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胤祥被封和硕怡亲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清末他的后代如何?
创始人
2025-06-25 22:32:38
0

有清一代,若要问最受皇帝恩宠的兄弟是谁?想多数人会回答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的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

十三爷允祥,为了四哥雍正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铁帽子王”。

但是,后来的继承者们仿佛中了一个魔咒,竟然很少有人活过60岁……

允祥死后,雍正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允祥可以用“胤”这个字。

死后得到这个待遇,也就只有十三爷了,毕竟,为避雍正皇帝嫌,那些皇兄皇帝,无人可以得到这个待遇。

十三爷的后代,最后怎样了?清末还是王爷吗?

1、“铁帽子王”胤祥的继承者们情况如何?仿佛中了“魔咒”

正史也好,电视剧也好,十三爷胤祥,无疑是被极大认可的。

如果没有十三爷,雍正能不能上位,很不好说;就算上位了,能不能做稳当,也很难说。

雍正幸运的是,十三爷虽然不是一个母亲的弟弟,但对雍正的扶持和帮助,真的是无人能及。

因此,在雍正当了皇帝后,封胤祥为“怡亲王”,后被赐为“铁帽子王”,这是大清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封了铁帽子王,就意味着世袭罔替,爵位世代可以往下传。

(2)第二代怡亲王:弘晓。

1730年,十三爷死了,雍正悲痛不已。

不久后,雍正宣布:“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这话威力太大了,各种赐予怡亲王的恩典,后代不可以随便减掉。

弘晓其实是十三爷的第七子,为什么他可以袭父亲的爵位呢?

因为他是嫡出!嫡出并且健在的,只有老四和老七,老四弘晈被封宁郡王。

看来,雍正看老七侄子更顺眼一些。

弘晓非常的聪明好学,能文能武,能写诗,很喜欢读通俗小说。

1739年十一月,弘晓开始管理藩院事务。1740年,任正白旗汉军都统。这就是最辉煌的时刻了。

只是,弘晓在1742年三月---1743年8月间,职务全被撸了。

从此以后,弘晓就成了没有实权,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闲散王爷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晓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57岁。寿命不长,但比自家的老爷子寿命长13岁,

(3)第三代怡亲王:永琅

老爹弘晓死了,永琅接了老子的王爷封号。

永琅在家里排名第二,不是嫡出的儿子,但老爹死的时候,嫡出的大哥已经死了。因此,怡亲王的爵位落到自己头上了。

永琅在乾隆朝还是做了一些事,担任了不少职务的,1766年,20岁时就担任了镇国将军。1772年担任了头等侍卫。

看得出来,此人还是很受乾隆认可的。

1778年,老爹挂了,永琅继承了怡亲王,这就是第三代怡亲王了。再后来,永琅先后担任过镶黄旗、镶蓝旗、正蓝旗都统。

1799年,永琅死了,年54岁。(没有过六十岁)

(4)第四代怡亲王:奕勋[yìxūn]

这个不是永琅的儿子,而是长孙。

因为,第三代怡亲王死的时候,两个儿子已经死了,因此,隔代将王位传给了奕勋。

奕勋[yìxūn]生于1793年,世袭爷爷的爵位时,仅仅6岁。

但这一脉命薄,1818年,奕勋去世了,仅仅25岁。

好在,死去时,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5)第五代怡亲王:载坊

父亲死的时候,载坊仅仅两岁,他继承了第五代怡亲王。

谁能想到,仅过了三年,第五代怡亲王在1821年去世了,年仅5岁。

说起来,简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难道,“怡亲王”这帽子有毒吗?

为何从第一代开始,就没有超过60岁的?

(6)第六代怡亲王:载垣(yuán)

5岁的哥哥死了,5岁的弟弟载垣(yuán)就此接了怡亲王的位置。

这个就比哥哥的命硬多了,而且,绝对是朝廷之重臣,先后担任正蓝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汉军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阅兵大臣、十五善射大臣和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等职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还陪着咸丰一起到了承德。

咸丰死后,成了顾命八大臣之一。

这一段历史,我想很多人都知道。

最后,慈禧和小叔子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载垣被关了起来,夺了爵位,赐予自尽。

也就是说,第六代怡亲王翻车了。

自然,其后代无法享受爵位的世袭。

那么,是不是怡亲王就断代了?非也非也。

(7)第七代怡亲王:爱新觉罗·载敦

前面说了,第二代怡亲王有个哥哥,叫弘晈,当时被封为宁郡王。

如今,弘晓那一脉没继承人了,因此,十三爷的四儿子弘皎,有不少后人,其中一个叫爱新觉罗·载敦的成了怡亲王的世袭者。

不管怎么说,老十三这一脉的继承没断。

这个载敦的政务能力还不错,在光绪第二年起,载敦担任了各种重要的职务,多达三十多个,还被封为镇国公。

1890年,载敦去世了,年63岁。

这是九代怡亲王中,唯一超过60岁的人。

(8)第八代怡亲王:溥静

看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和溥仪一辈的。

不过,此人生于1849年,接任怡亲王爵位时,已经42岁了。

在那个年代,溥静还是很被重视的。

但是,义和团起义的时候,因为庇护义和团,支持“剿洋人”,到最后,八国联军入了北京城后,怡亲王的命运开始改变。

为了平息洋人的怒火,后来,溥静被革去官职,甚至交到宗人府圈禁。

哪里受过这等屈辱?

