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有出色的人才,他们会胜过自己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中取得巨大的成就。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乱世,特别是在战场上,如果没有点真本事就只能被淘汰。在我国的现代史中就有很多例子,像杨得志与李聚奎,有着相同的军衔,职务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两个人存在上下级。
解放时期,杨得志就在部队中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比如司令员之类。抗美援朝的时候,杨得志担任着指挥官。革命时期的李聚奎,一直都负责后勤工作,所以在名气与功劳方面,是比不过杨得志将军的,当然建国后职务也没有杨得志高。
可当杨得志在见到李聚奎时,还得称呼他首长,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在红军时期,李聚奎的职务比杨得志高,李聚奎是师长而杨得志只当了团长。不过两个人还是一起并肩战斗指挥过多场战役。
不过在人民军队中像杨得志与李聚奎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抗日爆发后,红军进行了改编成为了八路军,而八路军中的有三位师长分别是林帅,贺老总以及刘帅。如果从当时的职位来看,他们没有高低之分,也都是八路军中的师长,军衔则都是中将。
不过这个中将不是我党给的,而是蒋介石颁发的,因为国共合作之后,一起对抗日军,所以蒋介石就对八路军的高级将领进行授衔。
不过有一点大家都清楚,那就是这三位在抗日期间是中将师长,可是在建国后他们都被授予了元帅。如果论军衔的话,他们三个没有高低之分,可要是讲职务的话,那么林总得要比其他两位将军高一些。
不仅如此,在八路军中的三位副师长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分别是徐帅,聂帅以及萧克,当时蒋介石给予这三位将领的军衔分别是中将与少将。其中萧克则是中将,其他两位是少将。从这里看出,萧克的军衔比徐帅与聂帅都高一些,然而到了建国后,萧克不管是军衔方面还是职务方面都没有徐帅与聂帅的高。
1955年徐向前与聂荣臻都被授予元帅,萧克则是上将,这其中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也许很多人会疑惑了,抗日的时候,萧克就已经是中将了,其他两位也不过是少将,为什么建国后萧克会同聂帅与徐帅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实际上这里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时期,而萧克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担任过野战军中的重要指挥,也没有担任过司令员之类的职务,所以在战功方面也就不如其他两位,这也就让他失去竞选元帅的资格。
还有一点就是,红军时期他也不是某一军中的代表。也许很多人会说,红军时期,萧克将军可是红二军的副总指挥,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代表红二军,因为贺老总可是比他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还是红二军重要的指挥者。
至于徐帅虽然是129师副师长,可他在红军时期却是红四军的代表,聂帅在解放时期又是野战军中的司令员,还在各大战场中取得优秀的战绩。所以他们两人的成就要比萧克更大一些,这也就是徐帅与聂帅能够在建国后被授予元帅的原因之一。
在经过这样的对比之后,大家就会发现曾经都是副师长,可是在建国后,军衔职务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过这些也都不是特别让人奇怪的地方了,毕竟这其中都是有原因的,而中央会给予他们不同的职务与军衔,也是根据他们之前对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而得出的结论,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让每一位为国家奉献的将领,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