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新思想与旧思想交融更替,因此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婚姻与恋爱自由的矛盾了。因为很多家庭刚出封建社会走出来,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允许子女自由恋爱,而“婚前同居”更是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民国时期却有一名奇女子和2个男人同居了。
这名奇女子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其大名,此人正是丁玲。丁玲1904年出生于湖南临澧佘市镇高丰村,她原名叫蒋伟,丁玲是她的笔名,丁玲从小就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14岁那年丁玲考入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
1922年丁玲赶往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丁玲也积极的投身到了革命中。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初来北平的丁玲在一次聚会上结识了青年才俊胡也频。
胡也频喜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同时也是一个著作颇丰的作家,曾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丁玲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与此同时这一年的丁玲因为亲弟弟的夭折而悲痛不已,正需要一个人来安慰,而胡也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胡也频对于丁玲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有一次丁玲离开北平要回湖南老家一趟,胡也频害怕丁玲再也不回来了,他竟然借了钱一路颠簸的追到了湖南,当蓬头垢面得到胡也频出现在丁玲面前的时候,丁玲紧扣的爱情大门在这一刻向胡也频敞开了。
可是正当两人打得火热的时候,丁玲和另一名才子冯雪峰邂逅了,当时冯雪峰在北大图书馆自习外日语,丁玲心里直嘀咕,她一直认为学日语的年轻人都是很英俊很时尚,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看上去却像一个乡下人。
然而丁玲和冯雪峰一攀谈,却发现对方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无论谈文学、谈时事对方都能说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引起丁玲对冯雪峰的印象大为改观,冯雪峰也很欣赏丁玲的才华,于是两人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并渐渐生出特殊的感情来。
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这使她十分的苦恼,为了解决这一苦恼,性格开朗的丁玲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一起在西湖旁找个房子3个人同居在一起。没想到冯雪峰和胡也频居然也同意了。只不过没过多久胡也频便再也坚持不住了,找到好友沈从文一顿倾述,最终才再次返回西湖,他不愿意就此放手。最终冯雪峰也离开了杭州,丁玲眼见着冯雪峰离去心如刀绞,最终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最终胡也频和冯雪峰都没能和丁玲修成正果,胡也频于1931年2月7日被捕牺牲,胡也频去世丁玲最初的爱情彻底完结,后来冯雪峰回来找过丁玲,想要安慰她,只不过此时的冯雪峰也已经有了家室,两人相伴无言,唯有眼泪。至于丁玲后来的两段婚姻,已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