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做了什么?莫高窟一幅壁画,让人不敢细看
创始人
2025-07-02 08:01:51
0

在古代四大美女中,昭君的故事是格外令人动容的。她为了国家大义,甘愿接受匈奴的和亲,以柔弱之躯奔赴极寒的塞外。为汉匈之间架起和平交流的桥梁,谱写民族交融的史诗。

这是历史赋予昭君的使命感,更多是宏观意义上的,并没有从汉王朝和匈奴的角度多做考量,更没有以昭君本人的心路历程为介入,来思索这个民族交融的史诗里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特别是昭君到匈奴之后的生活,她面临的是语言、文化、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民族,她是怎么样去磨合的,她的命运又有怎样的改变等等,总之覆盖在昭君身上的谜团有很多。

而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揭示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做的事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反映出昭君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

汉匈关系

昭君出塞属于民族和亲性质。提起和亲政策,很多人以为是汉朝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其实不然,汉初因为民生凋敝,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在与匈奴的关系中,处于守势,以和亲的方式来求取和平。

但是随着汉朝的壮大,汉匈攻守之势发生变化。自从汉武帝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起,匈奴开始由盛转衰。

到了汉宣帝时,匈奴经过汉王朝的多番打击,已经一蹶不振。随后它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这五个单于是匈奴内部意见不统一形成的结果,他们中有的主张匈奴远迁,避开汉朝的锋芒,伺机再打回来。

还有一支倾向于与汉朝和平共处,主张称藩归附,他们的首领叫作呼韩邪单于,他在汉宣帝的时候就已经向汉朝归降,成为汉朝的属国,曾三次入长安朝见天子“以尽藩臣之礼”。

到了汉元帝时,汉朝的国力达到顶峰,匈奴已经难以抗衡。就呼韩邪单于来说,需要进一步发展与汉朝的关系,所以在第三次朝见汉朝天子时,提出和亲要求。

这时候的和亲不再是被动性质的,而是主动为之,是汉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在匈奴请求下进行的,所以和亲中双方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这决定昭君出塞之后的处境。

昭君出塞前后

当呼韩邪单于提出和亲要求,汉元帝自然是同意的,但决定权在他手里,不必像汉初那样,以真公主远嫁匈奴,只要从宫女中选取一位,嫁给匈奴人即可。

于是昭君被选中了,至于为什么是昭君呢,因为汉朝宫女进宫时,是不可以直接见到皇帝的,是由乐宫为她们画像,然后再交由皇帝挑选,选择合适的宫女进宫。

宫女进宫后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画工手里,很多宫女为了有更好的境遇,选择向画工行贿,希望画工能把自己画得美些,只有王昭君没有这样做。

一来昭君家境比较贫寒,没有多余的金钱行贿,二来昭君为人比较正义,看不惯画工的作风。昭君的行为得罪了那个画工,他叫毛延寿,是汉元帝时著名的宫廷画师。

为了报复昭君,毛延寿做了很多手脚,他没有将昭君的真实面貌画出来,而是将其画丑,以引得皇帝的忽视,将昭君安排到类似于杂役的部门,每天做很多重活累活。

但人算不如天算,毛延寿的暗箱操作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因为汉元帝挑选宫女出嫁匈奴,不是根据真人,而是根据画像,他自然要把最丑的宫女派给呼韩邪单于。

随之昭君被安排了,北出塞外远嫁匈奴。当昭君辞别汉朝时,汉元帝第一次看到她的面貌,不禁看傻了眼,真的是天姿绝色、楚楚动人,他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女人。

和昭君比起来,汉元帝的六宫粉黛都没有颜色了。此刻汉元帝心里又悔又怒,恨不得立马把毛延寿处以极刑。但是君无戏言,他只能目送着昭君出嫁到几千里外的匈奴。

昭君出塞后,有了一个典故沉鱼落雁,沉鱼直指的是西施,而落雁特指昭君,说的是昭君辞别故土之时,心情惆怅,不禁拨动琴弦。南飞的大雁听了这琴声,都忘了扑腾翅膀,以致坠落。

宁胡阏氏

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属于部落首领的女人,身份尊贵。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适应新环境,很快和匈奴人打成一片,并将汉族的针织女红等技术传授给匈奴女人。

在此期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两个儿子,随后不久呼韩邪单于重病身亡,按照汉族的习俗,昭君要为呼韩邪单于坚守贞节,不得随意外嫁。

但匈奴与汉族不同,讲求父死子继,就是说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妻子,昭君自然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等到复株累单于去世后,她又嫁给复株累单于的儿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孙子。

从昭君在匈奴的行迹可以说明,她在匈奴部族里面占据十分崇高的地位,匈奴三代王室都与昭君有关,换句话说,她为匈奴王室的延续做出十分突出的贡献。

昭君53岁时,因身染重病去世了。她去世后,匈奴为之举行隆重的丧礼,据后世的《王昭君变文》记载:“单于是日亲临哭……衙官座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

意思就是说昭君死后,单于痛哭流涕,为了纪念昭君,有的人用刀割自己的脸,有的人割掉自己的耳朵。

这里有专家提出疑问,王昭君去世,为她哭泣是正常的,但割面割耳这类自残的行为未免太过残酷,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戏文里面的夸张情节。

不过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证实游牧民族确实有过这一习俗,这幅画的名字叫作《各国王子举哀图》,画的内容是佛祖圆寂后,王子们拿着刀划破自己的脸,有的人还割耳朵、划胸口,以示对佛祖的敬意。

从这幅图就可以佐证昭君死后,匈奴人的做法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匈奴处于游牧氏族社会,胡风浓烈,其祭祀方式是不同于汉族的,以汉族人的眼光看,当然无法理解了,甚至会感到细思极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店家回应洪剑涛龙井村喝茶遭嫌弃 大皖新闻讯6月28日,演员洪剑涛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段在杭州西湖龙井村游玩的视频。视频中,洪剑涛到...
原创 一... 一说起李白,大家可以张口就说出几首他的诗。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词...
原创 雍... 雍正王朝:张廷玉的难言之隐,他为何不敢去揭发新朝铸币的弊端? 各位朋友,新年好啊!过年期间回老家,事...
原创 黄... 黄埔六期名将不多,他算是地位最高的一个,能力非常强,结局也好 黄埔军校前六期培养了很多的名将,从第七...
西夏被蒙古灭亡时有多惨烈?兴庆...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于漠北。乞颜部枭雄铁木真在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张。 铁木...
原创 光... 光绪皇帝是大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从表面上来看他跟慈禧太后的关系还...
原创 为... 郑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年间,郑和率领中国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道路。...
原创 执... 建国初期,虽然外患已经基本去除,但总体上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路的阶段。在这段时间,每一个掌权的领导人和...
原创 8... 说到耿飚的名字,想必是家喻户晓的,作为一位共和国元勋,曾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所有人尊敬。 耿飚...
原创 哈... 一、 世界各国,总体来说分为内陆型国家和海洋型国家两种。 海洋型国家基本被海洋包围,要获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