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努尔哈赤十六岁的时候,他以结婚为借口,脱离了李成梁返回建州,因为幼年丧母的原因,努尔哈赤兄弟经常生活在外祖父王杲(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的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属于努尔哈赤的时代正在拉开帷幕!
往期阅读:解密努尔哈赤之一:出生于部落世家的“贫困生”
急中生智:抱住明将李成梁的马腿,逃过一劫
王杲(明代建州女真族首领)
万历二年(1574),王杲纠集5000余骑,企图大举进犯辽沈,结果遭到李成梁率领的明军6万车骑的迎头痛击,王杲一败涂地,逃离了古勒城。
王杲在明廷军兵的追杀下,走投无路,逃到海西女真哈达部,投奔了首领王台,可万万没有想到,被同族王台设计醉缚后,押送明廷,最后,被送到北京,以“磔”刑(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处死,年仅47岁。
在李成梁率明军第一次血洗古勒城时,由于觉昌安父子事先得到明廷边官的信息,借故离开了古勒城,返回了自己的祖居地赫图阿拉城,才躲过了这场劫难。
(李成梁,晚阴名将,镇守辽东近30年)
在李成梁血洗古勒城的时候,努尔哈赤和他的兄弟未能逃脱,被明军俘虏。就在此时,努尔哈赤见到李成梁,奋力抱住李成梁的马腿“求死”,李成梁认出是努尔哈赤,不忍下手,便将他们兄弟俘虏于军中做苦力杂役。关键时刻,以前在李成梁家中的交情和跟随,救了努尔哈赤和兄弟一命。
(“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明·姚希孟《建夷授官始末》)
被俘虏的努尔哈赤表现得极为恭顺,甚至频频献媚于李成梁,拼命博得李成梁之信任。李成梁不但放松警惕并且开始有意栽培努尔哈赤,有意将努尔哈赤培养为忠于自己的建州地方势力。
只可惜一生征战无数的李成梁低估了努尔哈赤,但万万没想到,以后的努尔哈赤竟成了大明王成的掘墓人。
晴天霹雳:祖父二人被明军误杀
不过这一仗后,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又回到古勒城(今新宾县上夹河镇古楼村)。
(关于“古勒事件”的插图,明军在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俱死在城中。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9年之后,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为由,再次出兵追剿,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并营救孙女(阿台之妻)。因战事紧急,觉昌安、塔克世也被围在寨内。
这个时候,明军的“带路党”出现了,建州女真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作为向导,诱阿台开城,明军在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尼堪外兰也纵兵屠城,觉昌安、塔克世竟被明军误杀!这也是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檄文《七大恨》的第一恨!(“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不过,史书对努尔哈赤祖、父在此役中充当何种角色,分歧较大。
明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是跟随李成梁“从征”古勒,并充当“向导”角色。
清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祖、父不是“从征”“向导”,而是闻警后至,在营救孙女的过程中被明军无辜杀害。
不过有的研究者表明,觉昌安已经年过七旬,并且当时,他已被阿台俘虏,囚禁在古勒城。而且,此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叶赫求亲,所以刚好躲过了这一劫。
其实,努尔哈赤此次求亲很有可能是塔克世刻意安排,就是要让努尔哈赤躲过这次血雨腥风。所以,在如此残酷、弱肉强食的部落生存环境中,能生存下来的的都是命运的垂青者。
不共戴天:努尔哈赤走向时代舞台
外祖父王杲被处以极刑,磔死而后枭首游示各边。在明军击溃王杲的战场上,若不是努尔哈赤急中生智,死命抱住明将李成梁的马腿,被免去一死,强作杂役,依靠机智和之前预存的“人脉”,逃过一劫。
姥爷的惨死,带给这位青年内心的创痛可想而知。但是,十六岁的努尔哈赤却将仇恨埋藏于内心,向强者低下头,依然殷勤地侍奉李成梁左右,因为他知道,现在生存是第一位的!
九年之后,更严重打击又来了,祖、父二人为救孙女,在古勒城破之时,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成了无依无靠的的人,“祖、父无罪,为何杀之?”明朝方面倒也坦率:“你祖、父之死,实系误杀,所以归还了尸体,仍给你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同时让他袭任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官职。
努尔哈赤自己也曾说:“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被推上时代舞台的努尔哈赤要换一种方式复仇了!
下期请看:《解密努尔哈赤之三:从“十三遗甲起兵”到一统建州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