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更是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瑰宝,逐渐也就形成了一个圈子——收藏;这些老物件虽然都称为“文物”,但也有“贵贱”之分,因此民间收藏的多为“古钱币”或是“玉器”了。在中国还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收藏多为“锁”,从古至今,各种奇形怪状的锁具都有;而且他在2005年还拿着自己收藏登上了央视的鉴宝节目,结果在场的专家却说他才是“专家”,至此名称大躁,更被誉为“中华锁王”。
说起“锁”的历史,不夸张的说甚至比中国历史还要悠久,最早的锁是数千年前,我国的祖先发明的;当时较为贵重的物品,先人们都会用兽皮包裹,然后打上一种颇为特殊的“绳结”,最神奇之处是,这种“绳结”只能用一种叫做“骨锉”的东西才能挑开。当然,怎么特殊的“绳结”也抵挡不了锋利刀具的切割,但在那个还不知什么是偷盗的年代,“绳结“和“骨锉”就成了中国锁具最早的雏形。如果严格地将“锁”规定为金属制作,并配有专门钥匙的话,我国最早的金属“锁”应该出现在2000年前的汉代;当时的锁已出现了如今较为常见的“簧片”结构,当然也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雏形。
自汉代以后,我国的古锁具也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兴盛起来,之后又出现了金锁、银锁、铜锁等金属类锁具,当然还有更加美感的玉锁、木锁、竹锁甚至是纸锁等;此时的“锁具”已经不单单作用于防盗,在形状上也趋于多样化,诸如圆形锁、方形锁、动植物造型的锁,甚至是某位神灵或吉祥语之类的锁具。也正是因其造型和制作工艺的独特和多样化,“锁具”也被世人所喜爱,并受到了历代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暂且放下古人不说,就说当代就有这么一位爱好收藏“锁”的人,叫做“周汉春”;严格的说,他只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并不是什么专家级的人物,但是当他拿着自己收藏来到央视鉴宝节目后,台上的专家却要称周汉春为“专家”。
说起“周汉春”与古锁结缘,这里面还有一段童年趣事,倒也颇有趣味;在“周汉春”小时候,家里面并不富裕,因此家中有什么好吃的,父亲总会锁在一个柜子里,留作以后走亲串友时的礼物。可还是小孩子的“周汉春”嘴馋,有一次实在忍不住,就用工具把柜子上古色古香的那把小锁给捅开了,这把“古锁”也在此时被彻底损坏了;结果父亲知道后,把小“周汉春”给暴揍了一顿。后来才知道,父亲心疼的倒不是柜子里的“好吃的”,而是那把小锁;原来那把小锁可不是普通的物件,而是一把“诗文密码锁”。
所谓的“诗文密码锁”,指的是一种设计精巧的中国式古典锁具,原理和今天多见的“数字密码锁”差不多,但是其制作工艺更为精巧和复杂;既然是“诗文密码”,那就是锁具上有很多的汉字,然后将这些汉字拼成一段诗文或者设定好的句子,如此才能成功的打开锁具。虽然这样的锁不需要钥匙,但是中式的“诗文密码锁”比之如今的数字密码锁更难打开;如果对方不知道主人设定的是什么语句,或者是对应汉字出错,这把锁就只能用蛮力打开了。
当年周汉春弄坏的就是一把家传“诗文密码锁”,也可以说成是父亲的心爱之物,如今被自己的儿子毁坏了,可想而知当时的心情;此时的“周汉春”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至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回一把同样的“锁”来弥补自己的过错。至此,“周汉春”与古锁结下了深厚友谊,数十年来,他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甚至远赴新疆、蒙古等地搜集“古锁”。渐渐地,“周汉春”也成了古玩圈里的名人,但凡有朋友收到“古锁”,也多半都会给他留着;时至今日,“周汉春”收藏的古锁多达3000多把,时间跨度有数千年之久,上至战国时代,下到明清近代,品类更是五花八门,诸如迷宫锁、诗文密码锁、刑具锁、金银玉器类的锁具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周汉春就是民间古锁的“收藏大王”。
2005年的时候,央视有一档鉴宝节目非常火爆,上面有文物专家,甚至是考古专家亲自主持鉴定民间收藏;这档节目也让“周汉春”颇感兴趣;但参加节目的多是一些古代瓷器、玉器,还有一些青铜器皿,独独没有一把“古锁”出现在现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典“锁具文化”,周汉春决定也要参加这档节目,当然也有心让专家们对他的“收藏”做出一些评价;可谁也没想到,当周汉春的“古锁”呈现在专家们眼前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之声,战国时期的“青铜方形鎏金锁”、唐代时期的“银制鎏金刻花锁”等,这些都堪称是国宝级的文物,有些古锁连在场的专家都叫不出名字,甚至连见都没见过。
公正的说,在场专家对周汉春手里的“古锁”连见都没见过,就更别说它的出处和文化了;最后还是“周汉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出了其中玄机,此时现场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就连在场的专家都称呼周汉春才是真正的“中国锁具专家”。如今的“周汉春”还有意写一本书,书的名字都已经订好了,叫做《中国锁具与文化》;用他的话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部专门介绍中国古锁文化的书籍著作,这也是中国文物界的一项缺失,因他他才想写一本专门介绍“中国锁文化”的书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今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近失传,中国古典“锁具”也是一样;如今有周汉春这样的民间收藏者,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承,因此他又被称之为“中国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