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九)苏绰
经济学家们总爱讲两句话,一句是“看不见的手在操纵我们”;另一句则是“棍棒打不垮经济规律”。
这两句话虽然是在亚当斯密以后才在经济学家圈子里流行开的,但是在亚当斯密出生前一千年,一位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会非常同意这句话。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西魏度支尚书苏绰。
对于这个名字,我觉得知道的人应该不多。无论是专门的经济学家,还是非研究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学家,对这个名字基本都是两眼一抹黑。然而,他对于日后隋唐帝国的影响,却堪比亚当斯密对日不落帝国的作用。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他们家早在曹魏时期就是武功当地的望族,到北魏末年已然矗立于陇西三百年。而到苏绰他爹这,已经开始长期担任武功郡守。在流官为主的古代,这基本就算是当地土皇帝了。
作为外来户的宇文泰,不得不和这些关陇豪强搞好关系。除了继续任用苏绰他爹以外,还将苏绰的堂兄苏让提拔为刺史。当苏让辞行的时候,宇文泰问他:“你们族中可有什么人才,向我举荐一二啊?”
苏让举荐了苏绰,宇文泰也批准了他的举荐。但当苏绰风尘仆仆赶到长安的时候,宇文泰只给了他一个郎中的位子。此后一年,宇文泰再也没有召见过苏绰。
不见苏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宇文大人很忙等等。但是客观原因只有一条——宇文泰朝苏让要苏绰,更多是因为他要从豪族苏家之中要一个在自己身边的人质而已。至于派来的是苏绰还是苏有余什么的,以及有没有能力,他并不关心。
苏让未必不知道宇文泰的心思,但是他还是把苏绰叫了过来。无他,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
所谓郎中,大致就相当于如今的办公厅。渐渐地,办公厅里其他部门有什么疑难问题总是来咨询苏绰,而苏绰总是能解决的让人叹服。尤其是上下公文,苏绰都能处理的一丝不苟,符合规范,这在文案人才奇缺的西魏,就已经算是顶级精英了。
终于,苏绰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当宇文泰问询仆射(相当于办公厅主任)周惠达的时候,这位仆射大人答不上来,因而不得不请教苏绰才能应付。宇文泰深知仆射没这个能力,一问才知道,那个从武功来的苏家少爷已经坐冷板凳很久了。
宇文泰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他立刻拍板给苏绰换工作——给自己当秘书。
从机关小秘书摇身一变成一把手的大秘书,这个跳跃不可谓不大。而苏绰也真正脱颖而出,在陪同宇文泰游长安的时候,他把长安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给宇文泰讲得头头是道,把黑獭听得入了迷,叫他晚上再来他卧榻旁接着讲。
当年贾生被汉文帝召对的时候,留下了“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感慨;而被追谥为周文帝的宇文泰不是刘恒,他叫苏绰来不是为了再听一遍长安多好玩,更不是来讨论怪力乱神,而是来咨询定天下的良策。
这一夜,苏绰将他前半生所学全部吐露出来,尤其重点阐述了申不害、韩非的法家之术,以及儒家的帝王之道。这正好搔到了宇文泰的痒处,听得他直呼痛快。第二天,他就把苏绰从秘书部门调到职能部门,直接开始负责西魏的后勤保障工作。
不久,小关之战爆发,面对东魏三路大军气势汹汹,西魏上下都建议分兵抵御。只有苏绰在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坚持各个击破,而他的建议也得到了宇文泰的采纳。最后,在苏绰的保障下,西魏军大破东魏,苏绰也被记了第一功。
此战以后,苏绰再次退至幕后继续搞他的后勤和经济。这倒不是宇文泰不信任他的军事能力,而是相比于在前线跟高欢玩命,在后方搞好经济是更加重要的工作。
彼时的西魏刚刚建立,许多制度还是沿用的北魏的已经不符合当下国情的制度,对国家发展只有掣肘而无裨益。而宇文泰将最核心的工作——改革制度,交给了苏绰。
而苏绰毕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设计了府兵制。
府兵制的内容和好处,我们昨天用了一讲的内容来进行盘点;而他的设计者的桂冠虽然戴在了宇文泰头上,其核心却还是由苏绰完成的。
原因很简单,除了宇文泰是领导外(这是核心),还因为这么精密的制度,只抓大点的政治家是做不出来的,只有经济学家才能细致入微的将它细化到每一个点,从而实现全面收益。
苏绰思想的核心,都体现在他起草的一封名曰《六条诏书》的文献之中。在这篇文章中,他把自己的改革精神浓缩成了十八个字: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很神奇吧?尽管毕生最大成就是府兵制,但是在苏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中,他却只字不提练兵的问题。
在这里,我愿大胆揣测,之所以没提,是因为没必要。因为当全国上下一心、教化井然、地利人和、众正盈朝、狱无冤囚、赋税健康的时候,这个国家早就可以武装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当然,苏绰的很多研究成果到今天已经废弃甚至散佚了。而他对今天最大的影响,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格式规范。其中,他制定的“朱出墨入”的格式,即上级下达文件一律以红头书写,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红头文件的始祖。
公元546年,一直辛勤工作的苏绰与世长辞,年仅四十八岁。这个后半生一直与钱财打交道的人,死时竟然家无余财,清贫的都需要国家来为他发丧。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抓着前来探视的宇文泰的手,请求他薄葬自己,不要耗费还不宽裕的国家财政来为自己搞葬礼。
宇文泰含着泪答应了苏绰的请求。在苏绰的葬礼上,宇文泰亲自打着招魂幡走在最前面,走到墓地的时候,宇文泰放声大哭:
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吾去,奈何!
冥冥之中,当年魏武帝“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哀悼,穿越了整个两晋南北朝,来到苏尚书的碑前。
写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尽管历史看起来是由那些伟大的人物,如宇文泰、高欢、杨坚、李世民等人所引领的;而在背后真正发挥柱石作用的,却是那个连“柱国”都没捞着的“普通人”。
苏绰走了,他的八柱国体系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估计他和宇文泰怎么都想不到的是,这八个人里面,有一个人的女婿,会要了宇文泰全族的命;而他的另一个外孙子,又要了这个女婿全家的命。
那么,这位史上最牛老丈人又是谁呢?我知道你们都知道了,不着急,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