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历史人物研究【37】詹调元: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
创始人
2025-06-24 19:32:15
0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

系列报道

【编者按】龙岩历史悠久,秀气钟灵,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唐置汀州以来,历代都曾出现一些对龙岩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他们的杰出贡献,已积淀成为龙岩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激励后人团结奋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融媒体中心在“报、网、微、端”等全媒体平台开设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闽西历史人物研究”专栏,为“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史志力量。本期刊发闽西历史人物研究系列报道【37】《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詹调元》,敬请关注。

《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詹调元》

詹调元(1869—1950年),新罗区白沙镇人。清末秀才,宣统末年加入同盟会,从此开始在福建进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在漳州当选首届国会议员。民国6年(1917年),偕同一批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民国12年(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操纵国会贿选总统,詹调元义不受贿,投票选举孙中山。此后,詹调元一直追随在孙中山先生左右。北伐军入闽后,詹调元先后出任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民治科科长,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委、省党部监察委员、龙岩专区党务督导专员。1944年,詹调元告老还乡,潜心办学。“曾为排满而争,曾为护法而战,先生精神真不死;不被官位所迷,不为金银所惑,我公道德足长辉。”是后人对詹调元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詹调元像

加入同盟会 追随孙中山

清同治八年(1869年),詹调元出生于龙岩县万安社西埔营(今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捷步营)。詹家是岩东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祖上多人以贡、监出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詹调元参加龙岩州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秀才。他满怀信心,希望通过科举入仕方式,借助朝廷力量,改良政治,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封建士绅梦想。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这让詹调元彻底改变了对清朝政府民主改良的幻想。此时,孙中山所领导的“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在日本东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他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和“民族、民权、民生”等“三民主义”思想,令詹调元等热血青年兴奋不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国。詹调元及其二哥詹调祯欢欣鼓舞。他们狠下决心,一定要跟随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他们辗转找到了同盟会领导之一,刚刚参加武昌起义就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的林森。林森十分欣赏詹调元及其兄弟的博学多识和革命热情,不久便介绍他们兄弟俩加入了同盟会。

詹调元旋即参加了火热的民主革命。他联合闽西南的热血青年,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支持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冬,詹调元在漳州参加第一届国会议员竞选,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取道福州,并于次年2月会同全省当选的国会议员晋京参加“首届国会”。

1912年建立民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詹调元与丁超伍在福建开始进行国民党领导的党务工作。

1915年,袁世凯图谋推翻共和,擅自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复辟称帝。同年12月,蔡锷在云南,组织讨袁护国军,举起护国行动大旗。詹调元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毅然与100多位参众议员一起南下广州,声援蔡锷及南方军民的护国行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国会,詹调元等参众议员以为可以靠“宪政”使国家走上法制轨道,遂再度进京赴会履职,共商国是。

1917年,北洋军阀互相倾轧,发动军阀战争,时局不稳,段祺瑞当即召开各督军团会议,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同年7月,张勋搞清帝复辟闹剧,全国军民群起反对。之后冯国璋代行总统。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詹调元随同拥护孙中山的100多名国会参众议员南下上海,与孙中山会面,接着又追随孙中山南下广州,组织军政府,并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国会非常会议推举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并颁发动员令与北洋军政府南北对峙。

1922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期间,调元紧随孙中山,并与孙中山一起离开广州。后与闽西新增选的国会议员连贤基等一同到北京参加旧国会。

1923年,曹焜操纵国会,贿选大总统。在金钱的诱惑下,许多议员表现得毫无节操。詹调元等少数议员义不受贿,并公开投票选举孙中山。这一举动,遭到北洋军阀的忌恨,为躲避迫害,詹调元投完票后连夜经天津南下返闽,并通电各省,揭露贿选经过。在这期间,詹调元始终如一,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面,坚决支持孙中山,誓死捍卫孙中山。此后,詹调元深受孙中山的信任,像秘书一样带在身边,直到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唯才是举 扶持家乡进步青年

