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故事跟明朝历史有关,明朝时期诞生了大量小说,我们从这些小说的言语中可以看到那时人们平时说话一般也是用白话的,只是那时的白话跟如今的稍有差别。比如我们至今还在用的“张家长,李家短”就在明朝已经出现了,《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很普通的一句俗话“张家长李家短”怎么就和张献忠联系起来了?张献忠是一个敏感多疑的人,更可悲的是他嗜杀如命,部下稍有不如意者就被他杀了,而那些无辜的百姓成为他刀下鬼的更是不计其数。
因为历史上关于张献忠的记载经过清朝的涂抹,已经非常稀少了。关于他如此残忍的性格,就有一种说法是张献忠少年时跟父亲一起赶驴车做小生意。一日在大路上行走,驴子内急拉在了路上,刚好溅在了一个过路少妇身上,那少妇看起来非常富贵,跟张献忠父子贫穷的外貌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少妇大发雷霆,喝令张献忠父亲把驴屎吃了。年幼的张献忠就这样目睹了父亲吃驴屎的过程,这对他心灵造成极其大的影响。等手握重兵后,他极其仇富,每掠夺一处城池,就会大杀四方。
也许正因为张献忠残忍,所以才在众多反明武装中脱颖而出,然而佼佼者并不只有他。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而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二人相比,李自成更胜一筹。在清军没有入关前,二人都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张献忠和李自成本来都是反明的,然而李自成一开始投靠高迎祥时,张献忠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所以张献忠认为李自成就是自己的晚辈。然而后来李自成继承了闯王高迎祥的衣钵,这让张献忠非常不满。于是,天然地二人有了矛盾。
在1644年,李自成和清军生死决战时候,张献忠坐山观虎斗,还趁机夺取李自成的领地。一年后,李自成被地主突击身亡。唇亡齿寒,两年后,张献忠也在和清军对战时候被杀了。张献忠极其偏执的性格,即便是李自成死了,他还对其恨之入骨。
张献忠残忍多疑的性格,使他不仅滥杀无辜,还经常派人到处监听下属,乃至周边的居民。当时在成都时,一天夜里,一对夫妻因吵架成为可疑人员。两人被抓到军营大帐,按照张献忠的行为性格,这对夫妻可能命不保了。杀之前,张献忠顺口问一句:“你们两个在吵什么?”
夫妻说:“张家长,李家短!”张献忠听后哈哈大笑,“张家长,李家短”这分明就是在说,李自成的江山没有自己张家的江山稳嘛!于是不仅没有杀,还赏赐了夫妻二人。
她貌美如花,一生嫁三夫,连侄子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