他进攻者那样使用暴力,而是以柔克刚,对百姓还有群臣都比较和善。曾经群臣的官职也没撤下。
让他们放下戒备之心后。他就把矛头指向了还在城外征战的姜维,怕其转头回城再攻打他们。
就想到了要刘禅下命令让姜维也投降,并把现在城里的情况告诉他,投降后也会像城中的人一样有优待。就这样一封命令要求他投降的书信到了姜维手里。
看到信上内容时他有些不敢相信,要崩溃了,国家就这样拱手让人了。但他却只能按命令形式,与此同时姜维向与他对战的曹魏大军钟会投降了。
蜀汉的结局早就有征兆了,走向灭亡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君王昏庸无能政治腐败,国家将领纷纷痛失,财库空虚,简直不堪重负。
单靠刘禅和姜维也解救不了一个国家。加之有战争百姓就必然受伤,民不聊生。刘禅的举措,一方面是在保住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百姓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