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50年,得益于此人,堪比郭子仪
创始人
2024-11-01 04:04:18
0

原标题: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50年,得益于此人,堪比郭子仪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李晟是唐代的中兴名将,他一生为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神策军的偏见,论者多回避李晟与神策军的关系,这就不能揭示李晟政治生涯的全貌,也难以对其一生作出中肯的评价。

一、少年时成为万人敌

李晟,字良器,甘肃临洮人。他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晟于开元十四年(726)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军伍的家庭。他从小受家风的熏陶,不仅“性雄烈,有才,善骑射”,而且胸有大志,十分好学,喜读“吕、张、孙、吴之书,慨然有经邦济物之志”,这为他此后投身军旅以身报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晟十八岁从军河西,隶属于节度使王忠嗣麾下。在作战中,他“勇敢绝伦”,武艺高强。一次,唐军攻打吐蕃的一个城堡,有一骁将在城头拒守,士卒伤亡颇多,“忠嗣募能射者射之,晟乃引弓,一发而毙,三军大呼。忠嗣厚赏之,因抚其背日:“此万人敌也'。”从此,他以“万人敌”的称号蜚声河西。

由于他屡立战功,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大历年间,“代宗征之,以左金吾卫将军为神策军兵马使”。进入神策军,是李晟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正是在供职神策军期间,他才由一个不大知名的中级将领而一跃成为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可以说,李晟的政治生涯是与神策军密切相关的。

二、神策军初露锋芒

神策军自大历年间扩编后,兵力有很大增长,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李晟进入神策军,正是这支军队刚刚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时。

大历十四年(779)十月,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分三路进犯剑南,连陷数城,“三川震恐”。德宗诏令李晟率神策军四千、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邠宁等军五千往援。

“晟乃逾漏天,拔飞跃,廓清肃、宁三城,绝火渡河,获首虏千余级”。迅速击退吐蕃的进攻。在这次战役中,李晟率领神策军初试锋芒,为保卫剑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唐王朝边境安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自为留后,奏清朝廷认可。德宗有志削藩,扭转安史之乱以来河朔三镇跋扈自专的积弊,因而坚决不准。于是,李惟岳与魏博田悦、淄青李正己、山南东梁崇义串通一气,联兵叛乱。

是年五月,田悦率军数万进围泽潞辖地邢州和临洺。德宗“诏以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略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救临洛”。李晟受诏,立即率军出发,到前线后,他首先与河东大将李自良、李奉国密切配合,击退田悦援军,使马燧等顺利地全歼田悦双冈守军万余人,从而扫清了通向临洺的道路。

接着,与诸军一道,攻击田悦亲自率领的围困临洛的魏博主力。史载“悦悉众力战”,“诸军皆退,晟引兵渡洺水,乘冰而济,横击悦军。王师复振,击悦,大破之”。遂解临洺、邢州之围。随后,又与诸军合兵,大破“悦军于洹水”,迫使田悦败回魏州,从而使河北战场的形势出现了有利唐军的重大变化。

总之,李晟在进入神策军后的短短几年中,无论抵御吐蕃的侵扰,还是讨伐藩镇叛乱,都一往无前,屡立奇功。不过,李晟职任神策军兵马使,他所统辖的仅仅是神策军的一部。李晟成为神策军的最高统帅,从而成为唐王朝所倚赖的主要人物,则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朱泚之乱中。

三、平定叛乱收复长安

建中四年十月,与河朔三镇联兵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进围襄阳,东都告急。德宗令泾原兵五千驰援。泾原兵途经长安,因京兆尹王翃以劣食犒军而发生叛乱。时“朔方、太原之众,远在山东;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禁卫空虚,乱军猝发,无以御之,德宗仓促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

乱军拥立前泾原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占据了京城。这时,李晟所部神策军正在河北清苑与朱滔、王武俊叛军对峙。接到德宗的告难诏书,他老泪纵横,立即拔军回援。至关中,屯东渭桥。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亦从河北前线回军勤王,已于礼泉大破朱泚叛军,解奉天之围。正当诸军准备收复长安、破敌指日可待之时,却发生了李怀光之乱。形势急转直下。

兴元元年(784)春,李怀光因朝廷赏赐不均而叛,迫使德宗南逃梁州(今陕西汉中)。这时,朝廷所倚赖者,唯有兵员寡少、粮草不继、处境十分困难的神策军了。在这关系唐王朝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李晟受任为“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神策军节度、鄜坊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京畿、渭南、渭北、商华等州兵马副元帅”,担当起神策军和京畿诸军统帅的重任。