民国15年(1926年),北伐军入闽,詹调元出任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民治科科长,管理全省民政、司法和外交事务。民国17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主持全省党务,可谓权倾一方。但他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他对到福州走关系要求安插工作的众多同乡,一概不给予安排。有人推荐其刚留学日本回来的胞侄詹汝嘉担任厦门市市长,他也以“年纪尚轻,缺乏从政经验”为由予以拒绝。

詹调元对待工作不徇私情、唯贤唯才是举。他跟随孙中山多年,深谙“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精髓,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中,都主动接近共产党、暗中支持共产党。他曾委派在上海大学读书的进步青年张旭高返回龙岩,出任(龙)岩(漳)平宁(洋)政治监察专员,为其“在中共龙岩党总支的支持下,联合国民党左派的力量,开办宣传人员养成所,培训农民运动骨干,开展‘二五减租、对半减息’和‘禁养童养媳、禁止纳妾、禁赌、禁娼、禁鸦片’”提供方便。他极力推荐谢宝萱、苏庆云、陈国华、陈雪琴等进步青年担任国民党龙岩党部的要职,引荐新秀连洛珊到泉州市任警察署长,大胆举荐进步刊物《岩声报》总编章独奇出任龙岩县长——尽管章独奇最后钟爱教育没有出任,但仍走上了省立第九中学校务委员的岗位。

詹调元关心家乡进步青年成长,在其大力鼓励和支持下,在福州厦门集美等地读书或工作的龙岩籍进步知识青年连洛珊、苏庆云、张觉觉、陈雪琴等在厦门组织“新岩同志社”,并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的李联昆、章独奇、尹日新等联成一气,推动龙岩革命运动的开展,掀起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民国22年(1933年),詹调元公开支持国民革命第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的反蒋抗日“事变”;亲自下令逮捕像龙岩民团头目张希武等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解回龙岩并交由十九路军公开处决,大快人心!民国23年初,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福建事变”失败,詹调元也因此失去了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的要职,改任省党部监察委员。民国31年(1942年),又再次被降为龙岩专区党务督导专员。远在印尼雅加达的爱国侨领陈性初特地寄来组诗表达心曲,勉励这位同榜的秀才“我今仍作飘蓬客,勉尔牺牲报国知!”

关心教育 种蓝堂里传家风

詹调元很关心下一代,十分关注培养人才。早在1923年他就在家乡创办藿川小学,担任名誉校长。后来,他又将在营边与其兄弟共有的一座房屋,全部献出设办藿川小学。

1934年,厦门社会盛传省教育厅准备将厦大设为“省立”大学,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愕然。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坚决反对,全校师生几乎一致主张立即申请“国立”。因詹调元是福建省党务元老,与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部长方治、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等人有交情,厦大决定利用詹调元声望,委派詹调元侄子詹汝嘉经手此事。在詹调元的协助下,詹汝嘉不负众望,通过多方奔波,最终使教育部决定将厦门大学收归“国立”。

1938年,乡人在雁石创办雁东中学,詹调元也给予大力支持,并被推任为该校董事长、名誉校长。他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家乡办好雁东中学。

1944年,詹调元告老返乡。他赋闲在家时又过嗣来一子。因年轻时四处漂泊参加革命,没顾得上对子女的教育,他深感愧疚,于是亲任教师,教授儿子和族中子弟启蒙识字。民国时,启蒙教学以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教授的方法,则不求学生能了解,而责其死读死记。每日只教二三行,第二天令其背诵。不能背诵则再读,直至熟烂,以备考试之用。在教习背诵《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两句时,族中子弟早已习会,而他的儿子不知其意,老是背不下来。老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旧式私塾教育死记硬背的弊端,深感现代新式学校教育才能全面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为此,在他的多方争取之下,联合捷步各村乡贤创办了藿川小学,还经常亲自上课,向学生们讲习《朱子家训》《弟子规》,讲述孙中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动人故事。

