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吴三桂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从古至今非常有名,虽然他在明朝与清朝的时候落了个里外不是人的名声,但由于他带领的关宁铁骑超强的战斗力,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在大清,都可以称得上是举足轻重。并且他以他一方诸侯的地位也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身为一个具备登顶实力的人,自然也不会为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而满足。后来他借着中央削潘的机会,找准时机发动了叛乱,并且随后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吴三桂的大军后来已经由云贵发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成为了皇帝。
吴三桂当时的势力可以说是非常顶峰了,想要夺取大清的江山还是轻而易举的。可就在吴三桂的大军如日中天的时候,马饮长江水的吴军突然停止了向前的步伐,让人感觉这这么一来,便失去了绝佳的事迹,后来导致整个军事行动的失败。单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想,是有点为他可惜。可为什么突然就停滞不前了呢?有三个原因,其一,清军这个时候已经集结好了军队。吴三桂本来只有一省之地,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扩大到大半江南,一方面是他的军事实力的确非常强悍。
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清军的准备还不充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着突然袭来的叛军,所以才出现了节节败退的情况。而在吴军抵达长江之时,清军通过前段时间的调兵遣将,这个时候就已经完成了集结,集结地就是长江沿岸,清军就是打算要在这一代打一场反击,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战局,让长江战场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所以说清军是不可能让吴军渡江的。其二,便是吴军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了。虽然吴军强悍,形势凶猛,但其必定是地方势力。
再加上占据的地盘扩大,留守地区和前线战场需要的兵力就会成倍的增加,这个时候的吴军已经有心无力了。再加上新占领地区,很多仅仅是名义上的占领,实际上的管理与经营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反对的力量,完全不可能为了吴军补充这么大的军备。刚吃下了一块肥肉,当然要让他消化消化。其三,吴三桂个人原因决策导致。吴三桂在起兵反清的时候,自己已经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了,再说当年的少年豪气也已经减退了许多。再加上自己亲眼看到过八旗兵有多么的勇猛,只能说明自信的程度不太够。面对着敬畏的八旗兵,只能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