心情烦躁,急血攻心,溥静在1900年去世。

溥静去世后一年,慈禧宣布,革去爵位。因此,溥静的后代是没有机会去世袭怡亲王的爵位了。

溥静死的时候,51岁。

看出来了没有?前八任怡亲王,只有一个过六十岁,就像被人施了毒咒一般。

2、末代怡亲王的命运如何?

末代怡亲王,就是第九代怡亲王了,他是溥静的侄儿,爱新觉罗·溥耀之子-----爱新觉罗·毓麒。

末代怡亲王出生于1900年,他出生的那一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

他两岁的时候,世袭了祖宗流传下来的怡亲王之位。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爵位。

1908年,溥仪登基,进入宣统元年了,而爱新觉罗·毓麒开始被举办世袭的仪式。

仪式当天,大人们忙着办仪式,小家伙跑得不见影了,干什么去了?看电影。没错,那个年代,电影刚进入中国,皇亲贵族可以看到不多的电影。

12岁的时候,爱新觉罗·毓麒知道一些事情了,但是,大清没了,第九代怡亲王,就成了一个“代号”了。

除了满清圈子还多少认这个封号,全国上下没人认了。至于所谓的荣华富贵、福利俸禄也就没了。

生活还要继续,末代怡亲王该怎么过?

还好,怡亲王府还有一些古董,还有一些珍藏,于是,贩卖古物得两个钱过日子,成了爱新觉罗·毓麒的主要生活方式。

话说,落魄的贵族活得还不如穷人,此话不假,因为穷人可以适应穷日子,富人很难。

末代怡亲王日子过得一般,但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定期换个三瓜两枣,不成大的问题,日子还是凑和得过去。

别说,这末代怡亲王虽然不讲究穿戴,可是很讲究吃喝,按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位美食家。

吃过一顿饭之后,哪好哪不好,说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偌大的家业没了,在乱世当个美食家,又有何帮助?

不过,得提一嘴,溥仪在日本人的怂恿和挟持下,北上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末代怡亲王本来有机会去做臣子,换一口饭吃的,此人愣是没去。也没有在后来的汪精卫主持的日伪政府里去任职。

总之,战乱四起,小日本侵我中华,末代怡亲王依然过着没落贵族的生活,平淡而且平庸,后期还有些贫穷。

如果,十三爷有灵,看到自己的末代怡亲王混成这样,都会忍不住老泪纵横的。

1948年,离新中国建立不到一年的距离,末代怡亲王溘然长逝,年48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不倒的王朝,没有永葆富贵的家族,繁华几世,没落几世,仿佛是一次次的轮回。

第一代怡亲王允祥,自然是这一脉最辉煌的时刻,毕竟,除了皇帝,就是人家了。

而第九代怡亲王爱新觉罗·毓麒,作为末代怡亲王,他不是不想有作为,只是,适合他的土壤已经不在了,只能在平淡,甚至穷苦中度过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丨返乡当...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通讯员 田智松 陈燕利 “凌晨五点的茶山,茶农佝偻的脊背在晨光里起伏,采茶工指尖...
原创 三... 有人说,爱情就像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其实诸位不知,东汉末年豪强群起,三国鼎立,血雨腥风,还真...
【“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 “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中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初或者更早以前的石器时代。然而,回望以礼制作为社...
原创 日...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有个邻居叫做日本,都说邻居应该守望相助才对,但是日本这个邻居显然并不这么想,从古...
原创 一...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的继承人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经过“斧声烛影”案后成功继承皇位,实际上就...
“简”述历史 “牍”懂中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钟毓峰 实习生 徐愉舒 十一月四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
原创 东... 说起了东汉大将冯异,确实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将军,他这个人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而且领军在外作战很少有失...
跟着“国宝”博览湛江 雷祖祠的屋檐高低起伏,曲线优美。吴东俊 摄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海滨公园对面。吴东俊 摄 ...
盛宣怀诞辰180年|中国第一家... 漫步在如今的上海外滩,人们欣赏着中外交融的万国建筑群,一百多年前外商银行几乎独踞外滩的历史记忆渐趋模...
原创 河... 河南发现朱元璋真实画像,朱氏后人保存600年,如今无偿上交 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真实样貌尚有存疑,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