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挑拨宗室不和而取缔允禄,其实质是为了打压朋党之争
创始人
2024-11-09 12:43:37
0

原标题:乾隆以挑拨宗室不和而取缔允禄,其实质是为了打压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的历史渊源

“朋党”历来是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伴生物,在历代王朝屡屡出现。历史已证明,朋党往往出现在最高统治集团内部,进而内外联络、上下勾结,搞乱了国家政治,破坏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协调一致,直接威胁皇权,削弱或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当朋党出现,或形成朋党斗争的局面,一代王朝便由此而启乱阶。朋党既是一个吏治问题,也是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清朝建国后,就不停地同朋党展开斗争,力图铲除朋党,避免重蹈历朝朋党乱国的覆辙。清朝早期及中期反朋党的一切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构成了清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清朝统治者对朋党问题的态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时刻以明朝亡国为鉴,不断深入总结明朝由国乱而亡的历史教训。其中,朋党乱国就是严重教训之一。自多尔衮摄政始,就明申朋党之禁;康熙朝时,圣祖一再发出警告,力防朋党,结果还是出了“太子党”,引发出一系列明争暗斗。幸好圣祖最终制止了朋党之争的蔓延。世宗出于对他已得帝位的强力维护,保证他的皇权不受任何威胁,尤以高度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兄弟们及重臣的动向,不遗余力地反对结党干政乱政,反复论证朋党之害。他通过整饬吏治,肃清官场贪风,打击政敌,处置重臣如年羹尧、隆科多等地结党营私,基本消除了朋党势力,保持住了上层统治集团的集中统一。

乾隆对朋党之争的处理手段

高宗继承先辈们治国的有效经验,洞察时弊,深悉朋党的严重危害,重申朋党之禁,从理论上阐述,具体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防范朋党,而一经发现,必严加惩处,消灭朋党于萌芽之时。高宗的政治实践,巩固了皇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取缔以允禄为首的宗室异己的活动,是高宗即位后大规模打击朋党的先声。允禄是圣祖的第十六子,雍正元年(1723年)奉旨过继为庄亲王博果铎之后嗣,袭封庄亲王。他与圣祖第十七子允礼同被世宗遗命授为辅政大臣,允礼去世后,允禄在宗室中的地位更加煊赫,无人能出其右,吸引不少宗室王公倚其门下。

杀一儆百的朋党首犯

不久,允禄与废太子允礽之子、理亲王弘哲,恒亲王允祺之子、火器营都统弘昇,恰亲王允祥之子弘昌、弘晈等人气味相投,过往甚密,引起了高宗的高度警觉和不满。宗室结党,是皇权之大忌,其患无穷。特别是弘皙“自以为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弘昇曾获罪于雍正朝,虽高宗对其加恩授官,但仍“思暗中结党,巧为钻营”;弘昌“秉性愚蠢”,好惹是生非,放荡不羁;弘咬“乃毫无知识之人”,这些“不守本分”之辈麇集于允禄周围,“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乾隆四年(1739年),高宗首先以“挑动事端,使我宗室不睦”为名,将其逮捕,随后又以“结党营私罪”,革去允禄的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等职务。弘皙、弘昌冬等分别被革去亲王、贝勒等封爵。后来查明,弘皙确曾向善于邪术的安泰“问过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几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等语,可见弘皙不仅结党营私,还企图变天,属大逆罪。高宗怒令将弘皙永远圈禁,并再次痛斥允禄。此后,这些宗室党人遂远离政治,以书画诗赋了却余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侵华日军将领山田国太郎中将,曾以第二军司令部情报课长、战车第5大队长、陆军公主岭学校战车教导队长、陆...
原创 蒋... 抗战初期,蒋介石迫于全国民主势力的压力,同意由国民党、共产党、职教社、救国会等十几个党派组成一个咨询...
原创 陈... 在我国的众多开国上将中,陈明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既是国民党的中将,在北伐战争和抗战时屡立战功,还曾...
原创 李... 1966年12月3日,中国台湾省的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将军,于昨日突发心脏...
原创 你... 从《金枝欲孽》到红火一时的《甄嬛传》《步步惊心》等一系列的清宫戏,后宫嫔妃们是种热衷于宫斗,后宫争宠...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蜀汉五虎将之... 皆知,东吴有四大都督。最牛逼的是周郎,一个赤壁之战,便奠定了三国格局。以至于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
原创 李...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都不是一般的人,想要降服众人一条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宋江作为这些人的头领,下了不少...
原创 从... 真实的唐高宗李治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皇帝,世人只知道他的老婆武则天如何叱咤风云,而殊不知这位在电视...
原创 蒋... 1955年第一次大授衔时,元帅当中年龄最大的是朱德元帅,当年已是69岁高龄,大将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张云...
原创 统... 吴三桂和清朝之间的斗争,其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初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以求援为名,这就好比唐肃宗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