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这是为何?
创始人
2025-07-01 14:32:16
0

引言:

众所周知,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美丽广袤的新疆差点与祖国分离。

经过一场浩浩荡荡的反帝爱国斗争,新疆最终得以回到祖国怀抱。

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便是晚清重臣、民族英雄左宗棠。

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左宗棠采取了“不留生俘,降了也杀”的决策。

虽然听上去不讲人道,但事后来看却以此保证了西北地区几十年的安定。

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内忧外患:保东南舍西北?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

同时在国内,西北边陲地区也风云涌动。

由于对外作战连续失利,清政府在各地区强加赋税。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清政府加给其他地区的赋税徭役更甚。

当地王公贵族在清政府的纵容下继续剥削农民。

多重压迫下,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农民在1864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然而,随着领导权被地主阶级窃取和部分领导人物的腐化,这场起义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福祉,反而导致了新疆地区开始分裂、割据。

来自中亚地区浩罕汗国的阿古柏趁机入侵,很快占领了新疆地区,对新疆百姓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

除了新疆内乱和阿古柏入侵,沙俄和英国两个西方列强也早已对新疆垂涎已久。

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先后割走了西北地区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同时,沙俄也趁机占领了伊犁地区,试图以此为跳板入侵新疆。

随后承认了阿古柏政权,以便继续在中国西北攫取利益。

另一方面,英国在完全占领印度之后,便开始觊觎喀喇昆仑山以北的南疆地区。

为了抢在沙俄之前涉足新疆,英国早早联络了阿古柏,并取得了通商等诸多特权。

在此时,日本发动侵台,中国开始出现海疆危机。

对于新疆地区的内忧外患,清廷内部分成了两股声音。

李鸿章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派主张放弃塞防,将西北地区的军饷用于加强海防。

由此,可以同时防备江南地区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列强的海上入侵。

王文韶

另一派则以湖南巡抚王文韶为首,认为沙俄是清廷的心腹大患“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左宗棠则提出了“海塞并重”的观点,认为海防和塞防同等重要,不能舍弃任何一方。不过,二者虽并重,却有轻重缓急之分。

西北军务甚急,加之长期军费紧张,不可能划拨出来支持海防。

从重要性上来说,新疆地区是中国西北屏障,一旦失去新疆,陕甘地区甚至中原将直面外国侵略者。

新疆并非中原的负担,反而可以长期经营,作为中原的纵深地带。

左宗棠

最终,经过反复讨论,清廷确定了收复新疆的总体战略,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总管新疆军务。

二、抬棺出征,誓破敌军

有了朝廷的支持,左宗棠很快制定好了总体战略。

对阿古柏势力,左宗棠决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先进攻阿古柏势力更薄弱的北疆,同时还可以率先占据具有更大政治意义的乌鲁木齐。

在进兵时缓缓前进,以屯田的方式来尽量弥补军饷不足,同时尽量减少对百姓财富的征收。

左宗棠在筹措好军饷后,开始向新疆进军。

祭旗之后,左宗棠命部队抬着一口棺材出征,以体现自己视死如归的勇气,不收新疆誓不回转。

左宗棠的军队缓步扎营,随后突然猛攻,在古牧地大破阿古柏的守军,为新疆战事打开了缺口。

随后截获了敌军情报,仅留两营守古牧地,其余军队直扑薄弱的乌鲁木齐,被吓破胆的守军弃城而逃。

开战不足两月,清军连战连捷,几乎收复了整个北疆。

随着冬季大雪,左宗棠命军队休整,来年进攻南疆。

阿古柏为了防止清军南下,分三路驻守要地,自己居中指挥。

左宗棠也将军队分三路进攻,令其诸军难以相顾。

随着达坂城破,吐鲁番、托克逊接连被清军收回。

南疆人民见阿古柏大势已去,也纷纷起义反对其统治。

阿古柏逃至库尔勒地区时便暴病身亡,然而其子伯克·胡里依然负隅顽抗,整备军队继续与清军作战。

左宗棠见清军已取得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决定全力追击叛军,在1个月内疾驰一千多里,连克连克南疆东四城。

西四城的叛军得知后大惊,清军继续追击叛军。

三、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斩草要除根

在追击叛军的过程中,很多残兵败将纷纷请降。

而左宗棠给清军下达的命令是“不留生俘,降了也杀”。

这一命令如今看来可能并不人道,也不符合历来战争中“缴械不杀”的传统。

但此时新疆的情况非同寻常。

一方面,叛军多是当地的贵族王公和中亚汗国的入侵者,他们在此地经营多年,又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即使现在请降,也有可能反复无常、再生反叛。

另一方面,此次清廷对新疆如此重视,如果不能彻底荡平叛军势力,一旦死灰复燃,清廷届时很可能无力平叛。

再考虑到左宗棠本人六旬的高龄和朝中对塞防的漠视,左宗棠势必要“毕其功于一役”,在自己能做到的情况下斩草除根。

至于所谓“不杀战俘”的老传统,与国家的边防安全比起来,自然不值一提。

杀俘不过损自己一人名节,斩草不除根则有可能使国家再生变故,使百姓受苦。

左公此举是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远远置于自己的虚名之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在战败后逃至沙俄境内,并在日后多次率军劫掠新疆。

但均被清军打退,此事足以看出当年左宗棠决策的重要性,若不斩草除根则会后患无穷。

正是有了左宗棠的奋勇和果断的选择,新疆自收复之后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安定。

清廷在新疆设省,新疆牢牢成为了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又与沙俄进行谈判,通过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和收复新疆战场上展现出来的武力威慑,最终让沙俄退还伊犁,成功保住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随后,左宗棠在新疆大力发展生产,让脱离了内忧外患的新疆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凭借收复新疆和发展新疆,左宗棠称得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在近日热播剧《梦华录》伊始,男主以“皇城司指挥使”的身份闪亮登场,赴江南探查“谶语”一案,并与女主相...
原创 卧... 话说吴王阖闾在孙武子、伍子胥这些能臣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对楚国的灭国之战,暂且不论楚昭王君臣有多么昏...
原创 西... 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是这个朝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比如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高祖刘邦,还有明朝的明太祖朱元...
原创 韩... 说起汉朝年间的名将,你一定会想到韩信将军,韩信的一生非常传奇,尤其是在他指挥作战方面,多次以少胜多,...
九鼎: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你在哪... 鼎最初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中之食称“鼎膳”,列鼎而食称“鼎食”,指的是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一边击打...
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与当地女子... 《——【·前言·】——》 苏武,一个家喻户晓的忠臣,十九年身陷匈奴,忍辱负重,坚守信念。可在这段孤独...
原创 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军方出版了一本《韩国战争史》作为...
原创 杨... 宇文泰病亡,宇文护继掌大权建立北周,十六岁的杨坚和十四岁的独孤伽罗终于迎来大婚,欢迎收看本期视频。 ...
两会声音|何伟志委员:复建修缮... 红色文化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底色,红色革命遗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省政协委员何...
原创 蜀... 文/纪布 三国后期,三分归统的大势已然成定局,刘备兵败夷陵没多久就因病逝世,昔日打下的蜀汉重担也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