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福建专家发现明代古墓,600年前的建文帝可能隐居在这里?
创始人
2025-06-28 06:31:56
0

大家知道,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开始着手大力削藩,可是好景不长,在“靖难之役”中,他的叔叔朱棣把他赶下了皇帝的宝座,随后,建文帝的行踪就变成了千古谜团。那么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他是终老于深山老林之中,还是被狠心的叔叔朱棣悄悄地处理掉了呢?考古专家们在福建宁德的这个发现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2011年4月29日,考古专家们在宁德蕉城区的上金贝山脚下,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经考证,墓主人是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郑洽。据专家王道亨介绍,这座古墓说来也巧,它背靠“建文帝陵寝”,与其在同一中轴线上,且采用同一坐向,没有墓碑,仅有“同知龙井”几个字。“一开始不知道墓主人是谁,后来经过浙江和宁德两地郑氏家族往返七次认亲,并查阅大量家谱,才认定这是郑洽墓。”

那么,郑洽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建文朝时的翰林待诏。据明人史仲彬《致身录》载,建文帝朱允炆出亡,随郑洽隐居于郑义门之万松岭,被人告发,为躲避官兵搜捕曾匿身井中,随后不知所踪,在郑氏族谱中记载,公元1422年,郑洽卒于郑岐村,死后葬于上金贝山下。

说来也巧,在上金贝山的舍利塔旁边,也有着一座无名古墓,多年以来一直被怀疑是建文帝的陵墓,在当时,专家们发现在该墓的墓顶处有着象征墓主龙归沧海的莲花火龙珠雕刻,还在古墓旁发现了“闭嘴龙”石雕,对此,南京大学的潘群教授强调:“火龙珠说明这是永乐年间后或之前的古墓,而且这种闭嘴龙纹饰,在明朝前期,除了皇帝,谁也不敢。”

如今,上金贝山下郑洽墓的发现为终于为考古专家们推断上金贝山是建文帝终老之处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600多年前,建文帝和心腹大臣郑洽逃亡至此山上,而郑洽在临死之前,为了表示对建文帝的忠心和敬重之情,就嘱咐家人将自己悄悄地葬在上金贝山之下,专家分析,当时的建文帝葬在山上,而郑洽葬在山脚下,这完全符合郑洽的忠臣性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1视点|云梦寻文脉 博物述华... 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
原创 1... 1650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多尔衮却偏要在这冰天雪地里找乐子,带着一票兄弟去古北口外打猎。...
原创 俄... 这个话题虽然有点犯忌,但事实却是我国与沙俄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都是存在的。从清康熙时期开始,我国与沙...
原创 朱...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他的皇位是从爷爷手里传过来的,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而朱允炆则是唯一...
原创 被... 他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三杰之一;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他就是托马...
原创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立即着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提出 “工农受教育权” 问题。他强调教育要为工农服务,...
树枝挂架:让家居收纳变成一门艺... 在追求生活美学的今天,家居用品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功能性。一款兼具实用与装饰性的小物件,往往能为生活...
南阳政协来长考察仲景文化和中医... 11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政协来长考察仲景文化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南阳市政协主席张富...
原创 古...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华夏民族的历史长达五千年。西周开始的礼乐制度就给人们的生活做了很...
海防之战!刘伯温智阻朱元璋,一... 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可谓是怀揣着宏伟的治国愿景。他不仅希望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渴望在外部形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