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开始着手大力削藩,可是好景不长,在“靖难之役”中,他的叔叔朱棣把他赶下了皇帝的宝座,随后,建文帝的行踪就变成了千古谜团。那么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他是终老于深山老林之中,还是被狠心的叔叔朱棣悄悄地处理掉了呢?考古专家们在福建宁德的这个发现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2011年4月29日,考古专家们在宁德蕉城区的上金贝山脚下,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经考证,墓主人是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郑洽。据专家王道亨介绍,这座古墓说来也巧,它背靠“建文帝陵寝”,与其在同一中轴线上,且采用同一坐向,没有墓碑,仅有“同知龙井”几个字。“一开始不知道墓主人是谁,后来经过浙江和宁德两地郑氏家族往返七次认亲,并查阅大量家谱,才认定这是郑洽墓。”
那么,郑洽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建文朝时的翰林待诏。据明人史仲彬《致身录》载,建文帝朱允炆出亡,随郑洽隐居于郑义门之万松岭,被人告发,为躲避官兵搜捕曾匿身井中,随后不知所踪,在郑氏族谱中记载,公元1422年,郑洽卒于郑岐村,死后葬于上金贝山下。
说来也巧,在上金贝山的舍利塔旁边,也有着一座无名古墓,多年以来一直被怀疑是建文帝的陵墓,在当时,专家们发现在该墓的墓顶处有着象征墓主龙归沧海的莲花火龙珠雕刻,还在古墓旁发现了“闭嘴龙”石雕,对此,南京大学的潘群教授强调:“火龙珠说明这是永乐年间后或之前的古墓,而且这种闭嘴龙纹饰,在明朝前期,除了皇帝,谁也不敢。”
如今,上金贝山下郑洽墓的发现为终于为考古专家们推断上金贝山是建文帝终老之处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600多年前,建文帝和心腹大臣郑洽逃亡至此山上,而郑洽在临死之前,为了表示对建文帝的忠心和敬重之情,就嘱咐家人将自己悄悄地葬在上金贝山之下,专家分析,当时的建文帝葬在山上,而郑洽葬在山脚下,这完全符合郑洽的忠臣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