他以超人的胆略,杰出的指挥才能,团结将士,克服困难,终于扭转战局,全歼叛军,使唐王朝转危为安。

首先,李晟计挫李怀光兼并神策军的阴谋,保全了自己的军队。

李怀光解奉天之围后,驻军咸阳,李晟屯军东渭桥。李怀光企图鲸吞神策军,“奏请与晟兵合”。德宗不明真相,应诺了他的请求。李晟只好移军,与之联营。但是,李怀光“坚壁八十余日,不肯出军”,反而暗与朱泚勾结,反状已见端倪。李晟警惕性极高,“惧为所并,乃密疏请移军东渭桥,以分贼势”,但未得允许。

他急中生智,借一出使宦官途经神策军营之机,诈令部下说:“奉诏徙屯润桥”,遂“结阵而行,至渭桥”,脱离了危险。而同时与朔方军联营的鄜坊节度使李建徽和神策将阳惠元所部,由于缺乏警觉,均为李怀光所并。

其次,李晟积极地进行部队的扩编和对敌军的瓦解。

李晟最初回援奉天时,包括易定节度使张孝忠拨给他的“锐兵六百”仅四千人,兵员寡少。但他“善于抚御,与士卒同甘苦,人乐从之,旬月间至万余人”。时神策将刘德信率千余人由中原战场撤还,亦屯东渭桥。刘德信素骄骞不法,军纪败坏,李晟“因德信至营中,数以扈涧之败及所过剽凉之罪,斩之”,遂并其众,“军势益振”。

这时,在京畿的还有留守奉天的戴休颜军、邠宁韩游环军、华州骆元光军以及屯驻蓝田的神策军尚可孤部。李晟加强与诸军的联系,众皆愿“禀晟节度,晟军大振”。在此情况下,李晟改变从前对李怀光“卑词厚币”的态度,他写信给李怀光讲明利害,令其“破敌迎銮,以掩前过”。李怀光执迷不悟,士卒不满,“颇多携贰”;他起初与朱泚勾结,这时二人又发生矛盾,加之“糗粮且尽”,因“掠泾阳、三原、富平,自同州往河中”而去。

行至三原,神策将孟涉、段威勇“拥兵三千余人奔归李晟”。李晟又使大将莫仁擢“以步兵七千袭怀光辎重,骑将阳重问等五千余人悉来归附”。通过这一系列措置,李晟不仅极大地壮大了神策军的势力,并且卓有成效地瓦解了李怀光叛军,拆散了他与朱泚的联盟,从面初步扭转了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为最终平定这场叛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再次,李晟积极稳妥地解决了部队的粮草问题。

当时,李希烈割据淮西,隔断了江南漕运,神策军“刍粟未集”,李晟“乃令检校户部郎中张彧假京兆少尹,择官吏以赋渭北畿县”。兴元元年四月,他受任为副元帅后,又奏请德宗同意,“于畿甸率聚征赋”。

由于神策军军纪严明,“史民乐输,守御益固,由是军不乏食”。这就为最终平定叛乱、收复京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至此,盘据长安的朱泚叛军完全孤立,收复京城的时机基本成熟。李晟召集将佐,研究攻打长安的计划。有人建议:先攻拔外城,据有市区后,再夺取城北的官阙。李晟认为,长安城内“巷陌隘狭,间以居人”,两军交战,百姓不免伤亡,因而否定了这个意见。

他根据朱泄军队主力“皆在苑中”的情况,制定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皇宫、再及全城的作战方案,以求“宫阙保安,市不易肆”。

兴元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夜,攻打长安的战役打响了。经过三天激战,击溃泚军,一举收复了京城。这样,风雨飘摇九个月之久的李唐王朝,终于转危为安,重新稳定下来。李晟因功“拜司徒兼中书令”,“改封西平郡王,加食实封至一千五百户”,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中兴名将。

四、重建神策军影响深远

在平定朱的动乱中,神策军之所以能够独撑危局,奋力勤王,除了李晟的正确指挥,陆贽、浑城等人的密切配合外,还与他一贯严格治军有直接的关系。

1、李晟坚持以封建的忠君思想训育部下。

他曾经说:“魏征能直言极谏,致太宗于尧、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明确表示出愿以魏征为榜样,为改善封建政治、维护中央集权终生奋斗的强烈愿望。

建中四年(783)十月,他刚刚得到泾师之变的消息,就召集将士说:“天子播越于外,人臣当百舍一息,死而后已。”遂拔军驰援关中。李怀光谋叛,德宗南走梁州后,他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以大义奋激人心,卒无离叛者”。应当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的忠君思想虽然并非先进阶级的思想,却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的有力思想武器。

