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堡战役是宋夏军事战略的转折点,宋朝以防守反击的战略击败西夏,3万宋军歼灭西夏20万大军,可以说,如果再给宋朝几年时间,宋朝必然灭西夏。只能说可惜了。西北地区在北宋建立之前,就是半独立态势,直到北宋仁宗,当地党项人时期才正式建立西夏。北宋数次征伐都无法取得胜利,最后只能给“岁币”结束战争态势。双方进入相持态势。
在宋夏战争失败以后,宋朝就在西北边境采取防守态势,但陕西至西夏一带地势复杂、沙漠无垠,加之宋夏边境山峦叠嶂,后勤运输的费用数倍于粮草本身。面临的压力会变得极大。所以北宋只能在靠近有水源的地方防守,而且严格控制水井数量。因为如此西夏军队没有水井就无法持续进兵,西夏兵制主要介于部落兵制至府兵制的阶段。部队给养基本上是以战养战和劫掠为主,无需后方供给,所以后勤比北宋有很大的优势可言。
北宋则不然,宋军在西北地区除了常备军之外,机动兵力只有三、四万人。是无法防御机动性数量众多的西夏骑兵。而被动防御没有作用。因此在神宗时期,宋军改变战略态势,通过合理的手段集中兵力、选择时机进行反攻,也就是由被动防御改为防守反击。弹性防御不要求军队与敌军主力进行正面作战,而是主动出击。实际上早在范仲淹时期,就极力主张在诸路修建堡寨,并且招揽当地蕃部充当土兵与弓箭手,以此争取时间训练野战军。
这一措施终于在哲宗时期,产生了效果,在1092年十月十二日,西夏梁太后举全国兵力亲征,沿马岭水发动强大攻势,包围环州,前锋深入环、庆交界口的木波镇。战役发动之前,北宋主将章楶从间谍处获知西夏军的主要目标在环州之后,遣主将折可适兼领约万人在庆州设伏,并于水源处下毒,”十月十四日,北宋开始发动反击战。当时西夏主力部队正在围攻环州。而在四十里外的洪德城、肃远寨及乌兰寨可以作为伏击的地点,故而急忙遣兵绕过西夏主力,分驻三地待命。而兵力却不过三万人。
十月十七日深夜,西夏军自环州外围陆续撤退,宋军开始集结设伏。宋军放过前锋部队,开始歼灭中军,而中军正打着梁太后的旗号。在确认这一点后,主帅章楶命三路伏兵同时出击,西夏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双方大战一天一夜。宋军战斗力不行,甚至被西夏军反扑,还有就是宋军长途奔袭,兵力还不足,对于西夏军所造成的伤亡实际上不多。但宋军却击破了西夏的指挥中心,甚至缴获西夏的一干印信,几乎擒获梁太后本人,战果可谓巨大。
洪德堡战役是宋军在西北地区防御体系转变的标志性战役。这次带有试验性质的战役,章楶以三万对西夏军二十万,成功击破西夏军中寨,给宋朝君臣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从细节上完成了西北地区弹性战略防御的构想,为宋军重获战略主动权,也为延安及平夏城两场战役奠定了战略基础。而后宋朝步步紧逼,西夏国土渐渐遭蚕食却终成定局。如果不是金朝入侵,宋徽宗完全有可能灭夏。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