詹调元崇尚教育救国。受詹调元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他的后代大多都是从事教育事业。长孙詹树三曾在中兴大学任副教授。1947年,科技落后,缺少资料,詹树三在大学二年级时就立志要编写一本“昆虫字典”并为此而努力。在詹调元的鼓励下,他收集许多昆虫标本编写资料,经过多年坚持终于完成了“昆虫字典”编写出版工作。同年,詹调元的侄子詹汝芳,也在詹调元的影响和支持下创办私立培德女中(龙岩二中前身),他担任筹备处主任和教导主任,后担任福建省立龙岩高级中学(龙岩一中前身)英文教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独五团副政委张震东出任漳平军事代表团团长,途经龙岩白沙。在白沙区区长林丁的陪同下,拜访了赋闲在家的詹调元。三人相谈甚欢。詹调元对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充分信任,对正在筹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信心,主动交出了长年随身用作自卫的手枪。事后按照张震东的安排,由林丁转交县军管会妥为保管。

詹调元故居种蓝堂

詹调元的故居“种蓝堂”,又称石狮厝。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建,是一座兼有一小书院的大宅。现为白沙镇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厝之一,也是新罗区重要的涉台文物。“种蓝与植桂齐芳诗书裕后;蓝水偕青山拱秀河岳钟英”,是这个家族百年传承的家训,从这里走出的詹氏七兄弟,全部接受过系统教育。

多年来,詹调元后人致力于种蓝堂的保护修缮。1996年9月,著名华侨陈大江携妻子詹玉枝回家省亲,对种蓝堂屋瓦进行修缮,白沙镇人民政府赠予 “造福乡梓”牌匾,挂于种蓝堂内。2005年,詹调元侄孙女詹永美出资修复怡怡楼。2020年12月新罗区人民政府授予怡怡楼历史建筑称号。2024年,官洋村启动“全国传统村落省级修缮资金350万”项目,将对詹调元故居进一步修缮,着手将故居的老戏台改造成詹调元故居文化广场。

执笔: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谢维佳刘可明 阙晓雪)

资料来源:

1.《龙岩市志》(1993年版),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第856页。

2.《龙岩文史资料》,第十二辑17页,陈天祥《闽省国民党元老詹调元传略》。

3.《龙岩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49页,詹志明《詹调元与故居石狮厝》。

4.《龙岩文史资料》,第四十辑51页,詹炳元《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詹调元》。

5.《龙岩文史资料》,第四十五辑215页,陈静如、詹志明《种蓝堂——詹调元故居》。

6.《龙》,2001年,张惟《詹调元与陈性初的通道情谊》。

END

来源:龙岩党史方志

喜欢这篇文章

就给我们“点赞”和“在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他是晚清第一战神,武艺堪比张三丰,曾带领7人击退千人大军! 中国历史几千年,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好汉,其...
原创 孔... 《歪歪侃封神》第1467期 封神当中,西岐姜子牙等对于殷商诸将,但凡抓住,就只能有两个下场,要么降、...
原创 她... 她,我军历史上第一位武当女侠,一身功夫高深莫测,曾是中国武术界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一代女杰。 这位武...
鲁迅与北京琉璃厂的国学渊源 鲁迅常被简化为一个愤世嫉俗、永远批判的“斗士”形象,被人误解对国学并不是很友好,甚至被批评为“破坏旧...
三国杀十周年:黄舞蝶策马铿锵,... 享受生活,热爱美图,大家好,我是小扩。 被说太水了,骚瑞,有粉丝想看新皮肤,还有粉丝想让我盘点一下三...
原创 厦... 身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文豪,反正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鲁迅先生会写错字,而且放在给厦门大学题写校门门匾这样重...
原创 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时间孕育之下,许许多多的文化都相互交融,但又保持着自己的地域独立性。每个地...
原创 历... 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县,现在叫鄞州区了,其辖地也被减少了许多。先秦时,鄞县是越国之地,秦代设鄞县,隋、唐...
《南北朝的裂变:足利尊氏的抉择... 影片信息 《太平记》(Taiheiki)是NHK第29部大河剧,于1991年1月6日至12月8日播出...
原创 为...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他更是一代伟人,他不但政治、军事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