李晟坚持以忠君思想灌输部下,激励神策士卒为维护封建皇权而斗争,就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从而统一了部队的思想。史言是时“李晟内无货财,外无转输,以孤军而抗剧贼,而锐气不减,徒以忠义感于人心,故英豪归心”,是符合史实的。

2、李晟还要求将士有严格的军纪。

史载他率军驰援关中途中,“军令严肃,所过樵采无犯”。与李怀光联营时,“怀光军辄虏驱牛马,百姓苦之;晟军无所犯”,对此,李怀光颇为忌恨,他施展权术,表示要把自己掠夺来的财物分给神策军一些,被李晟婉言谢绝,攻打京城时,他下令;“五日内不得辄通家信,违令者斩。”后尚可孤部下有人擅取泚军马匹,李晟部将高明曜虏敌军中女妓一人,司马伷取敌军马二匹,李晟“皆立斩之”。

由于赏罚分明,军纪整肃,所以神策及诸军攻打宫苑时,“九市三条,无辍市之警,无秋毫之犯”,“都人不知,军令肃如也”。这在封建时代的军队中是不多见的。严明军纪,是神策军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始终统一行动,并能够得到京畿广大人民支持,战胜叛军的重要原因。

李晟本人生活简朴,与将士同甘共苦,给神策军将士以积极的表率作用。《奉天录》卷2说他“与士卒同甘苦;家无私蓄。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寒不备裘,军气益盛”。《旧唐书》卷133本传云;“时转输不至,盛夏军士或衣裘,晟亦同劳苦。”这无疑对士卒是很大的激励。

3、重建神策军

神策军自大历五年代宗诛杀鱼朝恩后,就不再由官执掌,而由皇帝直接统辖。这是因为,无论代宗还是德宗,都不满宦官的专横跋扈,力图摆脱宦官的掣肘而有所作为。代宗大历后期对魏博田承嗣的征讨,德宗即位初改革税制,实行两税法以及对河朔三镇和山南东道梁崇义叛乱的讨伐等,都表明这一点。

李晟进入神策军及其主要活动,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封建政治的局部刷新,为李晟在政治舞合上的充分表演提供了现实的有科条件。在李晟的严格训育下,神策军成为一支具有统一思想和严明军纪的英勇善战的武装力量。

神策军之所以在中唐历史上为反对藩镇割据和吐蕃入犯、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起到显著的作用,从而在客观上保护了社会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封建皇权积极扶持的结果,但与李晟的辛勤培育也是分不开的。李晟为神策军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再造社稷”的中兴名将。

朱泄之乱平定后,唐与吐蕃的关系一度紧张,李晟因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副元帅,主持西线战事,防遏吐蕃。这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像过去那样,亲临前线,出生入死,多次击败吐蕃的侵扰,迫使吐蕃“数遣使乞和”。

贞元三年(787),他因德高望重受到统治者的猜忌,被解除兵权。神策军亦重新交由宦官执掌。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离开了人世,时年六十七岁。

李晟虽然去世,但他辛勤培育的神策军却不断发展壮大,贞元、元和之际,达十五万人,成为唐后期中央政权所倚依的主要武装。不过,在宦官的统领下,神策军日益向其反面转化。尤其是穆宗以后,随着封建政治的日趋腐朽,神策军的成份也有较大变化,“长安奸人多寓占两军,身不宿卫,以钱代行,谓之纳课户”。军纪也日益败坏,战斗力不断下降。

唐末,神策军曾与叛镇多次交锋,屡屡败北。这不仅与中唐时期神策军屡战捷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愈益显出李晟对神策军的发展做出的可贵贡献。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神策军碑#

相关内容

原创 ...
据环球时报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拘留,其女儿莎拉发声。莎拉当...
2025-03-25 21:11:23
原创 ...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抓并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后,在菲律宾国内出...
2025-03-25 11:09:27
哈马斯政治局11人已被打死...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以色列军方23日宣布,又打死一名巴勒斯坦伊...
2025-03-24 22:14:06
喝茶养生主要喝什么茶?
——解码六大茶类的养生密码与科学依据 一、六大茶类的养生图谱 (...
2025-03-24 13:09:26
原创 ...
2025年3月,香港首富李嘉诚因计划出售巴拿马运河两个关键港口在内...
2025-03-24 12:18:18
一句“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继一位在社交平台经营“亚亚在台湾”账号的大陆配偶遭检举发表“不当言...
2025-03-24 12:11:29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
旷世奇才蔡邕:命运多舛逃12年... 原标题:旷世奇才蔡邕:命运多舛逃12年,听琴辨杀机,因一声叹息丧命 众所周知,...
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 原标题: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在哪?谈家桢:有人认为这是统战需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