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可谓是多智近妖一样的存在,能洞察人心,看透局势的高人,虽居庙堂之远,距前线千里,但心怀天下。邬思道真有这么厉害吗?一到西北见到年羹尧就直接点破叛军的藏身之所,还说年羹尧是“灯下黑”。那么,邬思道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都知道雍正为了支持年羹尧西北战事,可是不顾满朝臣的反对,可以说是砸锅卖铁,导致朝廷国库几乎支撑不住了,面临破产的风险,而年羹尧迟迟未决战,带领着众位大将和几十万的大军,一直找不到罗卜藏丹津,甚至连叛军的影子都没看见。
这时邬思道身为田文镜的幕僚,从田文镜那里得到消息,接触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全面,免不了对当时的局势肯定已经做过分析了,以他对年羹尧的品行了解,这次西北叛军久攻不下的原因,其实聪明的人都知道其中原因,罗卜藏丹津的十万兵马凭空消失,竟然找不到叛军主力。对于邬思道来说,觉得其中必有隐情,为了帮助雍正早日解决这个问题,邬思道自动请缨给年羹尧送粮草前往西北。
一、年羹尧中饱私囊,飞扬跋扈,自私自利
年羹尧这个人,雍正还是四爷的时候,邬思道清楚年羹尧跟他不是一路的人。邬思道早就看透他的品行了,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当时看他在四爷和十四爷之间摇摆不定,再结合常年居高不下的军费。可以说,邬思道不需要知道西北的地形和战况,他猜出了年羹尧的心思和小算盘。
我们知道原本是十四爷平定西北叛乱的最佳人选,而无奈十四爷是八爷党的人,雍正比较忌惮了十四爷,怕十四爷掌兵对他造成更大的威胁。而年羹尧是他一路扶持的人,且年羹尧也有带兵作战的经验,雍正刚坐上皇位,这个时候雍正也没有可信的人可用,也只能选择年羹尧帮他平定西北这场战乱来稳固自己的位置。
年羹尧到西北后,第一个就是把富宁安杀了,由于富宁安擅自带兵出击最终全军覆没,他刚刚顶替了老十四为大将军,没什么人服他,所以杀了富宁安确定他大将军权威。给雍正理由就是富宁安不服从军规,不服从他的命令,擅自行动,所以才杀了富宁安来树立军中微信,当时雍正也默许了年羹尧的做法。
年羹尧人在西北,他就是老大,天高皇帝远的,雍正又需要他带兵打仗。所以才让年羹尧更加张扬跋扈,他心里肯定想着,是皇帝可是求着他办事,雍正目前状况是无人可用,只有他年羹尧能帮到雍正取胜这场战乱。所以他没必要那么劳心劳力,反正在西北他说得算。
再说年羹尧也是个有才华的人,从包衣奴做到大将军,也是个不简单的人,只是没有地方展示他而已。而这次在他任命大将军后,他耀武扬威的时候到了,他第一次尝试到权力给他带来的极高满足感,在西北他多自在没有人管,而且在这么远皇帝管不着,他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的大捞一笔,怎么对得起自己大老远跑来一趟呢。他更担心他的权力会随着平定罗卜藏丹津就没有这权利了。所以,西北叛军久攻不下的原因,也是年羹尧有私心,自然就是想借此机会中饱私囊,看得出年羹尧就是自私自利的人。
其实,邬思道不需要知道年羹尧具体打什么算盘,他心里清楚羹尧无非想借此机会牟利,必定想办法拖延时间,有或者和叛军勾结,即便不是勾结,也是为自己做打算,间接放过叛军。把时间拖得越久,他就可以向朝廷狮子大开口,要封赏或更高的待遇,他这一来朝廷已经没有足够的军费让他消耗了。
二、邬思道一语道破年羹尧的私心
邬思道自动请缨到西北押粮草,田文镜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这可以说给田文镜解了大难。如果年羹尧再不作战,朝廷的财力根本供应不上他这个大狮子了,而雍正皇位更是岌岌可危,朝廷也将会陷入危局,所以为了四爷和民生,邬思道还是会尽遗力之余帮助雍正度过难关。
