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善长已功成身退且年过古稀了,为什么还会被朱元璋诛九族呢?
创始人
2025-06-27 14:02:14
0

李善长,为朱元璋打天下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实乃大明开国功臣。他有智慧有谋略,还料事如神,为什么就没有料到自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呢?

三少以为,李善长是高估了自己。

李善长心胸狭窄待人苛刻,得罪了不少人

人总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李善长也一样。作为大明开国功臣,李善长豪无疑问是名副其实的。但是,他也有性格缺陷。《明史》说:

“外宽和,内多忮刻”

这说明李善长外表看上去很温和,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而内心却狭窄。

同在朝廷共事,同僚之间难免会有些小摩擦,这个是很正常的事。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不经意地,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就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两人,还给他们二人带来了灭顶之灾。最后,李饮冰惨遭被割乳身亡,杨希圣惨遭黥面劓鼻之刑。

公元1368年,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罪,他私下要求御史大人刘基放过李彬。刘基没有同意,在请示太祖朱元璋后,刘基依法判斩,并杀了李彬。至此,刘基算是与李善长结下了梁子。

后来,李善长多次在皇帝面前上奏刘基专,还鼓动其他的大臣一起弹劾刘基。更过份的是,在公开场合,李善长还辱骂刘基。终于,这个大明神童出生的刘基,在朝廷待不住了,被迫告老还乡。

刘基,字伯温,明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李善长受胡惟庸案的牵连

在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政权,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动了四大血案。其中胡惟庸案前后诛杀3万余人,牵累之人不计其数。

胡惟庸,本来与朱元璋没什么交集。受同乡李善长的举荐,胡惟庸从宁国知县一步一步爬到了丞相的位置。以胡惟庸和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僚集团,逐渐壮大,甚至有了威胁皇权之嫌。

这无意中,造成了李善长与皇帝之间的隐患,也为李善长后来被杀埋下了伏笔。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朱元璋砍了头,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是,李善长的头仍然还在他的脖子上,他仍然还像从前一样在朝廷为官。

之后,他的傲慢的心,却慢慢地显露出来了。

也许,在血雨腥风的胡惟庸案中,3万多生命的凋零,使李善长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哪里是自己与众不同呢,不过是朱元璋一时忍住手,想给你一个求生的机会罢了。

李善长不仅没有感激皇帝的不杀之恩,反而日日倨傲自大。这使朱元璋对他,渐渐有了反感的心。

李善长恃宠自纵,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说在胡惟庸案中,砍了李善长的头一点都不冤枉。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又是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力荐的,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之子李佑,还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这些加起来,砍十个李善长的头都够了!可是呢,李善长的心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蒙蔽了,一点都不感恩皇上留下自己脑袋的情分!

1385年,有人在明太祖面前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而且证据确凿。这一次,明太祖再次下诏书免李善长一家之死,只将他们安置在崇明。

照说,劫后余生的李善长应该对朱元璋千恩万谢。不知道为什么李善长并没有表示感谢。作为皇帝的朱元璋郁闷极了,因而怀恨在心。

早在公元1376年,朱元璋将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就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并授李祺为驸马都尉。

因为李祺为功臣之子,又是朱元璋长婿。所以,李祺常常会被委以重任。遇到地方有水旱之灾,朝廷都会派李祺前往振济。李家受宠显赫,当真令人羡慕。

在临安公主大婚一个月之后,明太祖因病报佯,十多日竟未能上朝。作为儿女亲家兼国家重臣的李善长,居然没有来问候皇帝!这一反常的人之常情,遭到了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等的上疏。

皇帝一听,当然很生气,这也太不把他这个亲家皇帝放在眼里了。于是,朱元璋找了个理由,治了李善长的罪,又削了他的年禄一千八百石。

大明功臣李善长魂断大明

在胡惟庸案之后,虽然李善长的小命还在,其实他的地位已经危危可及了。他在朱元璋心里留下的阴影,以及他在朝廷里得罪的不少人,日积月累下,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小股敌人。

那些曾经被李善长打压的大臣,时刻都盯着他在,只要有个风吹草动,他们一定给你整出点什么来。

1390年,70多岁的李善长在明太祖面前,多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此举引得朱元璋大怒,命人将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是在胡惟庸家做事。在严厉的审问下,丁斌供出李存义过去与胡惟庸有过交往,也供出了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的某些往来。

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这时候也站出来,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曾经互相有过贿赠等等。

再后来,又有人上告朱元璋,在蓝玉案中,李善长匿而不报。一时之间,朝廷的大臣们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

这些证据的真实程度,当然值得仔细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李善长对于胡惟庸谋反一事是知情的。

李善长作为皇亲国戚,朝廷的重臣,明明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是何居心呢?

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76岁的李善长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他的妻女弟侄70多人。

据说,之前朱元璋有赐给李善长免死金牌,难怪李善长一直都这么居功自傲!

君要臣死,你还能活?

朱元璋早就在这个免死金牌上写了一句话“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

谋反是大罪,怎么可能免死呢?

鲜花说:

做人要低调,低调,低调!

是不是皇亲国戚,都要低调!

有没有免死金牌,都要低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曹魏集体防不住司马家篡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曹魏宗室势力衰落: 曹丕的打压政策:曹操...
原创 彭...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
原创 “... 只要是一提起秀才,那一个个清贫却又自命不凡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满嘴“之乎者也”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显得...
原创 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致力于北伐的诸葛亮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的死,对于曹魏来说也是松了一口气,...
原创 康... 康熙执政时期重用过的7位汉臣,均有一番政绩,也大多得以善终 世人皆知康熙是清朝最著名的帝王之一,在他...
原创 陈... 世人皆知陈桥兵变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宋朝的重要时刻,却不知在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开封城内...
原创 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彭...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隋朝第二位皇帝,以其复杂多变的历史形象,一直为后人所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