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努尔哈赤凭借自己个人的魄力,将散乱的女真部落收拢起来,这对他们民族来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的女真族该往哪个方向走,只有努尔哈赤心里清楚,那就是一统天下。当时他手里只有十多万人马,而大明朝有上百万的大军,看起来实力悬殊的不是一点半点,可是真正分析起来,努尔哈赤还是有把我战胜大明朝,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朝内部的腐朽问题。
一棵树内部出现了问题,不需要怎么出力就能够砍倒它,当时的大明朝也是如此,官员已经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老百姓们家里没有余粮,还必须要给国家交税,常常出现易子而食的现象。努尔哈赤看准了时机,发动了对大明朝的进攻。要知道在这之前,努尔哈赤可是大明朝的臣子,这一点是铁一般的事实。当时他之所以能够一点点做大,就是在成为了大明朝官员的基础上达成的。现在他要反对大明朝,其实就是造反了。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以卵击石。
为此民族内部出现了一次较为罕见的清洗事件,好在影响并不大,最终所有满清势力都将矛头对准了大明朝。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努尔哈赤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打下山海关。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对抗大明朝,包括他的儿子皇太极也花了很长时间,可都没有达成这个梦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跟当时大明朝的一项国策是有很大关系的,这项国策就是权力支援宁锦防线。什么是宁锦防线呢?其实就是宁远、锦州、山海关这三个地方连成一片的防线。
当权者真切地认识道,大明朝虽然国内有不少叛乱,可是最大的对手其实就是努尔哈赤的力量,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是十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能量从成吉思汗的时候开始,就已经不容小觑,大明朝是灭了元朝的,所以他们当然知道游牧民族的厉害之处。所以魏忠贤包括后来的崇祯都十分重视努尔哈赤的问题。等到崇祯上台以后,努尔哈赤依旧打不进来,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可是崇祯却为此犯了愁。那么他到底在愁什么呢?跟努尔哈赤相比,其实他更加担心钱的问题。
当时大明朝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老百姓们死了一大片,没办法活下去了,而当官的还是要逼着他们交税。实在是没办法活下去的只能选择造反了。所以李自成的人马起来以后,速度非常快,这就是他们占优势的地方。而崇祯依旧是将国家的税收全都支援宁锦防线的建设,这是没得说的。这么多年下来,宁锦防线上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而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只能挡住努尔哈赤,却消灭不了他。所以崇祯犯愁了,他实在是没钱对付努尔哈赤了,而这边因为税收的问题,内部又产生了严重的叛乱问题。
面对如此严重的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只能选择上吊。人真的是可以被憋死的,崇祯的的确确是被努尔哈赤给打败的,如果他不进攻山海关,那大明朝也不会将所有财力都用在建设宁锦防线之上,没有如此大的财力问题,那崇祯也不会向老百姓守那么重的税,也就不会出现后来李自成造反的事情。至少可以延迟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努尔哈赤是大明朝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