邬思道到了西北,年羹尧热情接见邬思道,又是倒茶又是恭维的。这个时候,邬思道就看出了年羹尧的私心,他告诉年羹尧他这事儿,一旦再拖迟早吃不了兜着走。年羹尧还装糊涂:“不是我不想战,叛军主力军藏匿在那里,我都找不到。”
而且他拖越久皇帝迟早有一天会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等皇帝回过味来,他照样没有好果子吃。邬思道随口问了一句:“你的需要粮草,叛军必定也需要,他们粮草从哪里来?”很明显,邬思道已经在暗示年羹尧在养寇自重。年羹尧还是对邬思道有敬畏之心,被邬思道这一点破,气急了还表示要断了青海粮路,还扬言不惜饿死青海所有百姓。
年羹尧手握20万兵马挟制西北四省合围罗卜藏丹津怎么可能找不到呢?更重要的是,要是西北叛军一直不平定,皇帝就只靠这场战来稳固皇位,你年羹尧不决战,皇帝皇位不保,这哪里还有你年羹尧的事呢?接着邬思道来了一句“灯下黑”直接指出叛军藏身之地。
听了邬思道明晃晃暗示之后,年羹尧有点担心了,如果他这事被爆出去,那他就没有好果子吃。所以这时候,不论邬思道指出叛军藏在哪里,年羹尧都必须尽快剿灭叛军。
要是知道青海那个位置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叛军最有可能藏身之处,邬思道指出叛军的位置,想必年羹尧不会不知道,只是他还没拿到自己想要的。
这个时候年羹尧也没办法在继续藏着了,最后年羹尧率领军兵围攻叛军之所,平定了青海,大获全胜,西北危机终于告终,但年羹尧的危机随之而来了。
三、雍正相信能征善战的年羹尧,真的找不到叛军主力之处?
雍正真的相信能征善战的年庚绕青海之战,是真的找不到叛军的主力所在吗?
年羹尧西北领兵,派头可大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雍正可是给予最大限度的待遇,不过雍正是个疑心重的人,还是对年羹尧留了一手,在年羹尧身边布了他的眼线,就是年羹尧手下的将军伊兴阿。年羹尧更不可理喻的是还当伊兴阿的面把“探子”给杀了,杀死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似的,目的就是为让伊兴阿去告诉雍正,他真的找不到叛军主力。所以年羹尧一举一动雍正都很清楚,在西北的情况,伊兴全都据实密折呈报雍正。为什么雍正在一年多一直不处理年羹尧呢?
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怕握军权的人,现在不是置年羹尧得罪时候,毕竟还需要他平定叛军。为了可以平定罗卜藏丹津,雍正在大局面前,他选择了隐忍,在大战在即不好换将,怕影响军心,换别人雍正更不放心,他必须忍下这口气,如果把一手扶持的年羹尧换掉,免不了遭其他王爷笑话,对自己影响太大。
话说是年羹尧根本就没有真正找叛军,就想在西北世代驻守这里,保证自己的权利长久流传,或者说他不想这么快就把叛军消灭完。直到邬思道到西北帮雍正解围,寥寥数语就点破年羹尧,年羹尧迫不得已才出兵平定青海叛乱。最终年羹尧在西北大获全胜,算得上是势如破竹了。年羹尧也因为此战名声震动,他在军队中的微信更高。
但年羹尧恃功自傲,不懂得收敛。后来更是功高震主,权倾朝野了,雍正忍无可忍对年羹尧下了狠手,先是降官最后赐死,年羹尧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作的。
四、结语
通过这次平定叛军,可以看出邬思道这个人不简单,是有真才实学的高人,轻描淡写几句话就可以将局势扭转回来,不管是猜出叛军的具体藏身之处,还是真知道叛军的藏身之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局势的掌控真的拿捏很准,对人心的洞察,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END—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