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空出世的古埃及王表
中国是严谨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最丰富的文明古国,也是文明和血缘一脉相承的文明古国。古埃及则被认为北非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但是文化及血脉均未流传。
中国最晚在宋朝知道北非埃及的存在——不过这时离“古埃及”时间上差距太远,宋朝埃及已经阿拉伯的势力范围了。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若夫默伽国、勿斯里等国,其远也,不知其几万里矣。”“勿斯里”就是埃及,此后埃及也不时出现在中国典籍中,但皆为地理风情,无历史书写。
但是古埃及历史,不论中国还是中东及欧洲,自古知道得都不多,直到200多年前,欧洲才认定存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埃及”。
不过古埃及王表在200年前出现之后,如果按照中国的史学标准,并不严谨,带有浓烈的传说性质。因为古埃及只有“零星而破碎的史料”和后世的“考古成果”。甚至近代西方人也质疑。
据美籍中东学者萨义德说:西方对于古埃及的历史研究属于西方的东方主义范畴。出于维护“欧洲中心主义利益的需要,西方御用文人虚构了东方的历史,称之为东方主义。
在18世纪以前,西方社会没有严谨的历史学家,历史大多和宗教传说混在一起,很多人至今相信圣经就是历史。长期没有“古埃及文明”的概念,据法国伏尔泰《风俗论》所说:“世界万物的自然秩序似乎无可置辩地表明,埃及古时是最晚有人定居的土地之一。”
美国汤普森《历史著作史》里提及,在西方,“直至19世纪以前,人们还认为最古的历史就是古希伯来史,这在《圣经》中有文字记载。至于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和波斯等地的历史,除《旧约》中偶尔有所记述外,希腊作家也保存了这方面的一些知识,但这些史料加在一起,仍然非常缺乏。”
美过的詹森汤普森在《埃及史——从原初时代至当下》一书里直言不讳:“在钻研古代埃及历史之前,我们必须谈谈与埃及年表的结构有关的事情,这个年表体系主要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由现代学者设计的。“
二、清朝文人对于古埃及历史的有趣研究
近代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很多学者有感于“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古埃及的命运竟然也沦为和印第安人(红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相同的命运,所以比较关注古埃及的历史。正如周作人在《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先》所说:“二千年来,埃及不国矣。自法老舍提二世以后,国渐式微,文物凋零,道德颓丧,降及末叶,益入淫贪,波斯一登,遂以瓦解。今者江河益下,凌夷日甚,惧弗免与红人黑种同丘,而古国王孙遂莫自拔于皂隶矣。”
近代第一个系统性书写古埃及历史的,当属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林则徐《四洲志》记载的“伊揖国”就是埃及。之所以写这本书,目的在于做好与英国人的开战准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他组织人翻译改写了英国人慕瑞《世界地理大全》作为情报资料。
限于当时欧洲研究“古埃及成果”的局限性,清朝学者对于古埃及研究也存在不少不精确的地方。1849年徐继畬是完成出版《瀛寰志略》,他参考的资料都是在此之前出版的,所以有局限性。
1849年,欧洲学者对于古埃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第一部完整的埃及编年史—莱普修斯的《埃及编年史》出版。此后清朝学者也跟上欧洲人步伐,例如1886年邹代钧所写《西征纪程》“错误”就少多了。清朝末年,傅运森所写《东西洋史讲义》对古埃及各王朝的叙述更进了一步,各王朝脉络更清晰。“此外还有众多中文出版物,不一一赘述。
康有为从一个很有趣的角度研究欧洲,他在《意大利游记》中提出中国历史从秦穆公开始到南北朝与古罗马历史高度相似,在隋朝以后就路径截然不同了。
事实上,如果对比“古埃及王表”和中国王朝史,有现代学者发现两者竟然可以高度吻合,可惜康有为没有发现。如下表所示:
三、笔者发现的新现象
事实上,如果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古埃及王表和中国王朝更替高度雷同,这到底是是巧合还是规律?值得历史学家进一步研究。
各位网友,看了以上两个表格,你们能谈谈自己的高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