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可谓千辛万苦才开创了大明的基业。不仅推翻了元朝暴政,还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为了子孙后代,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大杀开国功臣,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杀光了能征惯战的武将和足智多谋的文臣,以求在将来没有人能够兴风作浪,觊觎自己后人的皇位。
而在执行这一方案之前,对功臣的封赏朱元璋丝毫没有吝啬,毕竟戏还是要做足的。不仅如此,对于功劳极大的功臣,朱元璋还赐予免死金牌作为奖赏。
不过即便获得了免死金牌,朱元璋同样照杀不误。而且还杀得理直气壮,被杀的心服口服。这又是为什么呢?
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
免死金牌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汉高祖刘邦建国后定下制度:非刘姓不可称王。也就是说,只有他本族的人才能够被封王,其他人最多只能封侯。萧何作为刘邦公开承认的第一功臣,也只不过被封为酂侯。
而刘邦的这一做法,无疑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毕竟夺取天下的并不是后来被封王的那些姓刘的人,他们只因为是刘邦的宗亲,可能寸功未立便能得到王爵,真正功勋卓著的功臣却要屈居于这些人之下。
比如大名鼎鼎的韩信,当楚汉争霸之时,韩信曾作为齐王,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平起平坐。而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后,却成了淮阴侯。这就好比在创业阶段是CEO,公司上市之后却成了部门主管。
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刘邦便想出了发放免死金牌这一做法,来安慰那些心有怨气的大臣们。
免死金牌又叫丹书铁券,是在金属之上铭刻大臣功绩的一种信物。之所以用金属,是象征着受赠的大臣功绩不会被磨灭,皇帝将永远承认其曾经的功劳。
刘邦在最初颁发丹书铁券的时候,并未明确表示其有“免死”的功能,但是如果大臣真的对皇帝有所请求,拿出这一皇帝亲自颁发的信物,上面还清楚地刻着自己或祖先的功绩,想必皇帝必然也要给点面子。
因此,随着朝代的更替,丹书铁券也在随着时间演变,丹书铁券逐渐具备了免死的功能。到了明朝,丹书铁券更是有了十分成熟的颁发规定和规格样式。
作为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颁发的信物,丹书铁券无疑是作为大臣梦寐以求的东西。拥有丹书铁券不仅在于能获得实际的好处,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要知道这可是皇帝亲自颁发的限定款产品,有生之年能得到一块便不枉此生。
然而如果是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金牌,那么它的功效仅仅限于光宗耀祖,其他它具备其他任何功能都是徒劳的。为了他的子孙后代,诛杀一切会危及他后代皇位的人,是他无论如何都要执行的计划。
明朝的萧何
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初次相遇,是在朱元璋起义后不久。当时,李善长作为一介书生,他深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选择一位胸怀大志的将领,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他选择了朱元璋。在他看来,其他起义将领目光过于短浅,稍有势力便称王建国,不足以谋大事。唯有朱元璋看似行事低调,实际剑指天下,是值得自己辅佐的人。
于是李善长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来到了朱元璋的军营。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从此建立起十分亲密的君臣关系。那一年,朱元璋只有二十六岁,而李善长已经四十岁了。
从那以后,李善长尽心尽力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搞好后勤,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建国之后,李善长被视为第一功臣,封韩国公,朱元璋称其为大明朝的萧何。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功劳极为肯定。
有着巨大功绩的李善长自然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丹书铁券,而且作为公爵,他的丹书铁券还是级别最高的一款,李善长的人生在此时走上了巅峰。
只是在巅峰之后,剩下的便只有下坡路了。
金牌上的小字
在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时,经常用“十恶不赦”一词来形容。所谓“十恶不赦”,是指在古代有十项大罪无论如何不得赦免。第一条大罪,便是弑君谋反。
而在朱元璋诛杀大臣时,规模最大的“胡惟庸案”便是因为谋反,牵连人数达数万人之多,李善长也被牵扯在内。
在党争之中获胜的胡惟庸,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于是昏招频出,使自己逐渐步入灭亡而不自知。其能够在党争中获胜,完全是由于朱元璋的支持,但愚蠢的胡惟庸却以为是靠一己之力实现的完胜。
面对越来越猖狂的胡惟庸,朱元璋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一副听之任之的姿态。朱元璋的反应让胡惟庸更加得意。他完全没有想过,从战火中杀出一条血路才登上宝座的朱元璋,不可能如此软弱无能。
在朱元璋眼里,胡惟庸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胡惟庸却可以帮助他实现最终的目标。
朱元璋的欲擒故纵没过多久便收到了效果。猖狂已久的胡惟庸因谋反入狱,牵连人数达三万多人,李善长也在其内。
当李善长被抓之时,自然想到了免死金牌,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但是当他拿出这块救命符时,朱元璋冷笑一声,提醒他看看上面的小字。
“除谋反大逆”,看到这五个字时,李善长便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被朱元璋斩首,夷三族。
结语
在封建王朝中,任何人对于君王来说,无非是爱欲其生,恶欲其死。一个人的生死对于君王不过是一念之间而已。
在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之时,皇帝自然会论功行赏。如果臣子凭借这一点,就认为皇帝是仰赖自己,对皇帝来说自己非常重要,那就大错特错了。
免死金牌作为皇帝奖励臣下的一种奖赏,可以视为荣耀的象征,但期待它在关键时刻能起作用,无异于缘木求鱼。就像现在商家搞活动时,会加上一句“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一样,免死金牌的最终解释权同样归皇帝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