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如今成为家家户户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然而,其最早的历史却与一种残酷的刑具——炮烙之刑有关。这种酷刑由商纣王发明,而熨斗则源自于炮烙之刑的演变。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有记载,“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这种刑罚极其残酷,常在铜柱上涂抹润滑膏油,点燃木炭,将犯人赤足赶上铜柱,结果因铜柱烫滑或烙死在炭火中。历史上,熨斗也被当时的统治者用作压制起义者的工具,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在我国历史上,熨斗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当时多为铜制,造型简单,类似小瓢子。魏晋南北朝时,熨斗已普及于民间。《世说新语·夙惠》中记载了韩康伯小时候贫寒,每冬只穿一件棉袄,母亲殷夫人为其缝制了棉袄,令他暖身时还让他拿熨斗取暖。这显示当时熨斗已经广泛使用。 到了宋朝,熨斗发展更加完善,形状和材质有了改变,柄改为木质,不易烫手。此外,熨斗也不仅用于熨烫衣物,还用于熏香和熨纸。《避暑录话》中记载北宋宰相晏元献在传递书简时,手持熨斗熨平书纸,显示熨斗在各种用途上都有应用。 然而,现代熨斗是西方人在十六世纪晚期发明的,比我国使用的熨斗晚了至少1600多年。