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康熙帝连年征战。康熙一生平三藩、征葛尔丹、抗击沙俄和收复宝岛台湾,可谓千古一帝。也正是因为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库并不富裕,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雍正帝登基后铁腕执政,整饬吏治。他认为国库亏空是贪官造成,于是加大力度整顿吏治,他不像康熙帝那样仁慈,凡有犯者即革职抄家。
雍正为了抓廉政建设,对贪腐采取了高压手段,对贪官一查到底,根本不讲情面。同时,他又对廉政干部以“廉银”的形式,加以奖励。在他的努力下,吏治得到了极大的转变,财力也跟着得到了增加。雍正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了一些新政。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废除贱藉等。这些改革,不光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减轻了百姓负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的收入。
密旨的内容就是为乾隆皇帝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让他们尽心尽力为乾隆,为大清王朝效力。这四位大臣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在这道密旨中,雍正还运用了他的帝王之术,两位亲王是皇帝的叔叔关系不用说,把汉臣张廷玉放在了鄂尔泰之前,意思就是为了提高张廷玉的地位。雍正皇帝在康熙与乾隆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没有雍正,乾隆不可能轻易地掌握国家大局实现盛世,一直在位60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