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让刘德妃侍寝,刘德妃却说今晚让我的侍女伺候皇上,而且还帮他们铺好了床。后来,没到一年这个没地位、没背景的刘德妃就成了皇后。
刘德妃,就是有名的大宋章献明肃皇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色彩,从一名民间歌女偶然机会进入王府,到与宋真宗赵恒相识入宫,再到递补两任皇后,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每一步都曲折坎坷。
刘氏年幼父母双亡,被蜀地的亲戚寄养,因天资聪颖,长相漂亮,很早就成为当地有名的歌女。十三四岁时嫁给了一个银匠为妻,之后随着银匠来到开封谋生,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此时的赵恒还是襄阳王,年纪轻轻的他经常让下人到外面帮他物色美女。因为刘氏的丈夫手艺好,经常到王府做银器。因此他把刘氏推荐给王府下人,并与刘氏以表兄妹相称。
赵恒见到刘氏后,很快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后来这件事被赵恒的乳母发现,几经劝说没有结果,于是报告宋太宗。
宋太宗自然不同意赵恒和一个民间女子这样往来,下令把刘氏逐出京城,并且让赵恒娶了潘美的女儿。赵恒舍不得刘氏,便学着李治的方法来了个金屋藏娇,这样一藏就是15年。这期间,潘氏病逝,赵恒又奉旨与郭氏成婚。
赵光义死后,赵恒即位,为宋真宗。宋真宗立即把刘氏接入宫里,并封为美人、妃子。
后来,因为郭皇后的几个儿子相继夭折,郭皇后因悲伤过度病逝,其他皇子也没有活过10岁的。一时间导致宋真宗膝下无子。
此时对于刘德妃来说,虽然面露悲伤,内心却十分高兴。因为连续出现了两个递补的机会,才使她成为皇后的有力竞争者,于是她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早日登上皇后宝座。
但她心里也很明白,当前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杨妃和沈才人,门第都比自己高贵,而且她们的父辈或祖辈都在朝廷任要职。因此当务之急,就是为皇上生下一位皇子。
无奈的是,自己的肚子很不争气,虽然几经努力,却始终没能怀孕。眼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自己这边一点动静都没有,朝中也一直在议论册封皇后的事,刘德妃心急如焚。
一天早上起床,侍女李氏过来伺候她,看到她婀娜的身段,漂亮的容颜,刘德妃不免心生一计。
当天晚上,宋真宗来到刘德妃这里,伺候真宗的不是刘德妃,而是李氏,而且刘德妃主动帮他们铺床,抱衾送枕。
第二天早上一醒,刘德妃对宋真宗说:昨晚我梦到一个仙人,说是来给皇上送皇子的,以保大宋江山万年,宋真宗听后非常高兴。
说来也巧,也算是真宗命好,李氏为他侍寝一晚,就暗结珠胎,不到一年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只是这个男孩儿一下生,刘德妃就对外宣称是她生的,任何人不得把真相泄露出去。并多次请求宋真宗立她为皇后,真宗皇帝本来就宠爱刘德妃,现在已生皇子,他也认为正合时宜。
真宗皇帝当朝宣布,要立刘德妃为皇后。大臣们的意见还是应该立沈才人或者杨妃为皇后。此时宋真宗也硬气了,他说:刘德妃已先生皇子,立为皇后,有何不可?
大臣们一想也对,到目前为止宋真宗就这么一个儿子,不立刘德妃为皇后,还能立谁,便不再上奏。
宋朝,至少有两位皇后是布衣平民,巧合的是她们都姓刘。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刘德妃。另一个叫刘清菁,她是宋哲宗的皇后。
虽然两人起步和成长为皇后的经历惊人地相似,却因为性格原因,最后的结局有着天壤之别。
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在她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昌盛,边境很少有战事。被后人评价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清菁则是仗着哲宗的宠爱,还没成为皇后之前,就与当时的皇后对着干,无论表面上,还是内心都是各种不服,后来被封为皇后,哲宗去世后,虎狼之年的她不守本分,与大臣私通,最后迫于压力自缢身亡,结束了短暂的34年生命。
关于刘清菁,有一句话送她最合适: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志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刘德妃很聪明,在自己无法生育的前提下,巧妙运用“借鸡下蛋”的方法,用李氏为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独一无二的儿子自然就是太子,而她也是当之无愧的皇后。
而她更聪明的是,她知道但凡有大人物降生,都会有发光冒气之类的吉祥征兆。于是便用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向真宗输送这个孩子就是皇位继承人的理念,以便抢得先机。
刘德妃为了当上皇后,使出各种手段,对皇帝进行笼络,甚至让自己的侍女服侍皇上,而且主动为他们服务,之后认别人的儿子做亲儿,这样的功夫也算是到家了。
后来,这段历史被人编成戏曲在民间流传,只是不知刘德妃得罪了哪位编剧,她成了十恶不赦的代名词。你知道是哪个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