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可惜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他后来贪得无厌、作威作福的一面,殊不知他开始也是屌丝一枚,最后逆袭上位!
1、幼年丧母又丧父孤苦无依仍读书
和珅姓什么?这不是废话,和珅姓和啊。和珅还真就不姓和,他是满族正红旗人,和老舍是一个旗的。人家姓钮祜禄氏,原名叫善保。母亲在和珅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钮祜禄常保担任福建副都统,在和珅10岁的时候去世,留下7岁的弟弟和琳。按道理说,家里还有点钱,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可是父亲的小妾卷着家产跑了,自己和弟弟和琳被扫地出门,孤苦无依。不幸的童年,不知道这小哥俩心中是否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由于祖上的荫功,和珅可以在咸安宫读书,学习文化知识,父母虽然亡故了,但有叔叔的接济,日子勉强过得下去。而这咸安宫可不是一般的学校,主要是那些大清国高干子弟读书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后备干部学校。所以和珅读书时的苦难伴随着运气同期而至。
2、小小年纪隐忍不发咸安宫时来运转
在咸安宫读书的时候,大清国的高干子弟顽劣不堪,欺负一清二白的和珅,他们写了一首打油诗,辱骂老师,署上和珅的名字,然后向老师报告。老师问也不问,直接把和珅拖过来打。和珅竟然不争辩,忍着痛,忍着眼泪,更忍着委屈。那一下又一下的教鞭,打在和珅的身上,不仅打出了和珅的斗志,更打掉了他心中的正义。或许他知道,现在自己无权无势,屌丝一个,怎么斗得过这些纨绔子弟和这些势利眼的老师?他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等着机会上位,等到炙手可热的时候,就没人再敢欺负自己了。和珅确实聪明,又用功。自学汉语、藏语、蒙语,最后十分精通;刻苦临摹乾隆皇帝的书法,可以以假乱真;研读儒家经典,孔孟之道烂熟于心。
机会终于来了。在咸安宫里,经常有个老头子在那里瞎转悠,不为别的,是为自己找个合格的孙女婿。这老头来头可不小,大学士英廉,当过户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民政部长,有钱又有权。谁能被选中,飞黄腾达自是不在话下。果然,和珅脱颖而出,被英廉看好,成为了当朝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婿,年仅18岁。更重要的是,这英廉深受乾隆信任,儿子儿媳妇早死,只留下了唯一的孙女。从此的和珅凭着自己的才能和英廉的照顾,几乎顺风顺水,平步青云。
3、才干卓越受重用贪得无厌被赐死
不要以为和珅只会溜须拍马,其他事情什么都不会,否则他是不可能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领导们可精明着呢,那些只会吹的天花乱坠却不能干事情的人最多做个跳梁小丑,取乐罢了,不会委以重任的。话说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他想办“千叟宴”,大致就是召集天下老人一起吃顿饭,显示大清朝廷的好政策。可是皇家宴会礼仪多,等到开吃的时候饭菜都凉了,这就尴尬了。和珅说:“皇上我有办法可以搞定。”什么办法?和珅也真是聪明,千叟宴大家吃火锅嘛,气氛好,饭菜不冷,房子里还暖和。既显示了皇恩浩荡,也让全国各地来赴宴的老年人吃的开心,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如果诸位是乾隆,你赞赏和珅不?
凭着乾隆的宠幸,和珅身兼数职,位极人臣,权倾天下。收受贿赂,贪污腐败,就连地方进供的物品都雁过拔毛。更绝的是,和珅做生意,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对好多的行业进行垄断,就好比把今天的石油、电力、通信等行业抓在手里,这样岂有不富可敌国的道理?等到做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死了,嘉庆皇帝终于掌权,赐死和珅,抄没家产,经过折算,大约相当于整个国家15年的财政收入!真是空前绝后!古今第一大贪官的名头也是不冤!
4,绝命诗暗藏玄机数年后一语成谶
嘉庆皇帝赐给和珅三尺白绫,50岁的和珅自尽,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字面的大概解释是:我活了50岁,今天就要死了,等到下一次天下发大水的时候,我就要投胎转世。就在和珅死后几十年,黄河大水,慈禧太后出生,最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祸害大清!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
几百年来不乏想要参透其中玄机的文人骚客,却都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或许这只是文人和珅死前对自己一生功过是非的总结,或许这其中确实蕴含着难以直言的深意。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动物,向一个多面体,有时候看到了这一面就忽略了其他的面,要想猜准一个人的心思是多么难得事情。后人只记住了那个权倾天下、贪得无厌的和中堂,却忘记了那个曾今也是一清二白、为自己前途担忧拼搏的屌丝—钮钴禄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