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闯王"李自成率领百万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王朝,这个历史事件是明朝覆灭的开端。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从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成了天下的领袖。这令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们感到意想不到的惊讶和压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李自成心中却涌现出一种莫名的不安。在进军北京之前,李自成决定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来寻求天意的指引。他拿起弓箭,瞄准北京承天门上的“承天之门”匾额,暗示如果自己能称霸天下,箭便会准确射中匾额的中心。然而,李自成的箭并未射中匾额的正中,而是落在“天”字的下方。这一结果让他感到更加忧虑,于是立即展开对明朝皇室的追寻。
李自成并非直奔紫禁城,而是优先搜索崇祯皇帝和三位皇子的下落。他明白若崇祯或其子孙中有人逃离北京,依靠明朝三百年的声望,轻则会有民众响应,重则将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患。然而,宫中所有宦官和宫女都声称不知崇祯及其子孙的踪迹,这让李自成怒不可遏。他下令悬赏万金,封奖匿藏者,但两天后,一名小宦官偶然发现了在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并有遗言留在身旁。李自成得知崇祯的自杀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兴奋,反而心中充满着复杂的情绪。崇祯遗留下的悔恨和寄托,让他产生了“既喜且恨”的心情。实际上,在进攻北京之前,李自成已与谋士商议对策,希望俘获崇祯,逼迫其禅让大统给李自成,使其合法继承帝位。然而,崇祯自缢身亡的消息让李自成感到困惑和不满。这一举动让李自成陷入了一种焦虑,他意识到这一状况对于他接管明朝半壁江山并不利。 这段时期李自成的行为和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对明朝皇室子孙表现出非常宽容的一面,特别是对待乐安公主,李自成不仅安排医治她的伤势,更将其送到外祖父的家中疗养。之后,崇祯皇帝的三个皇子也被找到,尽管他们受封为大顺之王,但李自成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过激的手段,反而给予了宽容和尊重。这种善待明朝皇室子孙的态度,与李自成一贯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然而,逼死崇祯的影响难以挽回,明朝官员们虽然归顺,但并未完全服从李自成的指挥,这给大顺王朝的兴衰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大明王朝三百年》、《易中天中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