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党政、党争跟政治制度有何关系?东林党的发展有何历史背景?
创始人
2025-06-25 18:32:14
0

明朝末年,党政的出现和东林党的产生与发展对明朝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并对明朝的历史结局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本文从对党政进行阐述入手,对东林党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

明代中后期的党政大多起源于士大夫党社的发展。党即是指明代末年士大夫阶级活跃的运动。而社多指一般读书人活跃的运动。

其中较为著名并对明朝产生较大影响的党社有东林党、复社等,其发展历史贯穿了整个明朝末年并对明朝的灭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明朝党政简述

通常而言,明代的党是指一般士大夫活跃阶级的运动,其产生与明朝自身的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明朝党政的出现主要与内阁权力的提升和京察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以下从两个方面出发,对明朝党政进行了分析。

其一是内阁因素。

从明代中期开始,内阁的权力不断提升并开始成为明朝政治的核心,内阁通过六部对天下的政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六部听命于内阁,但是明朝的监察机关,即御史大夫和六科给事中对内阁和六部起着重要的监察作用。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与以御史大夫为首的言官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并慢慢发展到了势成水火。

而以御史大夫为首的言官通常代表着一般士大夫阶级的舆论,因此大多得到人民的同情与支援。

因此,言官在朝中与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内阁的势力则相对削弱。

所以,内阁为了保持对六部的控制和对政令的影响,则不得不同言官相勾结,于是,则产生了党派。

其二是京察因素。

除此之外,明朝党政的产生与京察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京察是指明代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通常而言京察六年举行一次。以“四格”、“八法”为主要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四格即是指守、政、才、年,并按照其考察结果分为称职、勤职、供职,称职者可以得到升任外地重要官职的优先权。

而八法即是指酷、无为、贪、年老、不谨、有疾、才弱、浮躁。

凡是凡有八法的官员,明朝政府都会给予提问、降职、革职等处分,其中年老和有疾的官员则会退休。

八法在明代后期去除贪和酷变成了六法。四职与八法产生的初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考察官员并进行官员的升迁与降职,但是后来则成为了党政产生的重要背景。

不同政治理念、政治派别的士大夫通过京察进行残酷的党派倾轧与党派清洗。

对于同一党派、同一政治理念的士大夫,在京察中则多进行互相保护,例如考察官员是同一党派的士大夫,则多以“四格”作为考察结果。

而对于不同党派的士大夫,考察官则多以八法进行整治,迫使其降职、外调或者退休,从而打击不同党派的人士并使自己党派的士大夫可以渗透入该部门并取得权力。

二:东林党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

东林党是指明朝中后期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士大夫政治集团。

东林书院对东林党的诞生于有着重要的影响。1604年,顾宪成等士大夫修复了宋代的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人在此进行讲学。

他们在进行讲学的同时对朝政进行评论,并对朝政政治人物进行品评,这种行为在当时被称之清议,并开始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因此,朝中与在野的各色政治人物、东南城市的士大夫势力、还有某些地区的实权派开始以东林书院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派别,这个派别因与东林书院有着密切联系而被世人称之为东林党。

在明朝的政治过程中,与东林党政见不和的有内阁大臣方从哲、王锡爵等,这些政治人物通常被称为浙党。

除此之外,明朝中还有秦党、楚党、齐党、宣党等不同的党派。

在明神宗统治后期,明朝中期就开始有了的宦官专权现象现象达到了顶峰。

宦官统治着中央大权并进行残酷的统治,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导致了政治日益腐化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在魏忠贤专权时期形成了明代最大的阉党集团,与东林党对立的浙党、秦党、楚党、齐党、宣党纷纷依附阉党。

同时在争国本论、三王并封、建储之议、福王之国、挺吉案、红丸案、移宫等案中与东林党进行持续的倾轧与斗争。

在这之后阉党开始对东林党进行血腥的镇压与清洗。

1624年,东林党人因为弹劾魏忠贤而被捕,与此同时大量的东林党人被杀害、撤职、降职。

在这之后,魏忠贤又令人编写《三朝要点》,以之前的案件为斗争借口毁坏了东林书院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大批著名东林党人,如周起元、高攀龙分别被迫害致死。

除此之外,依附了阉党的浙党、秦党、楚党、齐党、宣党等党派人物,分别伪造东林党人恶名并列榜进行迫害,凡是列入该榜的东林党人生者追放、死者追夺。

阉党同时还撰写《东林点将录》一书,将著名的东林党人以水浒人物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名进行迫害,这些都导致了党政的不断恶化和对东林党的毁灭性打击。

直到崇祯帝登基、魏忠贤自缢而死和《三朝要点》被销毁,东林党人的势力又开始重新膨胀,并开始对浙党秦党、楚党、齐党、宣党等“阉党羽翼”进行持续性的清算。

这又导致了明朝党政的持续和政治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延续到了钱谦益、周延儒、温体仁之间的互相倾轧,并对袁崇焕的冤死与崇祯帝的自缢、明朝的灭亡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清兵占领北京、明朝灭亡之后,党政在南明小朝廷中仍旧进行着,如东林党人史可法与马士英等人的斗争,吴党、楚党的互相倾轧都导致了明朝小朝廷的快速灭亡。

三:结语

党政的产生与东林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明朝后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明朝的衰落和灭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明朝党政和东林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与分析,可以发现明朝后期的政治特点,并发现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阉党的跋扈与祸国殃民固然是重要影响,但是东林党人太过重视党派格局,并过于热衷清议而不重实务,在明朝面临重大危机的同时还存党派之见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作者陈全胜(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从天启、崇祯两朝之初,辽东局势的败坏,看东林党众正盈朝的崩溃

连东林党都不惧的崇祯朝首辅,斗天斗地斗大臣,却因弹劾宦官翻船

明朝灭亡与东林党的“偷税漏税”,没有工商税支撑的明朝很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两代人赚下家产!收藏艺术品的回... 许麟庐,新中国画廊鼻祖,“和平画店”创始人。许麟庐去世后留下字画估价达到20亿以上。许麟庐儿子许化迟...
原创 韩... 引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样定义文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不但是...
原创 雍...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康熙的儿子们为了继承大统,纷纷开始结党。最有实力的是太子党,八爷党和雍正的四爷党...
原创 刘... 刘邦我们都知道,是大汉的开创者。同时,我们也知道若是没有萧何,肯定也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 那么,刘邦...
原创 细... 十九、釜底抽薪 释义: 原指从锅底抽掉柴火。兵书中指不与敌人力拼,而从源头上切断补给,敌势自消。 演...
原创 一...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伤万师。”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是丢了街亭的马谡,...
原创 难... 导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四民——“士农工商”,商贾之家地位都不高,商贾之家的女儿想嫁到有地位...
原创 还... 要说这还珠格格中,谁是最大的赢家,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令妃,因为到了最后,她可是打败了皇后,而且她的儿...
原创 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从1945年8月中旬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开始改称为“人民解放军”;至1947年末...
原创 韩... 韩国首都的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大清皇帝功德碑”。它让韩国百姓感觉到耻辱,甚至还有激进分子在碑上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